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关键词: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就业导向;能力本位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在面对基础教育语文学科不断的革新和调整的同时,还要应对基本的就业方向与多向性的自主择业的市场机制。据此,该专业建设要对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既突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又进行就业宽口径的拓展。具体就是要把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此形成语文教育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随着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广大高职院校一致认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着力点。毋庸讳言,目前整个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受到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整合的影响,它应有的亮色正日趋黯淡。以课程建构为突破口,加强它应有的内涵而不是淡化它的专业特色,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基础教育就业竞争力,让经过语文教育专业训练的学生真正在职业岗位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不断研发融入新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扩大就业空间,是高职语文教育专业主动应对,谋求发展的有效探索。 一、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2近几年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取向主要是较为边远的乡镇初中、小学语文教师,较为发达的城镇小学语文教师及各行各业相关的文职工作。 我们综合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及该专业层次的生源大多是农村学生等因素,结合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对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的意见,借鉴国内外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该专业的课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缩小过去本科翻版的专业课的学习领域,将学科本位转变为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对语文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优化整合,使之向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配置适当的适合专业岗位群的课程,突出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改造已有课程构成、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拟把现有的具有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压缩版”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模块:公共课模块、职业技能拓展模块、汉语言教育模块、文学教育与写作模块、中小学语文教育技术和方法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可以及时实现小学师资或初中师资等专业方向的调整和更新。形成区域性的个性化的课程。比如在汉语言教育模块融人广东粤语和普通话课程内容,提高国语水平;在文学教育与写作模块融入南粤文学成果研究与写作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教育文化建设的自豪感和献身乡土的意识等。同时开发宜于现代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在专业课拓展上增设儿童文学教育和创编、现代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研究(注重案例探讨) 、中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和技能实训课( 微格3教室全真模拟研讨)等。增开对学生文化素质和就业有所拓展的课程:国学典籍导读(自编教材) 、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口才阶梯训练( 自编教材)、应用文写作等,这对于基本是农村生源的专业学生是全新的和全方位的素质及能力的挖掘和提高。 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我们力革的重点。我们研究国家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动向,紧扣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发展趋向,进行基础教育大文学观、大语言观、大教学法观的教育,既注重了知识技能的贯通,又能很好地可持续地协调知识技能点的轻重取舍。在中小学语文课的发展指向上,探索专业课教学方式最新变革。比如文学教育与写作课模块,通过教师引导教,师生对话讨论 说,前后研读作品写小论文或摹写和续写写,朗诵改编表演经典作品片断练,打破教师一言堂,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于一炉。而其中的写作教学内容也本着“理论够用、重在技能”的原则进行内容的改革和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判定指导写作,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对拓展性课程本着拓宽学生专业学习的口径就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原则,注重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 二、教师水平的提升是课程科学建构的重要因素 教师是预先设计的静态制度课程向实施过程中动态体验课程转化的设计主体,是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主体。逐步提升教师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意识及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4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同时又是非常个性化的教育,即所谓职业教育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各个地方需因地(区域)制宜、因人( 生源)制宜、因“财”制宜。专业建设及其课程建设必须要有原创性的东西,尤其是变动比较活跃的语文教育专业。抓住这一活跃性特性关键是教师的努力。我们初步形成了课程建设一教材建设教师校本自我教育提高的良性动态机制。如果说教师对专业课程教材主要是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优化整合,固本强基,那么对能覆盖全院其它专业的文化素质技能课程更要求教师用“高水平”去“征服”学生,占领慢慢在失去的“阵地” 。要求教师能进行针对性的教材创编,比如我们创编的人文素质课程和国学经典导读 ,教师融讲授、诵读、探讨于“一堂” ,取代大学语文课,效果良好;文化素质训练课“高职人才口才训练”和教材口才训练教程 ,强调教师能示范、学生能实践的阶梯式训练,深受众多专业学生的喜爱。通过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大大提升了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教学技能水平,学生增强了自信、就业竞争力和地区及行业的认可率,最终形成专业品牌。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新的课程建构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实现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更新和提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创新和教材创编形成的教师校本教育,即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编著、修订与校本教师提高的一种不问断的良性互动机制。课程改革目的又和本专业人才市场变化形成互动,最终锤炼学生坚实的适应就业市场的良好的职业技能,从而也不断锤炼5了教师。二是让教师不问断地到一些中小学调研,剖析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挂职锻炼,进行课题研究,做“双师型”的教师;同时到重点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最前沿的学术训练和研究,做高素质的教师。因为只有教师真正改变了,提高了,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手段 根据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岗位群、人才层次和专业类型,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我们务必要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问教室的教法,在更为广阔的具体的实践中,用更灵活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准职业人。 我们注重模块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例如,把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训练、古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教学形成为一个语言教学模块,使课程内容相互生成互动,融汇一体,让学生对整个教学模块的知识基础有一个较为系统、通透的理解。模块内的教师切磋合作教学,而模块与模块之间也打通联系,专业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研讨,共同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训练比赛活动。课堂教学更多地用多媒体课件、专题研讨、对话辩论、学生教学演讲等方法,挖掘理论课中的职业技能因子,给学生一种示范作用。比如论渤教学中古代文学教师邀请古汉语教师、教师口语教师、教学法教师等与学生座谈对话进行教学,朗诵、交流、感悟、发掘;现当代文学课的作品教学常邀请写作教师、古代文学教师和外国文学教师到课堂和同6学们座谈对话,挖掘作品中包含的写作创新元素、传统文学元素和外国文学元素等。这样打破了教师各自授课的框架,多学科教师形成一堂课的立体教学和训练架构,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观和教学智慧能力。各科教师在一起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同时,由于知识信息容量大且轻松活跃,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双管齐下,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智能训练,刺激学生在主题探索的基础上,同时吸收更多同一模块跨课程的知识信息并形成职业技能训练的丰富性,形成知识链、课程教学链。 再者,语文教育专业许多课程的文化知识性和技能性有它的特殊性,不能分而教之。如口才训练课对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可以组织诸如作家关注民生的现实意义的演讲专题,苏轼的人生观中的积极性辩论,访谈本地文化名人故居,还有模拟求职现场的自我表达,竞选校长的竞职演讲等等,让学生参与到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不在是千篇一律的讲堂,而是课程教学方式多姿多彩的课堂。 四、课程改革要相应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结业考试在注重职业技能教育的语文教育专业不应成为学生成绩认定和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应有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即根据课程不同设计不同的过程评价方式,杜绝死记硬背的一次性终极评价。学在平时,练在平时,考在平时,形成一种即时“练功” 、即时收获的教学评价导向,学生真正在课程中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形成自我价值和情感认同,同时得到老师同学即时认同,积累一种7正面学习的效应。这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大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农村生源学生来说,是一种素质、心理、技能、理论等多向度的训练,特别是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能力心态的培养异常重要。 所有的师范教育专业都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和评价。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均应有更多的时空让老师去面对学生,直面每个学生各个层面的问题,因材施教,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的考评。比如文学教育与写作模块课,采取教师讲授探讨后,进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诵读,课外写赏析文章、背诵经典作品比赛、作品改编及编演等训练。考试可让学生选择上述不同的形式,既发掘了学生多方面的才干又形成了个性化的评价。教学和评价均着力侧重全面锤炼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唱主角,加大学生平时成绩比例,特别是职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每次课都要对学生进行考评,不断进行定位提升。改变考评方式也许就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毕业时也一改单一的业论文写作为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口头和书面问答、教学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习及实习报告等多样的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方法。 总之,语文教育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课程的科学建构,方式方法的创新,其着眼点是学生,关键点是教师,突破点是现有课程的整合和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创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