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设计学科:生物教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七年级(下)课题: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 作者:河北黄骅市第四中学教师 易红然邮编:061100 学段:中学 联系电话:13832753385 电子邮箱:yhr13832753385163.com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概述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3、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精神。2、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感受,教学中选用PPT课件、视频光盘、制作打印红纸黑字标签作为道具、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难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比较活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板书设计看自制PPT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准备血液循环视频光盘,PPT课件,设计课本剧。制作打印,红色纸黑色字标签,用于学生表演课本剧。收集有关血液循环的资料;排演课本剧“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对血液循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复习情境导入设计表演“医生与贫血病人”展示PPT课件、血液循环视频光盘。提出问题学生表演“医生与贫血病人”医生扮演者台词:贫血病人扮演者台词:培养学生扮演和表达能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分组讨论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材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及讨论题。四人一组,结合血液循环视频光盘、课件和课本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真正理解心血管系统的构造、血液循环的途径非常有利。合作探究一、血液循环途径1.体循环2.肺循环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2.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3. .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PPT课件。展示板书设计制作的PPT课件。1.学生用别针把红纸标签挂在胸前, 表演课本剧“我是什么?我接受从哪里来流来的血液?我把血液送到哪里去?组织细胞如何与全身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肺泡如何与肺部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表演的学生用手臂搭在相邻同学的肩上表示血液流向、物质交换、气体交换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2.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3.认真总结、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扮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角色表演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 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同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和,便于学生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二.血液循环的意义提问: 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氧的含量会发生变化,血液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你知道在哪里发生了改变?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观察、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图,回忆血管的功能,总结、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已知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三.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及区别展示:动、静脉血标本。讨论:凡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吗?凡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吗?为什么?总结体循环、肺循环中的血管和血液之间的联系。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讨论总结它们的特点,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已知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四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五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六课堂总结鼓励学生交流对血液循环的新认识和体会。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培养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反思关于血液循环部分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运用传统的讲授式结合谈话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虽然能够达到条理分明、清晰流畅的效果,教学过程中也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但大部分学生仍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本节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调整:1、改变教学模式,能为更多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上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发展程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节课我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基本策略,首先是用视频资源给学生一个直观整体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能够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本节血液循环的途径设计成课本剧表演,牵涉到十几位学生的投入,其中还牵涉到动静脉血的转化,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本节所有知识内容都与前面几节有密切联系,以往常常由教师直接利用这些联系给出新知识,许多教学参考书籍中都是直接给出血液循环图、给出两条循环途径等等这些科学知识的“成品”。由于是“成品”,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探求过程中的兴奋感、成就感和个性化,因此独立探求的愿望也比较淡薄。结果虽然获得了科学知识,却失掉了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把寻找已知与未知间的联系并由此发现“新大陆”的任务交给学生,或者说把“零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构建“成品”,就有可能鱼与熊掌兼得,科学结论与科学过程并重,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关于血液循环部分要介绍血液流动的途径、作用,在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的关系时,可采用边讲解边图解的方式,要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变化。3、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学会尊重。我国在传统上强调封闭式的个体学习、个体发展、个体成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些人更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与人分享。实际上,科技发展到今天早已超越了个人能力所及,合作方能进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学生之间很难进行合作学习。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同时,不但获得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更体会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分歧,客观看待合作与竞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