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创新教案(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3.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教学方法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向我们勾勒了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们还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嗯,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提到陶渊明我们都会想到他向往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与官场诀别、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二)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1)关于朗读,继续强调注意以下几点:断句读。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注意语调。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教师指名学生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2)关于文言常识,须注意以下几点:实词:四个重点实词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虚词: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三)深入研读(1)引导学生自由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朗读第二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明确】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明确】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四)拓展延伸结合古代与当下的不同社会情况,谈谈对归隐的看法。(五)小结作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学习了他的作品,感受到了他的隐士情怀,你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感悟与想法,请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五、板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诵读2、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二、教学重点:1、知识:了解宾语前置(疑问代词)的规律,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情操。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问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较难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辅助手段幻灯片。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结构,并且详细学习了序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 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陶渊明:(367427)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2、 辞官原因有四:(1)然有归欤之情;(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3、 文章结构:(一)弃官归家之因:(1)田园将芜(2)心为形役(二)归家情景:(1)归心似箭(旅程)(2)入家欢娱(亲情)(3)日常生活(闲适)(三)生活情况:(1)农家乐、自然美(2)别世俗、离官场(四)反思总结:(1)摒弃物质享受(2)向往精神自由4、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5、序中的古今异义词:(1)风波:古义:战乱;今义:比喻波折和纠纷。(2)人事:古义:做官;今义:指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3)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情绪激动而充满正气。6、文言特殊句式:(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二、全体诵读课文三、讲解新课(翻译并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古今异义词:(1)亲戚:古义:指内外亲戚,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的家庭之间或成员之间互为亲戚。(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表达爱情的话。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2)审容膝之易安,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3)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日。(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5)悦亲戚之情话,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6)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乐琴书以消忧,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8)乐琴书以消忧,书,名词用作动词,读书。(9)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10)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喜好,羡慕。4、文言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3)云无心以出岫(状语后置句)(4)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展开全文阅读(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6)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8)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5、归纳文中虚词而、以的用法及意义:奚惆怅而独悲?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觉今是而昨非。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舟遥遥以轻飏,以,连词,表修饰,不译。风飘飘而吹衣,而,表修饰,不译。问征夫以前路,以,介词,表凭借,拿。引壶觞以自酌,以,连词,表承接,不译。眄庭柯以怡颜,以,连词,表承接,不译。倚南窗以寄傲,以,连词,表承接,不译。园日涉以成趣,以,连词,表承接,不译。门虽设而常关,而,表转折,不译。策扶老以流憩,以,连词,表承接,不译。时矫首而遐观,而,连词,表承接,不译。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修饰,不译。鸟倦飞而知还,而,连词,表承接,不译。景翳翳以将入,以,连词,表承接,不译。抚孤松而盘桓,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请息交以绝游,以,连词,表修饰,不译。世与我而相违,而,连词,表修饰,不译。乐琴书以消忧,以,连词,表目的,来。农人告余以春及,以,介词,把。既窈窕以寻壑,以,连词,表修饰,不译。亦崎岖而经丘。而,连词,表修饰,不译。木欣欣以向荣,以,连词,表修饰,不译。泉涓涓而始流。而,连词,表修饰,不译。怀良辰以孤往,以,连词,表承接,不译。或植杖而耘耔。而,连词,表承接,不译。登东皋以舒啸,以,连词,表承接,不译。临清流而赋诗,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聊乘化以归尽,以,连词,表承接,不译。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归纳了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这是重点、考点,请同学们牢固掌握。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足见归去来兮辞的文学地位和艺术成就之高。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三、教学方法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三)深入研读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