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本站 日期:2012-12-4 11:59:22 浏览次数:42 校发201220号学校各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二”规划业经太原理工大学第三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经2012年5月31日第1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修订稿。为保障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圆满完成,现将太原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11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前 言“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推动我校的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实现“一流学校、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业绩”,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及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太原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订本规划。第一部分 “十一五”发展情况回顾一、“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一)人才培养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到2010年末,我校在校本科生18380人,比“十五”末(2005年)的16690人,增长了10%;在校硕士生5012名,比“十五”末的2406名,增长了108%;在校博士生608名,比“十五”末的383名增长了59%;在读各类研究生总人数5889人,比“十五”末的4511名增长了31%。培养体系逐步完善。2006年,我校全面推行了“06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强化基础、加强学科融合、突出实践环节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培养提供了条件。同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办事效率。专业建设得到加强。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本科专业5个(其中包括1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66个;2010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成为我校第一个可授予专业学士学位的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有国家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0余项。取得的成果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教学名师19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省级品牌专业8个,省级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人,省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总量在全省名列第一;2007年我校率先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国家专项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计划”,2008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学校,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被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全面试点单位。(二)科技工作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课题)3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1项,承担省部级及其它科研计划项目414项,横向合作项目976项;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69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699篇,EI收录1542篇,发明专利授权282项;纵向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横向合同金额20400余万元;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三)学科学位建设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5个、省重点建设学科8个;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十一五”末,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3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2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个,学校重点建设学科4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20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0个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产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8名,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0名;新增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4个。“十一五”末,学校教职工总数3996人。其中,教师188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2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48人。(五)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学校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共计13项,总建筑面积为28.6万平方米。实施期间,由于我校基本建设计划调整,迎西校区图书馆、虎峪校区教学楼和长风校区7号学生公寓等3个项目未建设。实际建设项目为10项,完成建筑面积为13.9万平方米。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实现我校新的发展战略目标,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投入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本科生生源质量提高的同时,研究生生源质量亟待提高,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规划教材相对较少,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有限,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覆盖面较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需不断优化,教风、学风建设有待全面落实。二是师资队伍层次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存在,中青年教师的学历教育仍待加强,人才队伍规模与水平还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关管理制度需不断完善;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与横向科研项目都相对较少,高水平论文的产出不多,标志性成果数量、质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尤其是人文社科的科研效率急需提高。三是办学资源明显不足。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发展步伐的加快,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还将持续,急需进一步拓展办学经费的渠道和来源,并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四是学科发展不均衡。我校除“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外,其他学科建设相对缓慢,尤其是文理科偏弱,已经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同时,学科交叉程度低、学科硬件共享度低,需要加以整合,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办学资源。第二部分 “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抓住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贯彻“育人为本,求实创新,人才强校,争创一流”的方针,始终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平台,强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综合实力,实现“一流学校、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业绩”。二、总体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着力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大幅度跨越式的协调发展,努力在“十二五”末把太原理工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一)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努力做到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确保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扩大办学规模。“十二五”期间,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到“十二五”末,在校本科生达到30000人左右,硕士生年招生量达到2500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年招生量达到400人,博士生年招生量达到140人,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10000人左右,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500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和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机制,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继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国家急需的重点学科领域和前沿科技方向,发挥我校传统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能源开发、矿产资源、新材料、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培养未来十年国家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积极发展相关专业,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影响力。深化教学改革。做好新一轮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逐年增加全校各类选修课开课总量,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大对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努力争取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推广运用;继续加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动教学手段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加大教材建设力度,组织编写 “十二五”规划教材20部以上。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工程”。在研究生培养中提倡双语教学和师生互动式培养,“宽口径”集中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同时开展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改革、增设人文艺术选修课。全面启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鼓励企业导师为研究生授课,通过开展“一课多师”试点工作,集中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实践性课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教育合作,新增和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认真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重视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启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设立实验班,集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与途径。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合作培养、交换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要以校企联合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在生产一线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争建成与山西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对接的校企联合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集群,使研究生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还要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县域经济对接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等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的、多渠道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研究生教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