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能够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引起的疾病称为微生物传染病。,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传染源 能将病原微生物直接传播给宿主的生物,传染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染动物,最主要的是染病的生物,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 传播途径,A、空气传播 飞沫核或飞沫 尘埃,C、媒介物传播 被污染的无生命的媒介物,B、接触传播 触碰、接吻、性接触 接触口腔分泌物或伤口处 母婴传播 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制品,D、病媒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易感人群 对该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1、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3个环节,若能切断传染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能抑制微生物传染病的传播。,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寻找传染源,并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以及在隔离的病房进行医治的过程。,原则:切断传染链,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定传播途径进行控制。,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原则:切断传染链,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2、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疫苗的三次革命(见书第34页) 最 早:灭活或减毒的病原微生物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蛋白质 20世纪90年代:DNA疫苗,疫苗是用病原细菌、病毒等制备的,用于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其作用是经注射、口服或鼻吸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疫苗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原微生物抗原的稳定性。,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原则:切断传染链,分子水平,预防传染病人人有责!,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名目繁多的传染病斗争的历史,18世纪天花曾使150万人丧生,14世纪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20世纪流感死亡人数达4000万,还有疟疾、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病原菌具有致病性是其重要的属性。 病原菌定居的位置有着高度的专一性。,隐性感染 不出现明显的病症,潜伏感染 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显性感染 出现明显的病症,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相互作用,大量繁殖,引起炎症、损伤细胞,分泌细菌毒素,1、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原菌的致病过程(综述),病原菌能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人体,粘附和定居在特定的组织,通过损伤细胞或分泌细菌毒素引起人体致病。,3、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毒的致病过程,A、病毒的结构 很简单 B、病毒的类型 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逆转录包膜病毒,C、病毒的特性 细胞内寄生,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性,(DNA病毒),吸附,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衣壳水解、核酸释放,合成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胞吐形式排出病毒,(敏感细胞),1、病原菌和病毒的致病过程, 病毒的致病过程,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特性,能在特定的组织细胞内繁殖,损伤细胞,引起人体致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