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让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离任讲话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活跃有序。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 中共十六大文件精神,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叶选 平副主席就九届政协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报告。会议期 间,一些同志不时地通过各种形式询问我的工作情况,不少 同志希望见个面、谈一谈。因为约的人多,时间有限,见谁 不见谁也不好定,所以一律没见。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利用这点时间,集中谈一谈我的事,我不知道我所谈的到底 是不是你们想知道的。 中央决定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我欣然接受,我认为 这是中央对我的关怀。 我出生在农村, 小时候在老家拉过犁, 种过地, 赶过车, 织过布,许多农活都干过。我大概 14 岁开始织布。我记得 那时我的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家里还专门 为我做了一个凳子。17 岁时,我到北京做小工。一次偶然的 机会,我去给木工班扫刨花,当时有个木工工长,名叫王锡 田,他说我很灵巧,让我学木匠。我就这样从一个普通的木 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 我当工人 15 年,包括做班组长、施工队长、突击队长, 都是不脱产的。在基层企业做领导 8 年,包括做支部书记、 总支书记、党委书记,等等。在局级岗位干了 8 年,包括任 副局长、局长、建委副主任、北京基建指挥部总指挥、市总 - 2 - 工会副主席、 团中央书记。 在部一级即天津直辖市干了 8 年, 大概是 100 个月。在中央工作了 13 年。加起来,我总共从 事各级领导工作 37 年。 (前面两段,第一段讲述个人家庭自然情况,第二段叙 述领导经历,看了这两段,大家有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促 使其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 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普通的木匠,能在领导岗 位工作这么长时间,能被提拔到这么高的职位,是党和人民 培养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有人说这是空前的, 即使不会绝后,起码也是少有的。我常想,过去在像我这样 职位上工作的都是些何等的人物! (这是回应大家疑问) 我是跨三届的政治局常委,两届政协主席。政协主席, 我算第六任。 大家知道,第一任是毛主席,第二任是周总理,第三任 是小平同志,第四任是邓大姐,第五任是李先念同志。许多 革命前辈出生入死、战功显赫,建国以后或默默无闻,或职 位不高,当将军、当部长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每当想到这 些,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唯恐因为自己的不足或不 慎,给党和国家的工作、给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事业 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三段也是通过对比,讲述自己对岗位的敬畏、对责 任的担当,老笔头觉得,这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我没读过几天书。大家看我的简历,没有专门上学的经 历,不像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哪年中学,哪年大学,哪个国 - 3 - 家留学。说我是上了 6 年小学,实际上由于家境贫寒、要干 很多农活,那 6 年学也是断断续续。我们老家过去吃粮分五 等:一等是白面,二等是亚麦,三等是玉米,四等是高粱(高 粱又以白高粱为好、红高粱次之),五等是粮食(主要是玉米 和高粱)加麸皮或糠。我们家经常吃的是第五等。我有个二 大娘,老两口没有孩子,日子过得比我们家强一点,她时不 时给我些玉米饼子或高粱饼子,放在火盆上烤烤吃。我对她 非常感激,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给她一些钱,直到老太太 去世。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 总能想方设法借来看。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才十几岁,母亲叫我担两捆楂子去 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我在街上看到一 个老头儿在卖一套书,书的名字叫巧合奇缘 。我一问价 钱不贵,就用卖楂子的钱买了这套书,很高兴地回家了。到 家之后,母亲问我油条在哪里,我说钱买书了,母亲非常生 气,说过年没有油条,怎么包饺子。她拿起笤帚就打,我光 着脚往外跑。腊月三十晚上,屋子外面很冷,我有个当家大 嫂把我叫到她家,用被子给我暖脚。夜里,母亲还是把我找 回去了,她拉着我的手,掉着眼泪说,妈妈知道你喜欢书, 喜欢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由于家庭条件不宽裕,专门学习的机会不多,但对读 书的亲近渴望却是从小就开始的) 50 多年的工作过程中, 我没有赶上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我在中央党校待过半年。那时中央 - 4 - 党校刚刚恢复,校舍破烂不堪。时任副校长的胡耀邦同志与 我比较熟,就经常让冯文彬同志找我去党校干这弄那。我当 时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顾不过来。 耀邦同志就通过中央组织部下令,让我上党校学习。我 对耀邦同志说,你在中科院挨批时有一个“五子登科” ,其 中两个 “子” (房子和炉子)与我有关。 这次我什么都给你管, 如果你再挨批,又得给你捎上。我当时是局级干部,由中央 下令上党校学习算是个特例,因而在北京市引起了很多猜测, 我那时的领导赵鹏飞同志还以为我要高升了,其实他不知道 这又是一次半工半读。 (这一段经历表明,作者参加工作后的学习也多是半工 半读的,真正脱产学习的机会不多) 我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我的文化知识、建筑专 业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 (这个学习量确实很大) 。由于学习底子太差,我几十年来 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 。我一生为学习所付出的 艰辛,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我很 早就当了劳模。劳模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的劳模简单说就是: 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多干、 吃亏几乎成了劳模的缩影。我至今还记得张百发同志当时作 报告讲的一句话,叫“学吃亏,会吃亏,经常吃亏不皱眉” 。 我是一个劳模,还是一个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 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那时的工 棚是通铺,你要在工棚里点灯看书,别人就没法睡觉。夏天 - 5 - 比较好办,冬天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 底下去学习。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成了我 一生的习惯。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无用的时间,包括零碎时 间。 (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是一门学问,其实学习还是靠主观 努力,只要想学,哪里都有时间、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 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 的若干篇讲话、 文章的提纲, 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 (光 学习不思考也不行,特别是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有时候许 多思路、提纲、语句往往都是在业余时间思考得来) 。我这 一生为学习吃的苦实在太多,我确实很累,需要休息,需要 轻轻松松地读一点自己想读的书。这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 我是 1989 年 6 月到中央工作的。老实讲,我一直不太 愿意到上边来。以前中央曾有两次要调我进京 ,我都想方 设法地婉拒了。我多次说过,我这个人不适宜在上层工作, 喜欢在下边跑跑、在人群里跑跑,愿意干点看得见、摸得着 的活。1989 年,中央通知我到北京来,我对李鹏同志、杨尚 昆同志说,我还是愿意在天津工作。 但小平同志强调,不准再讨价还价,我这才接了工作。 到中央后,前 3 年分工宣传思想工作,后 10 年分工统战政 协工作。两段工作,我都是边干边学(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能 力,有时候你可能是半路出家,但如果会学习会总结,往往 能很快适应新工作岗位) 。干得如何?只能由中央、由社会 - 6 - 各界去评论。我自己只能说尽了心,尽了力,没有懈怠,没 有大意。 对选平同志在这次会上的总结报告, 大家反映很好, 认为九届政协工作很有成绩,也有不足。要我说,成绩是大 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足不管大小都和我有关(推功揽过是 干好工作应有的品质) 。 13 年工作当中,我发表了一些讲话、文章。像任何事物 一样,对我的这些讲话、文章,看法也不会完全一致。文章 是思想认识的载体(这一句可以反复咀嚼,写材料重点是把 干工作的思想思路理清楚,也就是先研究工作再研究材料, 在此基础上再去琢磨字句) 。客观事物在不断变化,人的认 识也有一个过程,认识总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自然也不例 外(看一句就不难理解有些材料为什么老在改老在变,因为 领导的思想在变、对事物的看法在逐渐深入,文章是服务工 作的,肯定会变) 。我的这些文章、讲话,不管好坏对错, 都留在那里,都留给历史,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都由不得 我自己。但有一点我感到欣慰,我的所有讲话、文章,都是 从工作出发的,都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都是本人亲自动 手的(其实,不管是自己写材料还是组织起草组代拟材料, 至少文章的基本立意、提纲都应由本人琢磨确定,对于多数 朋友来讲,提倡自己写材料,这也是梳理工作理清思路的过 程) 。 10 年统战政协工作,我同各方面领导相处是好的,关系 是正常的。我与全国政协八、九两届各位副主席之间,与各 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以及有关人民团体领导人之间,相互 - 7 - 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关系融洽。我没有和哪个人特 别的近, 也没有和哪个人特别的远; 没有和哪个人特别的亲, 也没有和哪个人特别的疏(这句话也是日常处理关系值得借 鉴把握的,时时处处秉持一个“公”字,虽然可能不会让所 有人都满意,但是可以做到大家都服气) 。我是三届中央政 治局委员,我同其他政治局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 我是个直率人, 讲话直来直去, 不习惯当面说人的好话, 也不喜欢背后说人的坏话,有什么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 (其中透露的坦诚,也是处理工作关系时应注意把握的) 。 这可以说是个优点,也可以说是个毛病。直来直去,不分场 合, 特别是对领导干部, 有时候让人家难以接受, 下不了台。 今天,我借这个机会郑重表示,向所有由于我的工作不周或 言语不当而带来不快或者不便的同志,致以深深的歉意,请 求你们给予谅解!10 年来,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 所有政协机关的同志,对我的工作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支持和 帮助,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座各位和我相处有 5 年的,有 10 年的,也有 13 年以 至更长时间的。相处是缘分,是福分。相处是短暂的,友谊 是长存的。希望这段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