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职高语文教学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教学把握摘要:职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相对普通高中学生低,尤其是面对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们不知如何区分、鉴赏,甚至会模仿、学习,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品健康。为此,语文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坏人,了解作家在反映现实和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所倾注的审美价值。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反面人物;欣赏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审美教育就是美育,凡经过长期美育熏陶的人,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这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对人的精神生活发生影响,甚至对人的一生都会起到重要作用。科技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各方面贯穿着审美追求,而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也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更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与美育有着直接、广泛的联系。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都是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的极好教材。职高学生的文学素质相对普通高中学生低些,面对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他们不知如何区分、鉴赏,甚至会模仿、学习,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品健康。因此,职高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形象进行品味。其实,反面人物形象也是艺术审2美的重要内容,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同样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绪体验、情感愉悦和思维快感,理应引起职高语文教师的重视。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再现现实生活、艺术地概括生活,而且是作家感悟人生、追求理想的体现和美学理想的结晶。文学作品中如果缺少了反面人物,缺少“丑” ,就很难说是真实的生活反映;如果纯自然地表现生活中的坏人坏事,一味地表现生活中的“丑” ,那也不是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审美是文学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生活的特点,虽离不开对生活原貌的再现,但体现作者对生活感受、理解的表现才是文学的基础、底蕴。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罗丹)这并不是说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反面人物在本质上已转化为美,而是指作家从正确的审美观点出发,对其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对反面人物的厌恶、憎恨,从而更加热切地向往、追求美。反面人物是与美相对立的“丑”的文学形象,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和否定。这就是文学作品中反面人物所具有的美。比如说岳全传中的秦桧, 李自成中的吴三桂, 范进3中举中的胡屠户, 白毛女中的黄世仁,他们在作品中与美构成了深刻对照,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一些以写反面人物为主的作品,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鲁迅的阿 Q 正传 、契诃夫的变色龙 、巴尔扎克的守财奴 、果戈理的死魂灵等,作品里的反面人物更是文学作品的主体,其典型性在世界文学形象中占有重要一席。作家在反映现实丑和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从而使现实的丑转化为艺术美,使反面人物形象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欣赏反面人物形象时,注重的是对它的批判、鞭挞、否定,而不能将反面人物跟现实中的人对号入座。 语文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形象类型综观语文教材,反面人物形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一)凶恶残暴型白毛女中的黄世仁、 孔乙己中的丁举人、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镇关西、 药中的康大叔、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等形象,都是穷凶极恶、草菅人命的恶棍形象,他们或张狂露骨,或刻意伪装。其中,最令人过目难忘的是那个“满脸横肉” 、 “披一件玄色衣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的康大叔。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群众的工具。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以杀人为职业,以4卖人血馒头为“专利” ,毫不知耻,更不知罪,读者可从他丑恶的外貌和行动中看出他野蛮和凶残的本质。(二)残忍虚伪型雷雨中的周朴园便是一个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反动资本家形象。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为镇压罢工运动,他一面收买工贼,分化瓦解工人队伍,一面又唆使矿警开枪打死了多个工人。他的私生活也极为自私虚伪,对待侍萍始乱终弃,但又想掩饰其卑鄙的行径,假惺惺地要为侍萍修墓,想从精神上得到自我解脱,可当他得知眼前的鲁妈便是当年的侍萍时,却又声色俱变,凶相毕露。吝啬、贪婪的葛朗台也属于残忍虚伪型,为了钱,他掠夺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妻女也不能幸免。(三)浅薄势利型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是一个粗野自私、浅薄势利的小人。对向自己借盘缠的范进“一口啐在脸上” ,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尖嘴猴腮” 、 “撒泡尿自己照照”等污言秽语铺天盖地而来,就连其老母也受侮辱。而范进一旦中举,就变骂为捧, “才学又好,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这前倨后恭的表现,把一个嫌贫爱富、浅薄势利的市侩嘴脸深深地留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类似的势利小人还有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四)顽固守旧型5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顽固守旧型的典型形象。他教古代语言,把自己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他总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抱着怀疑态度。他总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别人也装进去,企图挡住社会前进的步伐。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也是顽固守旧的典型,是封建秩序的卫道士,他和别里科夫一样具有自觉维护旧制度的奴性。稍不同的是,前者保守得近乎神经质,后者则表现得道貌岸然。 (五)家长专制型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是一个蛮不讲理、极其专制的家长,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专制思想。刘兰芝辛勤劳作不合她的意、竭尽孝心暖不了她的心。为了维护其家长的威严,她把聪明能干、知书达理的刘兰芝赶出了家门。对焦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一会儿又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软硬兼施,目的是要焦仲卿遣走刘兰芝。她是家长,封建家长制给了她无边的权力,她对儿女婚事可以随心所欲,她对儿女命运可以生杀予夺。(六)残忍贪婪型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残忍贪婪型的代表人物。夏洛克成为冷酷、吝啬、残忍、贪婪、狡诈的代名词,是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反面形象。他是放高利贷者,赚更多的钱是他的目的。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6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冷酷的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也是贪婪成性,他有万贯家财,上千个农奴,但他仍然不满足,满脑子都是搜刮更多的财物。如何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审美是现代人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在作家的美学思想照耀下,通过夸大、扩张、集中、典型化等艺术加工,转化为艺术美,值得读者欣赏。如果说作品中对美好事物的渲染、描绘和热情歌颂,能够引起人们对美的热爱和憧憬,那么对丑的否定和批判则能促使人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美,更热切执著地追求美。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准确欣赏作品中反面形象的艺术美呢?(一)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作一种艺术来欣赏文学作品是作家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来表现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文学作品以其对美的寻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既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反映,更是作家、艺术家创造的一种艺术意境。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上的提炼、概括和综合,欣赏时既不能完全把作品直接等同于生活,又不能漠然视之,与生活脱钩。这说明欣赏艺术品,特别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时,应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如阿正传发表后,就有许多人看后愤愤不平,认为作者借阿7在骂自己;而今,类似的自动对号入座者也不乏其人,更不用说文学素养不高的职高学生,他们常会对教材中的反面人物不知所措,这种态度会妨碍自己品赏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美。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反面人物进行鉴赏时从文学作品完美的艺术形式上得到愉悦,从文学作品深邃的艺术内容中感悟人生真谛。(二)从对反面人物形象的惟妙惟肖的刻画中领略艺术美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欣赏反面人物形象一定要揣摩语言,咀嚼品味。 雷雨中的周朴园,作者对他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对话描写也独树一帜:“你你贵姓?”“你姓什么?” “你是谁?” “你、你、你是”一波四折。精明的周朴园问得拙,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语言似乎陡变,但万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完全是邂逅相遇。于是他用心良苦地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一旦“真龙”下凡,一逃了之;他老谋深算,伺机出击,力图将 30 年的积案了断于瞬息间。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更富有言外之意。这是叶公好龙式的情与爱,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资产阶级伪君子的典型。欣赏作家杰出的艺术表现技巧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三)多角度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在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总是两个极端,正8面人物集一切优点于一身,反面人物集一切缺点和罪恶于一身。正面人物永远是气宇轩昂和光彩照人的,反面人物始终是丑陋和卑微的。如果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就会发现这些反面人物身上也有体现人性的地方。如焦母,她确实很可恨,但是,她也很可怜!作为母亲,她真的就冷酷到毫无人性吗?也不是。当儿子向她吐露必死之意时,她第一次流下了浑浊的老泪,虎毒不食子啊!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是她唯一的生存希望。她的泪是真诚的,她对儿子的爱也是不容怀疑的。一个寡居的老妇人,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她爱儿子,却又害了儿子,她的悲剧在于她不知道自己的“爱”其实是“害” 。她所处的环境,她所受的教育,她特殊的生活经历,她的个性,都没有教会她理解和尊重,只教会了她独断专行。总之,作家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及审美观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反面形象,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职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在理解作品表层意蕴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深层意蕴,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参考文献:1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92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3童庆炳文学活动与审美纬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