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17国际关系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东方战线【答案】“东力一战线”是指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来防御德国侵略的战线。二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兔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备战时间。东方战线的内容包括出兵波兰; 以军事手段解决芬兰问题; 加紧对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 占领比萨拉比业和北布科维纳以控制多瑙河的下游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东方战线对于后来延缓德军对苏联腹地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侵犯了一些小国的独立和主权,突出地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并使西方国家认为苏联是德国事实上的盟友。 2 乌得勒支条约【答案】乌德勒支条约是指签订于1713年,由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对峙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的交战双方签订的条约。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 3 基辛格【答案】亨利基辛格,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基辛格的卞要思想体现在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均势理论、有限战争理论、关于未来世界新秩序的构想方面。基辛格于1957年出版了两本立身之作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雷与和平问题(18121822)和核武器与对外政策,由此成为知名的军事战略家和外交政策权威家。基辛格入阁后,以均势思想和有限核战争理论为指导,在美苏中三大国中纵横捭阖,结束越南战争,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于197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退出政坛后仍从事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研究。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 4 苏联解体【答案】苏联解体是指1991年存在77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分裂为多个主权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的历史事件。1991年“819”事件后,苏联急剧走向崩溃与解体。1991年12月78日,俄罗斯会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自己的存在”。自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开始,到1991年12月16日,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都先后宣布了独立。12月21日,俄罗斯、乌克兰等8国领导人在排除戈尔巴乔夫的情况下会晤于阿拉木图,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会议还通知戈尔巴乔夫:“苏联已停止存在,苏联总统设置同时取消。”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晚7时38分,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国旗降下。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 5 2+4”方案【答案】“2+4”方案是指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方案。随着1989年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局势的巨大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出现新情况。1990年2月13日美国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讨论有关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内部问题”,然后由两德和美英法苏四大国就未来德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地位,欧洲结构,柏林地位,结束四大国的权利与义务,波德边界,对德和约等“外部问题”谈判,其结果提交欧安会35国首脑会议确认。方案得到两德和苏英法的赞同,按照2+4方案,两德和苏英法美召开了多轮“2+4外长”会议,就德国统一的内外部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6 新日美安全条约【答案】新日美安全条约,又称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是指日美双方在经过多轮谈判后于1961年1月19日在华盛顿签订的新的安保条约。这一修订后的条约具有新内容:增加了政治经济合作的条款和日美军事同盟的内容,使日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明确了美国对日本的防卫义务; 明确了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 删除了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和不经美国同意日本不得将基地和基地有关权利等给与第三国的规定; 突出了日美双方的对等性。新日美安全条约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日本社会为首的进步势力强烈反对这一条约,他们主张废除可能将日本卷入战争的日美安全体制,主张建立日、美、中、苏为中心的新安保体制,确立日本的中立。他们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斗争,岸信介被迫辞职,艾森豪威尔的访日计划被迫推迟。 7 莫洛托夫计划【答案】莫洛托夫计划是指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为加强相互间经济联系而签订的贸易协定。1947年美国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同年美国又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为了反击美国的援助计划,苏联立即与东欧各国广泛的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7月11日,苏保贸易协定签字; 7月12日苏捷两国为期五年的贸易协定。苏负责向捷提供粮食,棉花,肉类和其他商品,捷则向苏供应机器和制成品; 7月13日,苏联又与匈牙利在莫斯科签署贸易协定; 8月26日,苏联又与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西方把苏联同东欧国家之间的这些贸易协定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这些双边经济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以外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国家和苏联,初步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市场,促进了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8 柏林问题【答案】柏林问题是指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德国柏林,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争端和问题。苏联把西柏林看成是长在民主德国领土上的一个毒瘤,千方百计予以割除。而美国则利用西柏林的地理优势,把自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进行渗透活动的基地,并把保护美国在西柏林的权力看作是“考验西方的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1948年6月,就柏林实行何种货币问题,导致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就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导致了第二次柏林危机。1971年9月,苏、美、英、法四国就柏林问题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协定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不得单方面改变既成局面; 苏联保证西柏林通过民主德国境内至联邦德国的交通畅通无阻,并亨受优惠待遇; 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属于其管辖,但可维持和发展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协定还规定了苏联向西柏林派驻总领事馆和双方人口的往来等问题。协定签订后,柏林局势趋于稳定,但双方对协定的解释各取所需,因此,柏林问题依然存在,西柏林地位悬而未决。 二、简答题9 简述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答案】1990年10月,德国统一。1991年7月,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同年12月,苏联解体。这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和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抗结束,雅尔塔体系宣告瓦解。延续了40多年的美苏“冷战”时期的历史落下帷幕,战后国际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冷战后时期。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和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深刻变化:(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苏联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妄图建立在其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以欧洲联盟成立为标志,一体化取得了突破性的实质进展。日本在90年代虽然经济持续低迷,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经济第二大国,并加快厂实现政治大国的前进步伐。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的继承者,仍然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和资源丰富的大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军事上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虽然国内面临一些困难,但在国际事务中仍拥有重要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以居世界前列的速度持续发展,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第三世界国家在冷战结束后经济以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地位明显上升,成为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的重要角色。(2)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信息和人才的快速流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也在加速发展。欧洲联盟进一步扩展,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亚太经济合作不断向前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既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