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23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多音字,会写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边塞诗”的特点。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爱祖国的情感。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梅兰芳蓄须1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延安,我把你追寻1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习作2写信1.知悉写信的格式,学会写信。2.与同学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正确运用表现革命烈士的成语,学会运用反问句。3.背诵别董大,积累有关别离的诗句。21古诗三首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4个,要掌握的多音字1个,会写字10个。读音方面:其中“项、雄”是三拼音节,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 “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页=项”;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摧催”。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2.阅读理解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知作者”,接着是“明诗意”,最后是“悟诗境”。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3.表达运用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1.预习提纲(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课件出示: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2.学习本课生字词。课件出示: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杰 项会写字:塞 秦 征 词 催 醉杰 亦雄 项(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三、了解诗题意思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设计意图: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2.生汇报学习情况。(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3)“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预设: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4)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出示课件相关诗句)课件出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1)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2)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3)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首诗。设计意图:抓住“明月”进行对比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五、感悟诗的意境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2.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3.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4.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一个“悲”字。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师简介李广,课件出示李广资料)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边疆战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1.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首,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课件出示: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读古诗,分组齐读。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第2课时凉州词夏日绝句课时目标:1.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学习凉州词(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凉州词。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课件出示:(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i)。在 “阻塞”中读(s)。在“塞车”中读(si)。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快速掌握上堂课知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因为凉州词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二)理解题意。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设计意图: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的学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