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 将相和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l 重点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l 难点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1.字词教学。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2.阅读理解。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3.表达运用。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1.预习提纲(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2.多媒体课件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l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板书:和)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2.生读文,找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升?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板书:嘴?)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1)生自由读文。(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2.我们来看第1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学生查找、交流,出示课件: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2)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句话。(1)我们来看第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2)导读: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指名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会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谁能最先找出来。(生读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那样说。(6)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生接读)(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8)导读: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生齐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9)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4.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1)指名读后自由读。(2)你们从这里又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5.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他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仅仅指的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吗?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才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1.总结“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2.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3.结合史记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会面”上的表现。(课件出示史记原文,师读)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板书:不畏强暴)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怎样?(学生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通过这样几个小故事,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啊!这就是史记为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课后,同学们可以走进史记,去认识更多这样的人物(课件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三、课堂小结。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走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