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的 应 用临界 问 题 的讨 论 第 1 期 所以 = b o n g 把以上各式联立求解得 : = 3 m g 4 以上介绍的解题方法是解答物理题时常用 到的思维方法 教师要有把握教材的能力 陈毓斌 (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3 6 2 0 0 0 ) 1 教材本身的意义 教材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 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 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 介,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 我们知道教 材编写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高职教材,它 应既具有高教教材 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技 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也就是既要符合高等 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 ,重视教材 内容的科学 性,又要紧密结合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 才的培养目标而高职教育教材的现状却不尽 人意,相当部分的教材既没有考虑高职教育的 特点,又没有考虑高职教育所给的时间,编写 的教材偏重于本科 ,内容偏多、理论偏深 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把握教材 的能力尤 为重 要 2 教师要有把握教材的能力 教材的编写本应是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 教学规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方便 ,并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 解,容易吸收这一点有相当部分的教材没能 做到就拿 我们 现用 的教材 电路 与磁路 林春英主编 (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都会觉得阅读困难,应该说该书不 适合于高职学生,况且该书的编写在概念的准 确,文笔的流畅以及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方 面,都有所不及如该书 1 4 5页第 5行:“ 互 感电压前的符号取决于一个线圈端口电压的极 性和另一线圈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同名端之间的 关系;若一个线圈的端口电压的正极性端与另 一 线圈的电流流人端为同名端 ( 称二者参考 方向对 同名端一致 ) ,则互 感 电压前 取正号 , 否则取负号 ”其中,( 1 )下划线勾出的 “ 一 个”准确的讲应该用 “ 该”字代替( 2 )该 段可更简洁、准确地改为 “ 互感电压前的符 号取决于该线圈端口电压的正极性端与另一线 圈的电流流入端是否为同名端,若两者为同名 端,则互感 电压前取正号,否则取负号 ” ; 又如该书1 7 6 页第 l 3行 “ 不对称三角形负载 电路中,若 线路阻抗较 大时 ,如 图 52 3所 示, 应将三角形负载化为星形连接,”其 中 “ 应将 ”两字可用 “ 用三角形接法不好计 算 ,可将 ”代替 ,这样才 能让学生 明白三角 形负载和星形负载之间的转化是解决问题 的一 种方法,它与线路阻抗的大小无关只是若线 路阻抗小 ( 可忽略不计时)用三角形或星形 连接都可以解决问题,不需要再转化再者, 课程前后衔接也存在问题 ,如书中例题多次引 用了克兰姆法则求解支路电流,对于高职院校 因课时问题,数学课把克兰姆法则砍了,学生 对这种求解方法也就陌生了,对电路题目的求 解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学生原 有 的知识来加以求解 因此 ,在教学过程 中教 师如何使用教材,把握好教材才是关键,这样 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一些 知识点不产生模糊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 乏把握教材的能力,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就难 以做到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 学习上产生困惑,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教一本教 材 ,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的 原因所在,从这点上说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 要 3 教材编写有待提高、教师素质更需加强 高职教材是高职教育实现其教学目 标的基 础,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合格 人才的基本保证, 我们期盼着教材建设能引起 更大的重视 ,使教材更贴近于学生 ,为学生的 学 习提供一种思路 、 一种模式 、 包括逻辑思 维、创新能力等,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触 类旁通、方便使用,当然了教学的成败教师的 2 3 第 1 8卷 技术物理教学 “ 教”才是关键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 材是提供知识,教师是传授知识,教师本身的 知识面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都和教 师本身的素质息息相关所以不光教材需要不 断改进,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万 有 引 力 与 重 力 及 其 势 能 的 联 系 与 区 别 水 张立吴劲梅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5 1 1 4 8 3 ) 本文将重点讨论有关万有引力与重力的两 方面问题 :一是澄清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与 联系,二是讨论引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形式不同 的物理原因,并从数学上严格给出这两种势能 表现形式的内在一致性 1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为 : F引:G M mr 0 ( 1 ) 万有引力对于恒星与行星等天体的运行以及人 造航天器的 运行具有重 要 的 意 义 在地球表面 的物体由于 受地球 的万 有引力的吸 引而表现出 竖直向下的 力 ,通常称 为重力 ,它 由地球表面 图 1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的乘 积决定 ,即 G= m g k, ( 2 ) 其中,g 通常取 9 8 m s ,Jj 表示竖直向下的 单位矢量 基金硬 目:本课题受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项 目 ( 6 0 9 0 6 0 4 2 )及广 州番 禺职业 技 术学院青年科技硬 目 ( 9 o r 一3 3 )资助。 2 4 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而产 生重力,由于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会随地球 一 起绕地轴 ( 地球 南北 两极 连线 )作 匀速圆 周运动 ,如图 1中 点 ( 纬度 为 ) 的物体 m 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 向心力 F 向的方 向由 指 向 A,它的大小为 : F向 =砌 R0 C O S r 0 邶 , ( 3 ) 其 中 r 0 仙表示 A B方向上指 A 的单位矢量 因 此,万有引力可理解为物体的向心力与重力的 合力 ,即:F日 l =F向+G ( 4 ) 由 ( 3 )式知 ,在地球 的南北 两极 ( =9 0 。 ) 处 ,向心力 F向为 0 ,此时万有引力才严格等 于重力 向心力 最大 的地方 在赤 道上 ( = 0 。 ) ,此时 I F向 l 3 4 51 0,而在纬 度 =2 3 。 的广州 , I F向 l I 2 9 21 0一, 此时 I G F I l一9 9 7 3 1 2 ,重力 G 与引力 l之间 的夹角仅 为 3 9 3 因此 ,在粗 略估 算情况下 ,可将 向心力忽略 ( F向 0 ) ,即可 认为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受到 的重力就是物体与 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 F l =G) 2 万有引力势能与重力势能的一致性 由于万有引力与重力均是保守力 ,因此在 有这两种力的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势能与重力势 能教材给出引力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形式分别 为 ( 以地球表面作为势能的零点) 1 1 E =G Mm ( 一 ) , ( 5 ) n O , E e 重= m g h, ( 6 ) 重力与万有引力在忽略向心力的情况下,重力 就可视为万有引力 ,这样由它们形成的势能也 应有具有相同的形式但是从方程 ( 5 )与 ( 6 )表面形式看,引力势能是物体间距离的 反比例函数,重力势能则是物体高度的正比例 函数,两种势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重力与 万有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由它们形成的势能 之间应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从数学上给出万 有引力势与重力势之间内在的一致性 ( 6 )式中的 为物体离地球表面的有限 高度,这意味着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即 。考虑到关系 r = R 。 + ,将 引函数在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