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 西 林 壁,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庐山西林寺,西林寺壁,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苏 轼,横看,横看成岭,侧看,侧看成峰,近看,远看,抬 头 仰 望,低 头 俯 视,放飞想象: 横着看, 庐山 山岭绵延不绝 侧着看, 庐山 山峰高耸入云 从远处望, 庐山 遮天蔽日 从近处看, 庐山 危崖险岩 从高处俯视,庐山 深沟幽壑(h) 从低处仰望,庐山 重峦叠嶂,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背一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