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高校后勤“新人”的现实表现与前途出路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许多高校后勤企业自主招聘了一批大学生毕业生充实管理队伍,他们人事关系不进校,统一实行人事代理,这批人在高校后勤统称为“新人”。“新人”的培养使用与待遇前途成为后勤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也成为“新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人”的工作表现与心理状况 通过几年的跟踪调查、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大致可把“新人”分为三类: 1、事业型,把个人前途命运溶入于后勤企业的生存发展中 这部分“新人”把后勤企业看作干事业的地方,对集体忠诚度高,角色转换快,学习能力强,绩效显著。(1)善于学习。后勤管理服务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有的岗位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比较高,除卫生保洁外,绝大部分工作需持证上岗。按现代企业规范运行的后勤实体,特别是引入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的后勤企业,服务质量与服务规范的控制、企业文化的构建、信息处理及其它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等,无不需要学习型和知识型的员工,适量地聘用一些学有专长的大学毕业生,满足了后勤企业的需要。这些“新人”起点较高,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大部人能够很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后勤员工的角色转换,在集体为其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成长为后勤管理和技术服务的“能人”。(2)创新意识强。较少受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后勤实际,能够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理念,善于信息交流,工作方法多、变化快、知识含量高,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新人”已创造了可喜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师生和后勤员工的认可,个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表现突出的已进入企业管理中层管理岗位,有的已取得了中级技术职称。(3)迷茫、失落与对前途命运的担忧。这类“新人”忘我工作,乐于奉献,勇于承担责任,创造了较好的工作业绩,但时常有迷茫之感,不知自己“根”在哪里,路在何方;特别是与身边“老人”相比,工作超负荷,待遇不如人,身后保障低,有着较大的失落感与自卑感;因绝大部分后勤企业没有成功改制,属于学校下属的一个中层部门,领导由校方任免、调换,“新人”进入企业中层,再无上升的空间,只能在中层以下“发展”;对于校方来说,他们是编外之人,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到位或后勤领导经常调换,他们往往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当然借口是很好找的。因此,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危机感和自己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感。 2、投机型,把后勤企业当作“驿站”或“跳板”,一切为了个人发展 这类“新人”把后勤看作暂时落脚的地方,目的非常明确,尽管在签约时信誓旦旦,心中却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暂时在高校后勤过渡一下,利用高校优越的资源条件,目标紧盯着考研、公务员或其它更好的单位。上岗以后,过分专注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准备,精力很少投入在本职工作上,平时满足于应付,常常浮在表面,缺少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对业务知识缺少学习、研究,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绩效较差,个人劳动价值低于用人成本。一旦个人目的实现,便立即“孔雀东南飞”,“诚信”顿时化为乌有,违背了后勤单位聘用的初衷,增加了“老人”对领导的抱怨和对“新人”的排斥情绪,在后勤系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享受型,把后勤企业当作人生的终极乐园这些“新人”本来胸无大志,目标定位较低,认为高校后勤企业是个不错的地方,待遇不低,风险不大,可以托付终身。上岗以后,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学习缺少动力,工作缺少干劲,开拓缺少闯劲,创新没有思路,生活缺乏精神,对自身劳动价值缺少客观判断,对集体事业不求贡献,但在待遇、利益方面却斤斤计较。有的还花费相当心思,攀亲结缘,钻营人际关系,寻找人生依附,欲做永久居民,满足于一般员工的角色,人生词典中看不出“发展”二字。后勤企业本想引进先进生产力,改善队伍知识结构,也希望他们支持改革,代表先进生产关系,成为管理和技术骨干,结果有的“新人”却被落后群众所包围、俘虏,失去了先进性,有的甚至与落后群众结成一团,给集体事业造成危害,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些“新人”就会完全蜕变成另一类型的“老人”,成为后勤企业新的包袱。二、政策因素使“新人”在后勤企业处境尴尬 1、“新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其局限性、制约性越来越明显。分配工作任务时,“新人”是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一个不能少,任务重、时间长、责任大;落实待遇时,“新人”按契约办事,不能与“老人”同享发展成果,“新人”与“老人”在初次分配中的差距不断拉大,同级岗位收入相差一倍甚至数倍,再次分配中“老人”仍处优势,“新人”心理失衡。平心而论,“新人”不属事业编制,不能与“老人”共享学校的发展成果,但有权享受后勤企业实体的发展成果,其实,他们的命运是与后勤实体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2、“剥而不离”使后勤企业始终依附于学校母体,“老人”有依赖心理。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近十年,但绝大部分高校后勤生产关系没有根本变革,占企业员工少数的“老人”依旧享受计划经济的优厚待遇,与广大非事业编制员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造成后勤企业内部极大的不和谐。由于缺少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考核缺乏效力,为调动“新人”积极性,有的后勤企业参照校内同类事编人员标准给予“新人”待遇,用人成本高于实际劳动价值,也会给“新人”造成错觉,心安理得,往往容易出现“新人”走老路的倾向,如果“新人”贪图眼前经济利益,往往会丧失长远发展动力。“老人”因其天生的优越感,认为后勤是自己的固有领地,对“新人”待遇的提高时常感到愤愤不平,在此体制下和谐局面难以形成。 3、“岗位轮换”制度对后勤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致命危害,“新人”无所适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曾激发了许多后勤管理者的创业梦想,有的经过几年艰难经营开拓,资本原始积累初具规模,人力资源因“新人”的引进、培养而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参照行政机关做法实行换岗制度,这对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是件好事,但不能机械、教条、一刀切。企业主要领导的更换,使得不少高校后勤“一夜回到改革前”,继任者一方面缺乏经营思路、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因定期“岗位轮换”,不作长远打算,容易产生短期行为,也难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三光(花光、用光、吃光)政策成为常理,即使有的后勤企业过去创造了千百万利润积累,用不了几年也会荡然无存,这样的企业使“新人”前途无望。更有甚者,继任者为了迎合一些落后群众的心理,满足自己对“权威”的需要,不顾企业的历史传承,对前任领导的工作全盘否定,包括对“新人”的培养与任用。一些曾积极参与改革并忠实履行管理职责的“新人”成为改革对象们攻击的靶子,“倒算”的对象,有的甚至被“清理”出局,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此,后勤企业领导岗位是否需要定期轮换,如何轮换,值得决策者深思。 4、关于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对于新建高校(校区)可以一步到位,完全由市场提供服务。但对于大部分老高校来说,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行业自律组织还不健全或还不能有效开展工作的情况下,学校只能有限度地开放后勤市场。对于那些后勤资源比较丰富的高校,适当地从市场选择一些优质的人力资源充实后勤队伍,实施规范化管理,就能够很好地满足校内的服务需求,而不必全面引进市场服务。有条件的话,还应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市场竞争,一方面锻炼队伍,另一方面达到以外养内的目的,“新人”也有发展的空间;如果缺乏竞争机制,“新人”也会很快变成“老人”,后勤实体引进“新人”意义不大。三、“新人”需合理定位,科学规划人生发展1、进入高校后勤企业是“新人”的第一次人生选择,虽是大学毕业,但在工作上是新手,也是生手,需较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胜任管理工作,因而定位要合理。“新人”需怀有谦卑的心态,在“老人”(先进分子)面前甘当小学生,从徒弟做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尽快学习掌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技能,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外行向内行的转化,用汗水和业绩赢得“老人”信服、尊重;能经受住委屈,后勤工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被误解、抱怨、批评甚至“冤枉”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新人”来说,这是一种耐力的考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改造、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基本方法,切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针对后勤实际情况,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知识型服务、创新型服务,体现自身价值。 2、既来之,则安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合同有效期内忠诚于所在企业,安心工作,钻研业务,勤奋敬业,夯实发展基础。经营有思路,管理出新招,研究有突破,既付出汗水,又贡献智慧,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既为后勤企业拓疆守土,也为个人开拓发展空间。 3、“新人”必须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针对所服务的企业和自己专业、兴趣、家庭等实际情况,平衡相关利益,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及各阶段的努力目标。既要抓紧学习,又要积极工作;既要钻研业务,又要总结提高;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脚踏实地:既考虑个人发展也要对所在企业尽忠尽力;既要与“老人”和谐共处,又要体现自己的先进性;既要积极适应环境,又要力争改造环境,最低要求是不要被落后环境所改造;既要能够“挤时间”又要学会“弹钢琴”;要多学、多干,勤学、苦干,在“学”和“干”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赢的效果。 4、做好第二次人生选择的准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便了人才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双向选择、契约服务是目前通行的方式,高校后勤企业的用人方式大都如此,“新人”服务期满后可另行高就,不应把所从事的后勤服务当作永久职业而束缚手脚,特别是对不利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后勤企业,早作打算,未雨绸缪,不能错过发展良机;后勤企业也可再选良才,没有突出表现、业绩平平、不思进取的“新人”将被淘汰,反之则可能留下继续发展,开始新一轮的双向选择。 “新人”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重新择业非常重要,专业知识、业绩、诚信度、管理经验、营销能力等都靠平时的积累,这些积累直接影响第二次人生选择的成败。因此,要特别重视日常的修炼与累积,时刻准备着选择与被选择,并在这些过程中掌握先机和主动,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愿景,追求更加光明的前途。 5、“新人”要有自我创业的雄心壮志。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思想渐趋成熟,思路比较开阔,市场信息有了初步把握,工作经验、能力、社会关系、经营知识等有了一定积累,自我创业的条件基本具备,当后勤企业不需要或不再适合自身发展时,完成契约后应勇敢地跨出去,合同期满之日便是创业开始之时。当然,困难与挫折、风险与失败会随影相伴,但只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精于策划、勤于开拓、用心经营,必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经济细胞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形成了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生态平衡”。作为以适应环境而生存、自保甚至做强做大作为理由的企业,面对这局面惟一办法就是转型“健身”找出路。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