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质课的幼稚倾向作者:缘月清影 出自:缘月清影的天空浏览/评论:252/0 日期:2005年2月28日 12:56上个月观摩了重庆市一个片区的重点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有很多话堵在心头不得不说。这次大赛共有9所重点中学,9名选手参加,其中两名女教师,最后这两名女教师均获得一等奖,这两名获奖女教师的身上集中地体现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幼稚化倾向,恰恰这样的课得到了评委的赏识,体现出了评价标准的幼稚,让人十分感概。一理念幼稚这次赛课的内容是甲午中日战争,本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悲壮的一页,从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太多了,是中国人不能轻飘飘翻过去的一页。然而,这位获一等奖的女老师,一上台,就给同学们以亲切的微笑,并自始至终的保持微笑,当讲到威海卫战役时,她一脸天真地微笑着问同学,“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知道吗?”同学齐声答道:“丁汝昌”。就这样,在她的谈笑间,北洋舰队灰飞烟灭,一个民族的强国梦想烟消云散,一个本来沉重的话题顿时变成了K拉OK式的自娱自乐。虽然不能要求授课人一定要痛心疾首,但在讲这段历史时,至少我们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尊重,出现这种不恰当的表情,实际上体现出授课老师教学理念有严重的偏差,没有弄清楚这堂课的高阶价值是什么,而是盲目地追求互动,以为老师和蔼的表情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没有感觉到甲午战争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永远的痛,没有意识对这战争的反省是我们这堂课的重中之重,结果一堂本应充满追问历史反思历史的课,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师生一起完成了历史的稀释,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这样的课居然能得一等奖,实在是现实对历史的嘲笑。二设问幼稚这次比赛普遍出现设问幼稚的问题,这点在两位获一等奖的女老师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另一位获将奖女老师的课,从头到尾都在贯彻师生之间的互动,场面很热闹,她不断的提问,学生不断的回答提问,并且学生总能答对,看起来教学效果很好,然而她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很幼稚的问题,如:师问:平壤战役中临阵脱逃的主帅是谁?学生答:叶志超,师又问:平壤战役牺牲的爱国将领又是谁呢?学生答:左宝贵。一路问下来,行云流水的特点就体现出来了,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如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学生答不出,就由老师代劳了,直接给出答案就草草收场。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位女老师一律用“很好很好”加以鼓励,仿佛教学效果不错,学生都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在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时,有位同学这样回答:由于中国落后,所以清政府才腐败,于是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象这样明显颠倒了落后与腐败之间因果关系的回答,是学生认识上一个比较关键的失误,在老师那里居然也得到了“很好很好”的评价,而不做任何纠正。三评委幼稚出现上述现象,很大程度上责任不在赛课老师,而在评委身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对优质课做秀的成分,早就怨声载道,赛课老师和评委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为什么就屡禁不止呢?原因多种多样,以这次优质课比赛而论,主要在于评委素质差,标准幼稚,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好的历史课。这次比赛有两位老师的很出色,却没能获得一等奖。一位老师自始至终抓住“中国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这个问题来展开教学,通过提供大量的史料,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然后,老师再引用阿克顿勋爵的名言:“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来说明专制制度和腐败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得出走向共和的结论。但一位评委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不是教材的重点,用不着展开;另一个评委则干脆说,讲这些没有用,学生能理解专制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吗?这些外行言论让人感到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改变路途还很遥远,这就难怪优质课要作秀,许多评委自己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往往就看轻思想的价值,更注重课堂的包装,所以,优质课作秀的风气愈演愈烈,“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大约可以说明作秀的根源。转自: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7&RootID=693323&ID=693323我眼中的优质课比赛公开课分两大类,比赛型和非比赛型,前者涉及量化评价,如:分数、等级,和评职晋级挂钩,功利性强;后者仅涉及口头评价,相对超脱一些,所以,对比赛性公开课(即赛课),一般争论比较激烈,诟病多一些。笔者曾参加过县级、市级、省级和全国赛课,对此有所了解,谈赛课可能比谈走穴式的和表演式的公开课更合适一些,所以,我重点谈谈我眼中的赛课。一般来说,基层赛课往往具有选拔性质,为参加更高级别的赛课作准备,选拔人才的功能比较突出,照理来说,应该比较公平,真正体现优胜劣汰,但事实并不如此,基层赛课也要评奖发证书,对职称评定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选手也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争取好的名次,个别实力稍差的选手有可能不把心思放在课堂准备上,而是放到做场外的“公关工作”上,由于选手对基层的评委往往比对高层赛课的评委更熟悉,所以,做工作的“针对性强”“效果好”,在我参加过的县级、区级赛课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场外比赛”决定“场内比赛”的情况,有时,完全是颠倒黑白,越是基层的赛课越不透明、越不公正,高水平的选手反而越容易被淘汰。一般基层赛课不当场亮分,而是整个比赛结束后,直接给出总分,显然,是为了便于评委操作。所以,对一个想凭实力说话的选手来说,你要想胜出,你不能只比别人好一点,而要拥有全方位的、压倒性优势,你才能有一个较好的结果。在你的优势太明显时,一般来说,也不会被操作出局,这是比赛中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评委不敢过分胡来。当然不绝对,如果你运气不好,也会碰到敢“指鹿为马”的评委,笔者曾遇到过一次。基层的公开课还有一些程序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不实行东道主选手或者评委回避的制度,于是东道主往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比如,派学生配合上课就有讲究了,东道主把自己学校最好的学生留给自己的选手,而把最差的学生派给对东道主威胁最大的选手,使其难以发挥,甚至我还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对于提供给别的选手上课的学生,东道主明确要求,学生不准回答任何问题,师生互动差直接影响了选手的得分。实行了东道主回避制度后,同样还有花样,比如:甲的选手到乙学校赛课,乙的选手到甲学校赛课,双方同样可以“勾兑”,甲学校把最好的学生派给乙选手,乙也把最好的学生派给甲选手,联手挤兑两个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总之,在基层赛课,评委能够不颠倒黑白,就算有良心了,你若要求他们把浅红和深红区别开,就不太切实际了。赛课到了省级和国家级,就相对公正一些了。首先,评委素质相对较高,有本专业的权威人士、资深特级教师、大学教授等,对选手而言,一般都不熟悉评委,做工作难度大,再加上程序相对公正,比如,实行比赛双回避制度(东道主不能参赛、评委不参与本地选手所在组的打分)、选手备课时间相等、当场亮分等,再加上级别越高,关注面越大,舆论压力也越大,做手脚的成本很高,所以,不会出现颠倒黑白的情况,当然,浅红和深红的区分,始终也是一个问题。以上是对评委和赛课程序进行的个人叙述,下面我再从参赛选手的角度,谈谈如何上好一堂优质课。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除了自己要拥有强大实力这个最根本的条件以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 必须要有“秀”的成分,关键是要“秀”得恰到好处。这方面女教师有明显优势,该朗诵就要朗诵,必要时作深情状、作痛苦状,可适当用点煽情的语言,在讲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时,我悲愤地朗诵道:“当邓世昌驾驶着致远舰非常绝望地冲向敌人而被鱼雷击沉时,当林永升炮弹打光、仰天长啸“苍天不助我大清”时,我不知道同学们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停顿了一下),痛,这里!”我指着胸口哽咽着说。当时整个课堂鸦雀无声,所有的人包括评委都是一脸肃穆。当然,我也不是纯粹的“秀”,的确也有感情在里面,只不过发酵了。对实力派选手来说,一般不大重视“秀”,所以往往败走麦城,我在前面说过,你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做秀,你才能不被评委以“见仁见智”为由将你操作出局。不过,话又说回来,不能“秀”得过火、过多、评委也不是傻子,一旦他意识到你在做秀,你就失败了,所以,要“秀”得自然、“秀”得不露痕迹。二 必须使用多媒体,对多媒体的轻视往往是实力派选手犯下的又一个错误。一天比赛下来,评委要听67节内容相同的课,厌倦不可避免,他们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没有多媒体,你课堂中的闪光点很容易在评委的呵欠中被忽略。一堂成功的优质课必须具备一个起码的前提,也许你不一定抓住了学生,但至少你要想尽一切办法抓住评委,多媒体的影音效果,是在评委们疲倦时,抓住他们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是文字和口头表达无法取代的,就如同小说不能取代电影。当然,使用多媒体也有一个是否恰到好处的问题,这要根据课堂的需要来定。不管怎样,比赛型的公开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三 正确估计评委的水平。为了获奖,你必须事先了解评委的结构和水平,以决定你上课的方式和挖掘的深度,我曾经在一次较高级别的赛课中,过高估计了评委的水平,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延伸,还自认为是特色,恰恰相反,延伸的东西成了评委们批评我的把柄,结果赛课成绩不理想。分寸如何把握呢?我的经验是,你的发挥最好是比评委高一点点,发挥得不够,会被评委视为缺乏深度、过于平淡,发挥过度,评委认识水平达不到,反而说你偏激,总之,分寸感至关重要。四 不要过失性失分。在以上注意事项你都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一些赛课的细节,以免过失性丢分,比如,上下课之前要说几句“谦虚”的场面话,以赢得评委和其他听课者的好感,形成一个有于你的现场气氛。穿着清洁、打扮得体,也可以使你更有人气。尽量多带几个同事和朋友,他们可以帮你做课件、对你的课堂设计提出意见、打探有关比赛的规程和比赛信息、或者跑跑腿,使你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比赛上面,高手过招,细节也不容忽视,否则,有可能是致命的。以上注意事项,与其说是为了上好优质课,不如说是为了获奖,功利性一目了然,请读者择其善而从之。事实求是的说,不管现阶段赛课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经常赛课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有相当的作用,尤其对课堂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以及熟练地制作课件及使用多媒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03年,重庆举办了首届重点高中优质课大赛,为了引起各学校的重视,教委规定,没有一等奖获得者的学校将被摘掉“重点示范高中的牌子”,所以,每所学校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比赛,并给出了重奖,对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有的学校奖励笔记本电脑、有的奖励一万元,少的也是几千元,竞争空前激烈。参赛的重点中学共54所,分成5个赛区,由各学校通过初赛推出一名选手,参加片区复赛,我在第四片区,共有9个学校、9名选手,产生三个出线名额。结果由于一些场外因素的作用,本该得第一的我却被挤出了前三名,面对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结果,我想到了网络。一回家,我就打开电脑,一气呵成写出优质课的幼稚倾向,并贴在了重庆教科院的网站上。当时,我并没指望能改变比赛结果,然而奇迹发生了,这个帖子引起了许多选手的强烈共鸣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组委会给各片区增加了一个名额,并修改了比赛规则,使比赛更加公正,于是,我死里逃生般的进入到了决赛.决赛时间安排在2003年11月5、6、7、8日四天,我于4日前往赛场抽签,抽取比赛的时间,结果我抽到最后一天,即8日上午,抽签时,我顺便了解了评委的构成,知道其中有大学历史系老师,于是又回到学校,到这个时候,我仍然不知道上哪一课,根据组委会的规定,参赛选手只能提前两天准备课题,以保证所有选手备课时间相等,所以,直到6日上午9点过,市教研员才电话通知,我的参赛课题是新文化运动,这个内容拿到之后,我首先确立了这堂课的立意,我决定从民主、自由的含义入手,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后为什么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从而凸现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制约,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没有完成思想启蒙的任务,为什么最终社会主义成为了主流思潮?应该说,这样的立意有相当的深度,评委未必能对此清晰地阐述,考虑到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