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作业考核小学数学教学法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中每一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2.数学的形式化: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的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即具有相对固定样式的数学概念、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一定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应证。4.数: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代表数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等统称为记数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数通常出现在在标记(如公路、电话和门牌号码)、序列的指标(序列号)和代码(ISBN)上。在数学里,数的定义延伸至包含如分数、负数、无理数、超越数及复数等抽象化的概念。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要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师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1)、要具有人本意识。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 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 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人本意识,不是把学生当作我 们教学的对象,而是当成与自己平等的数学学习的伙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尊 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 (2)、要具有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必要的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小学数学教师学 科素养的基础。 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应该懂得其来龙去脉, 不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在 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 (3)、要具有语言艺术。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 形、数学文字都是数学的语言。有学者认为,数学语言是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 这就说明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严谨的 运用数学语言。 不仅如此, 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使用数学 语言的习惯。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4)、要具有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 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创造能力。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只会拿着 教材照本宣科,那这个教师就没有创造 性,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5)、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数学的教与学组成一个系统。如果这个系统是有序 的,其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其教学效率就低。教师的管理水平就体现在对教与 学这个系统的调控,使之始终保持有序。要提高这种管理水平,教师就要加强教 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的学习。2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答:(1)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深化课堂学习。由于课外活动不受大纲教材所限,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拓展所学。如数学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的知识,还可以介绍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外数学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活动中学生是主要组织者,需要积极动脑、动手,因此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十分有利。(3)培养学习兴趣。数学家攻克数学难题的顽强精神,数学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所蕴含的奇异美、深刻美、简洁美等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竞赛,数学游戏,数学园地等等,都会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3从优化的角度设计课堂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佳组合,力求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得到最佳组合。 (2)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其目标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课堂教学结构应全面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目标向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全面性过渡。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让我学”到“我要学”转化。通过为学生设计“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3)变信息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教对学的促进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4教师应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答:(1)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创造性的应用。(2)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去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比如,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课件、搜索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利用电化教育设备,录制声像材料以辅助教学等。(3)教师要把目光由校内转向校外,充分利用大自然、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是什么?答:(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班级仍然保留。(2)小组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活动而组建,期限一般为几周或一个学期。(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主要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划分,一般以2-6人为一组。(4)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或活动能力上并不“同质”,一般是把程度不同的几个人安排在一组,便于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扩大教育能量。(5)小组活动结束时,都要进行讨论、总结,并向教师汇报。(6)由教师设计并组织小组学习,并经常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督促,随时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1992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比的主要变化。答:(1)重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建立数感。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数学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2)加强“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问题。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们主动地、自觉地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意识。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感的培养应体现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等内容的教学活动之中。 (3)提倡解题策略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得出结果。用什么方式更合适,得到结果的合理性如何,与问题的实际背景有关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水平也有关。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解题方法的唯一性,或计算方法的最优化。而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解决策略的探索。解题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方法的问题,应当充分认识其教育价值,在教学实践探索合理的方式。2. 怎样理解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贯彻的?答:(1)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同时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化。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种直观手段; 充分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 注意及时抽象,并再回到具体中去。3. 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领。答:(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可测性。教学目标要覆盖面广,既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同时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知识、技能、能力的表达要求上,尽量采使用获得性或行为性动词。(2)教学内容合理恰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灵活实用,具有启发性。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让学生自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照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4)教学组织具有条理性、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教师应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事先周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等。语言既要科学准确,又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教学效果好的重要标志就是没一个学生是否都有收获,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四、实例分析(共20分)1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请从新课程的角度分析这一案例。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自己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