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病概述及几种常见地方病的防治一、地方病的概述(一)我国地方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地方病 (endemic disease)定义:在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通称为地方病。我国地方病流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地方病尤其多发生在山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已成为一些地方致残、致贫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 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 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 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 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 7000万以上。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 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 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 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 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 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二)地方病的病因分类1地球化学性地方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原生环境的土壤、饮水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造成的人体摄入量与生理需要量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人群中的特异疾病,所以此类疾病又称为水土疾病。(1)元素缺乏性:如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2)元素过剩性:(中毒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球化学性疾病目前已查明与 10余种元素有关,如碘、氟、砷、硒、钼、钴、铜、镍、铝和硼等,均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其它还有地方性砷中毒、钼中毒、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虽然病因未彻底明确,但是发病也与地球化学性因素具有某些确定的关系。2生物源性地方病 在人畜共患疾病中有些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传染性地方病。如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布氏杆菌病、炭疽病、血吸虫病等。3病因未明地方病 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一些原因不明的地方病,一旦基础医学搞清病因也可归入如上两类。(三)地方病的基本特征1病区内该种地方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病区,周围非地方病病区很少或没有该种疾病发生。2非病区健康人口进入该地方病区也可患同类疾病,属于高危险人群。3从地方病病区迁出的健康人口(潜伏者除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原有患者症状不再加重并可能逐渐减轻。4地方病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以罹患同类疾病。5地方病病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自然因素。6彻底根除地方病病区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子,地方病病区可以转化为健康化地区。(四)地方病监测控制策略1牢固树立长期防治的思想,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连续监测病区中地方病人群患病率的消长动态和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2重点抓好地方病的第一级预防,对病因明确的补充环境中和机体缺乏的元素,限制环境中过多的元素进入机体;消灭生物源性地方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政府干预措施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高群众的防治参与意识,将社会发展的脱贫致富与治病治愚相结合。二、碘缺乏病IDD定义:是指碘缺乏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包括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哑、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以及单纯性甲状腺肿。碘缺乏是全世界可以预防的智力迟钝的最普遍原因。IDD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最广的疾病,其严重病区分布范围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地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大湖地区,以及大西洋洲的新西兰的一些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 1999年提供的资料,全球共有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 130个,病区人口 7.4 亿,由缺碘造成的智力低下约 3亿人,占病区人口数的 18.7。由于母体缺碘,每年至少有3万胎儿流产或死胎,每年约有 12万新生儿发生不同程度的智能损伤,另有资料证实,14 岁以下智残儿童539万,在智低人群中有 80是缺碘所致。中国是 IDD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市外都有地甲肿流行,除上海、江苏省外都有地克病流行,1992 年病区波及 29个省、市、自治区,1762 个县、市、旗,26854 个乡、镇,病区人口 4.25亿,地甲肿现患 700多万,地克病近 20万,亚克汀病人 800多万。抽样调查病区儿童智商水平与非病区相比低 1015%,我国每年约有 600万新生儿在严重缺碘地区出生,如不尽快消除碘缺乏危害,每年将有大批智低儿出现。(一)我国 IDD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在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各省市均有发病。严重病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的山区,一些丘陵、平原地带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总体来看 IDD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农村多于城市、不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2人群分布:从年龄分布看,往往从儿童期就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急剧升高,40 岁以后逐渐下降。从性别分布看,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年龄组在 12-18岁,男性在 9-15岁。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怀孕期、哺乳期也成为 IDD的高发期。我国 IDD的年龄分布(示意图)我国 IDD性别分布3时间分布:从长期趋势看 IDD的长期变异与社会防治措施的强化程度明显相关,特别是碘化食盐的质量和覆盖率直接影响着 IDD一定时期内的发病水平。图 IDD时间分布(示意图)(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碘缺乏的原生地质环境因素: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 IDD的流行,其流行原因主要是环境碘的缺乏。医学、地质学、地理学和化学界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内碘的来源主要是由土壤经食物链传递得到。而陆地土壤中的碘又是经亿万年间海洋中的碘化物及碘酸盐离子借助蒸腾、降雨作用进行补充积累。1.5-1.8 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及消退过程将地壳表面富含碘元素的成熟土壤冲刷带入海洋。地质年代上的近期,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新土壤因为没有足够年代的积累,其中碘含量只有熟土的 1/10,这就是全世界大面积缺碘的基本原因。其它如饮用水中碘含量偏低、降雨集中造成碘化合物随水流失,都可以成为缺碘环境。2影响食物摄入的社会环境因素 人体需要的碘 90%来自食物,由于经济、交通不发达,病区群众食物单一且大多数为当地自己种植的品种,再加上贫穷所造成的不合理膳食(如低蛋白、低热能食谱),不但造成碘的摄入不足还可以出现碘的吸收转化率低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IDD 是以碘缺乏为主的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症。3致甲状腺肿物质:硫氰酸盐(杏仁、木薯、核桃仁中含有),硫葡萄糖苷(存在于卷心菜、芥菜、甘蓝等蔬菜中),某些药物(如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洋地黄、秋水仙碱)。4其它因素:膳食中蛋白质、热量、维生素不足、高钙膳食,环境中其它矿物质不平衡(镁、锰、铁含量偏高,硒、钴、鉬含量偏低)也可以加重碘的缺乏。(三)主要临床表现形式1地方性甲状腺肿 这是 IDD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其本质上是机体对环境缺碘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早期病变是可逆的,经过适当的补碘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继续发展反复增生形成了结节,则病变成为不可逆的,因此本病一定要强调早治疗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我国现行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如下:a、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b、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c、排除甲亢、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它甲状腺疾病;尿碘值低于 50ug/g肌酐,甲状腺吸碘率呈现饥饿曲线可作为参考指标。2地方性克汀病 这是严重缺碘地区 IDD的最严重表现形式。多因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期严重缺碘影响了胎儿和发育前期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分化增殖,使大脑发育、机体生长明显落后,引起耳聋、言语障碍、智力低下、身材矮小,故有人又称之为地方性呆小症。正常人与地克病病人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标准如下:必备条件:a、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b、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辅助条件:a、神经系统症状,不同程度的言语、听力障碍,不同程度的运动神经障碍。b、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不同程度的克汀病形象。有上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神经系统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同时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先天性愚型、大脑性瘫痪及药物中毒,即可诊断为地方性克汀病。 (四)IDD 的防治措施1一级预防措施:在缺碘地区实行全民补碘,是我国为消灭 IDD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其中最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首选食盐加碘。2二级预防措施:加强防治监测,为保证加碘食盐的碘含量,要常抽查监测加碘食盐从加工厂、批发、销售、入户、食用各个环节,同时注意加碘食盐的防潮、防晒、密闭保存。对人群进行定期调查,比较食用加碘食盐前后甲状腺肿发病率的动态变化。3预防补碘副作用:有些个别个体补碘后可出现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多见于 40岁以上的节结型甲状腺肿),碘过敏、碘中毒三、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外界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地方病。病变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同时也可以累及中枢神经、心血管、胃肠道、肌肉等多个系统。世界上五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都有本病的存在,我国流行病区分布于 1187个县,受威胁人口达 3.3亿。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一)病区划分标准与分型由于高氟来源和环境介质不尽相同形成的高氟区有如下两种不同类型。1饮水型病区 以饮用水为高氟摄入的主要来源。2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 多为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室内取暖燃烧含氟煤炭污染室内空气、饮用水、食物,大量氟元素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另外磷肥厂、化肥厂、铝厂、钢铁厂也可排出含氟气体污染大气环境造成周围人群的中毒。某些长期饮用劣质粗茶的人群也可经消化道途径摄入过量的氟。参考资料:3病区的划分与确定根据 当地居民人均摄入氟在 3.59mg/日以上。 该地区人群尿氟平均浓度在 1.5mg/L以上。 其它生物样品氟含量明显高于非病区。 当地出生的 8-15岁儿童恒牙氟斑牙检出率30%。 检出有氟骨症患者。并且可以根据氟骨症、氟斑牙的患病率以及水源中氟含量以村为单位划分出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病区。(二)我国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1流行现状(1)地区分布: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为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是我国面积最广的病区类型。渤海湾滨海平原等地区为深层高氟地下水病区,北京小汤山、广东丰顺等地是高氟泉水病区,昆明、桂阳等地区为高氟岩矿病区。另外四川、广西、湖北等 12省的 150个县主要为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2)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恒牙形成期生活在病区的儿童均可患氟斑牙。氟骨症多见于成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性别分布:一般认为氟斑牙、氟骨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由于生育原因常出现氟骨症患者多于男性,且病情随生育次数增多而加重。 家庭分布:从非病区迁入户比当地户容易患病且病情严重。(3)时间分布: 氟斑牙的发病与居住在病区的年限无关, 氟骨症表现为居住年限越长患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2影响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1)氟元素的摄入量。饮用水中、食物中、空气中氟的浓度与病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呈高度正相关。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与病情关系(2)营养状况。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 C的膳食结构有抗氟中毒的作用。(3)低硬度、高 pH值的饮用水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