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浅析姜海鹏 1 杨杰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2)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点问题。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理清就业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普通高校为视角,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关键字: 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 内涵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到、保持住工作进而使自己适应、提升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的总和。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最看重的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1】 。通过对以上各项目的归纳,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实际,可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归为:专业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规划能力。专业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然接受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综合素质能力是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所学到并体现出的有利于其就业的个人综合素质,如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个人特长等,因此,综合素质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证;创新能力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对象产生的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就业能力的催化剂;发展规划能力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自身以及周边、社会环境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人生规划并积极付诸于实践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重点问题。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工作形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高校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缺失。认识到其就业竞争力的缺失表现及原因,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人生规划,1姜海鹏(1981- ) ,男,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政治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管理。推动其顺利就业具有积极意义。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失表现及原因分析专业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认识和提高的一项基本能力。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水平、软硬件建设等都会直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或部分专业仍然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轨的现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相对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课程轻基础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专业基础支撑。综合素质能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爆发力和后续力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贯穿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始终。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外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特长,也应包括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调控及抗挫折能力。然而在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对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认识部分地存在以偏概全和重个体轻整体的现象。学校对于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为重视,对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难以做到相对准确的把握和相应程度的提升,因此学生对于自身遇到的学业、感情、交际等问题难以进行心理调控,同时缺乏合理的思想疏导和心理指导,导致其抗挫折能力低,面对困难和问题心理准备不足,最终导致学生在步入就业过程阶段中面对求职中的压力和挫折无法化解,产生逃避求职或厌世轻生等异常行为。在针对学生素质提高所开展的活动方面,内容欠丰富、形式较单一也会导致活动涉及范围较小,影响了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也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已逐渐成为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学校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性教学和创新性实践力度不够,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使学生思想懒惰、思维倦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年富力强、富有创新力的人才支撑,学生在求职和初入职场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力不足的情况降低了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才期望和用人需求。大学生的发展规划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在人生道路选择的方向,因此其职业规划能力高低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乃至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学生对于自身缺乏客观的了解,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不仅与学生自身有直接关系,也和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存在不科学、不协调有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贯穿大学始终。同时,作为规划指导者,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辅导员老师承担和发挥着重要职能,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老师多由就业办及学工相关老师来担任,授课水平高低不同,同时单纯的靠就业指导课进行个人发展教育缺乏个体针对性,因此导致指导效果差,学生对于本专业日后的出路和中长期目标缺乏关注和了解,影响了其就业过程中的职业选择。三、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长远而系统的工作,任何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缺陷或失误都将对学生的就业观、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产生影响。作为担负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者的学校,应当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到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毕业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1、 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当前高校的部分课程在教学方式、教材选用、考核方式上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错位。应当杜绝填鸭式、快餐式的教学方式,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院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档次的课本,淘汰与社会脱节、实用性不强的教材。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时应特别注意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开设质量,目前部分院校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仅停留在满足学生修学分、内容较空洞的基础阶段,因此应当对选修课课程的开设、内容的设计、教师的选择等方面加以重视,真正做到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在理论知识学生的基础上,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在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学生专业知识在社会实际操作领域的延伸,专业实习发挥着促使学生由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当在合理统筹下,制定科学完善的学生实习和毕业见习制度,督促各教学单位根据不同专业、年级情况,开展学生专业实习活动。如可在大一年级中后期进行到企事业、工厂参观活动,使其了解企事业的运作或生产环节,形成对实习和就业的感性认识;大二年级可安排学生到企事业进行短期(两周以内)的业务(商务)实习或生产实习,使其初步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大三时可利用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专业相关企业或工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务实习,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全面的认识和提升,为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大四下半学期可按照国家对大学毕业生见习的相关规定,进入企业进行正式就业前的见习,毕业见习一方面使企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毕业生发挥个人才能、争取获得工作岗位和得到用人单位认同有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因此,四年的分层次分阶段实习,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当对实习见习制度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加强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实习动手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事业实践的顺利对接。2、 综合素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深入实际,依靠社会力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导致学生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面对压力无法合理宣泄,初入职场后与人沟通存在障碍,导致系列挫折感产生,影响其职场发展。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各阶段的心理状态,打造一系列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精品实践活动,同时应当扩大活动覆盖范围,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面;任课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贯穿大学四年;辅导员及学生心理咨询老师应当及早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或问题,帮助其树立责任意识,将各种心理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总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仅应当及早进行和始终贯彻,更应当做到“弹钢琴” ,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各方面实际。3、 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其日后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对教室、基础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科学使用,以及对课程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创造性思维系列课程,使学生对创新意识有更加充分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专业或学生课外兴趣进行创新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另外,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思路进行拓展,指导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实践,丰富大学生就业形式。3、 发展规划能力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信息发布制度,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职业指导工作的长期性,就业指导部门或辅导员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职业指导课的开展,而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和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应关注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认知,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对其制定的目标和实施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指导,在对学生的就业或职业目标进行了解后,应当教育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比对,找出差距,科学认识自己及未来的职业选择。除了个体指导,也可根据学生各阶段特点,组织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职业规划大赛、拟真面试等活动,从就业意识、就业技巧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就业求职竞争力、掌握就业主动权。结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系统而长远的工程,不仅需要学校部门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和引导,也需要到政府、社会、家庭的全程参与和配合。要实现统筹规划,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和专业化 【3】 。只有通过多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使毕业生从思想上提升就业意识、行动上提升就业竞争力,将自身多年的知识和能力积累在就业的过程中得到释放,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由“学校人”到“职场人” 、 “社会人”的成功跨越。注释:(1). 高杨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2009, (8):74.(2). 郭开宇、马俊红. 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与社会实践教育 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8,(4): 129.(3). 陈娟.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构建重点 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05.参考文献:(1)张鸣、任元军.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85-90.(2)邱文芳.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72-174.(3)吴友石、王振岩、李幸平. 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6):33-35.(4)朱新秤. 就业能力: 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 广东社会科学, 2009,(4):164-168.(5)朱新秤. 大学生就业能力心理结构探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3):85-88.(6)郭鹏. 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9, (2):63-6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