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作业考核中外教育简史满分 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30分)1、 六书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 “ 六艺 ” 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 “ 六书 ” 作为实施 “ 六艺 ” 教育的基本教 材。 “ 六书 ” 是孔子进行 “ 六艺 ” 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 六书 ” 分别是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 秋 。即后世所称的 “ 六经 ” ,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 “ 五经 ” 。2、三大文教政策 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爱国女学 辛亥革命前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蒋观云于 1902年春所创办的女子革命学校。先由蒋任 经理,后由蔡元培接任。办学方针 “ 不取贤妻良母主义 ” ,而 “ 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 ” 为目的。蔡元培 认为 “ 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又 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种子 ” 。为成功地培养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爱国 女学于年幼班授予普通知识,年长班则开设法国革命史 、 俄国虚无党主义 ,尤其注重化学课 的学习。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女学校的学生 “ 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 ” ,对当时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应有 的贡献。4、杜威 (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 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 和 学校即社会 。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 杜威提出了 从 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和 “ 思维五步法 ” 。同时还强调 “ 儿童中心 ” 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5、 费里法案 1881-1882年期间, 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 被称为 费 里法案 。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 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 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 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 费里法案为这 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6、五项竞技 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 准确、体利、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五项竞技是古代奥运会中最受人尊重的项目, 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所评论的:“五项竞技的运动员是最出色的,因为他们既有力量又有 速度”因此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已确定希腊最佳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经济在 公元前 708年第 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其中短 跑和摔跤既是五项竞技的内容,又是古代奥运会单独的竞赛项目。二、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40分)1、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1)汉初实施黄老之学的文教政策。(2)汉武帝即位后出于转变无为政治的需要,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政治指导思想。(3)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适应了政治法纪大一统的要求。(4)汉武帝于建元元年接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成为国家政治指导思想和文化教育政策。2、简述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 2、熟读静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征。人文主义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与大宇宙的息息相关的感觉(1)对自然,我们会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家来看待和爱护(2)人际关系,我们会怀着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人。4、简述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国家管理教育: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他从 斯巴达和雅典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形成了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的组织管理上,他 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三、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分)1、评析民初教育改革。辛亥革命成功后,成立【中央教育部】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立即着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公布 【新教育宗旨】内容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为培养共和国的国民,除颁布教育总值、制订学校系统外,还对清末的课程内容 进行一番改造。 1912年 9-10月,先后公布了小学、中学、师范、专门及大学校令。南京临时政府的教 育改革,同清末相比,无论是在废除男女教育不平等,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取消大学经学科,还是在 缩短学制年限、加强自然科学和实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这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教育制 度,无疑是个很大的冲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很大的促进。2、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发展的特点 19世纪以前,政府对教育很少干预,国民教育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英国开始施行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一系列措施。1833年,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这是英国教育从作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和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导权的开端。以后,英国又成立了专门负责教育拨款分配和使用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后又改组为教育局。1899年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管理。随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逐步实现国家化,至20世纪初英国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1902年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二)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17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贫困现象突出,教会、民间团体和私人纷纷开办慈善学校,推动了慈善教育的发展。慈善学校不收学费,课程主要是基督教教义,学生毕业不能升入中等学校。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方设置公立学校;对512岁的儿童实行强迫初等教育;学校里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三)英国中等教育演进的特点 产业革命以前,中等学校仍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属于中等教育性质。公学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文法学校。产业革命以后,原有的中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革文法学校和公学成为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措施有:改革宗教教学,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程等等,另外就是公学董事机构的改革。 (四)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仍然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19世纪初,产业革命对大学提出新的要求。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1836年,伦敦大学学院与后来成立的英王学院合并为伦敦大学,课程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 新大学运动促进了各城市学院的诞生与发展。这些学院的共同特点是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开展,也使得英国出现了大学推广运动。从此,英国大学在加强与社会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