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存在问题的思考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过去性因教师的情境设计而得到虚拟再现,许多枯燥、抽象的学究式表述也因此鲜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以前浓厚多了,一派“这边风景独好”的繁荣景象。但是仔细考察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我们却发现存在着以下诸多的问题。一、材料情境设计太多,材料信息过于庞杂案例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转折有一位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在一节课中依次呈现:“希特勒与德军高级将领研究作战计划” 、 “巴巴罗莎计划” 、 “苏德军事力量比较” 、 “台风计划” 、 “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检阅红军部队” 、影片莫斯科保卫战片断、日本的侵略方针基本国策纲要 、夏威夷自然风光、影片虎!虎!虎!片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的图片、太平洋舰队损失统计表、 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部分文字材料、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片断、中途岛背景资料及中途岛海战片断、沙漠之狐隆美尔和蒙哥马利的背景资料、阿拉曼战役片断等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文字材料,伴着课件的放映,教师依次对材料作简单的说明。这一位老师整整一节课都在展示他的多媒体课件,每个情境的用时平均在 2-3 分钟,放映结束下课铃也就响了。我们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教师也陶醉在自己设计的情Jinchutou.com2境所带来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上。然而这种现象所反映出来的仅仅是学生被如此众多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所吸引而已,学生根本无暇对情境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和转折的学习目标在于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学习,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发展思维和情感的空间和时间。二、哗众取宠,缺乏深意案例 2: 北伐战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的一部分) 教师:“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1926 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7 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北伐的战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两湖战场、江西战场和福建浙江战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湖战场,战事最激烈的三个战役分别是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 。同学们来看一下,北伐军是如何势如破竹、浴血奋战消灭吴佩孚的主力的。教师随后用 flash 制作的动画演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雷鸣般的厮杀声、呼啸而过的枪炮声、滴滴答答的冲锋号声声声不绝于耳;冒着硝烟的战火,北伐军战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广大工农群众也不甘落后,抬着担架冲上前线。从这一案例来看,设置历史情境所要达到Jinchutou.com3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都得到了体现,整个场面确实热闹,战争氛围的营造也比较逼真,可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历史似乎显得过于浅显。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已渐趋成熟,思维的发展逐步向理论思维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显然上述情境的设计是不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模拟真实的历史发展氛围中,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能力。三、避重就轻,结构失衡有些老师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时,没有能突出主题、紧紧扣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案例 3:有一位教师在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这一课中,围绕秦王嬴政从成长到掌权的历程和分封制与郡县制在朝廷的争论设计了两个主题情境,用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可是对于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形成的?”和“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却着墨太少,教师所做的仅仅是依据学生手中的课本作适当的讲解。而这两个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以丰富的史实为背景,在具体、生动、形象的史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且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Jinchutou.com4去解决新的问题。四、角色扮演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平平淡淡角色扮演是情境模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来说,通过扮演历史人物、模仿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又能够拉近学生与过去的历史发展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并获得真切的感受。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而且运用不当的话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案例 4:有一位教师在讲到洋务运动时,他安排了 10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争论,采用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法。 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同学浓厚的兴趣,有愿意扮演皇帝的,有愿意扮演曾国藩、李鸿章、奕訢的,有愿意扮演倭仁的,甚至为了某个角色在那里争吵不休,最后总算安排妥当。可是下面的问题接踵而至:扮演角色的学生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冷场片刻后,他们开始捧起课本寻找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观点,可说不上几句,又没词了。这时有的同学开始趁机捣乱,有的甚至模仿电视剧中某位名演员的滑稽动作,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师不得不出面干涉,角色扮演也就草草收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设计这一情景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准备不足,尤其是学生的准备不足。学生事先对洋务派、顽固派和洋务运动的背景资料和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课前也没有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其Jinchutou.com5次是表演主题不明确。教师在学生表演前没有向学生详细说明表演的目的和任务,结果少数学生为表演而表演,让原本严肃的课堂在一场闹剧中收场。五、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充当配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把重点嚼得很细的“喂”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等着老师告诉我知识的重点和问题的结论。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哪个知识点设计情境、选用哪些历史资料和提出哪些问题都有教师包揽下来;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详细地解读情境中蕴含着的与即将要提出的问题有关的历史信息,然后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问答。长期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反正老师会告诉我重点,我又何苦多费劲。当然,我们反对教师大包大揽,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教师的引领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几种案例反映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典型情况,有的属于教育教学观念的落后问题,有的属于备课不充分和准备不足的问题,有的属于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欠火候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呢?通过对多年的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高中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Jinchutou.com6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应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性,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发展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真实性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这是因为真实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而且真实的情境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体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它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尽可能地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充分利用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在内的多种资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历史的学习氛围。这要求利用一切合理的社会资源,教育部颁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也指出,教师应“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 , “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 ,“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第三、问题性原则“思起于疑” ,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Jinchutou.com7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情境中必须蕴含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意义建构的问题;其次是由谁来提出问题、由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很多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擅于提出问题,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垄断了提出问题的权利,没有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第四、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必须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二是情境教学的简约性,在一节课中,并不是主体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第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理论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Jinchutou.com8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Jinchutou.com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