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深化农村流通体制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现代流通体制(C )。A、商品有利于向城市流动 B、农民在市场中地位提升C、公平竞争 D、没有政府管理约束2、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 C )。A、扭转城乡发展的新城偏向 B、扭转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偏向C、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偏向 D、扭转社会发展的民主偏向3、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 A )。A、户籍制度 B、社保制度 C、医疗制度 D、养老制度4、“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 D )。A、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B、灵活地取消农业税C、变通农村发展的政策 D、不要把农民束缚在土地经营上5、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A、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B、加强惩罚措施的制度 C、建立非正式的制度D、需要从小学生抓起6、推动( D )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A、粤东西 B、粤北 C、港澳 D、珠三角7、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中,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D)。A、政府引导 B、覆盖全民 C、可持续 D、以上答案皆是8、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 C )。A、扭转城乡发展的新城偏向B、扭转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偏向C、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偏向D、扭转社会发展的民主偏向9、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的是( A )。A、新农合 B、城镇居民医保 C、城镇职工医保 D、商业保险10、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A)。A、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B、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制度C、建立全国统一的居住证管理为主的制度D、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管理为主的制度11、为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和外围区联动发展,下列对口帮扶正确的是(A )。A、广佛肇都市圈对清远、云浮,深莞惠都市圈对河源、汕尾,珠中江都市圈对阳江。B、广佛肇都市圈对阳江、河源,深莞惠都市圈对河源、韶关,珠中江都市圈对汕尾C、广佛肇都市圈对韶关、云浮,深莞惠都市圈对阳江、汕尾,珠中江都市圈对清远D、广佛肇都市圈对汕尾、云浮,深莞惠都市圈对清远、阳江,珠中江都市圈对河源12、我国需要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战略难题不包含(B )。A、结构落后 B、外需上升 C、内需不足 D、环境恶化13、城镇化过程中,( B )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等现实问题。A、产业园区 B、产城融合 C、出让土地 D、招商引资14、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 B )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A、珠三角地区 B、粤东地区 C、粤西地区 D、粤北山区15、把城市和农村严格地分裂开来,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A )。A、户籍制度 B、社保制度 C、医疗制度 D、养老制度16、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C )。A、扭转城乡发展的新城偏向 B、扭转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偏向C、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偏向 D、扭转社会发展的民主偏向17、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 D )方向演进。A、稳定和创新 B、效率和稳定C、效率和创新 D、效率、稳定和创新18、人均GDP超过( C )美元,即标志着进入中等收入阶段。A、6000 B、7000 C、8000 D、1000019、推动(D )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A、粤东西 B、粤北 C、港澳 D、珠三角20、我国需要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战略难题不包含( B )。A、结构落后 B、外需上升C、内需不足 D、环境恶化2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 D )方向演进。A、稳定和创新 B、效率和稳定C、效率和创新 D、效率、稳定和创新二、多选题1、城乡一体化以下属于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的表述是(ABCD )。A、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B、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C、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D、有利于拉动内需2、广东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 ABCD )。A、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B、工业化与城镇化欠协调 C、民生设施不足 D、环境污染严重3、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 BCD )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A、城镇化发展 B、交通基础设施建设C、产业园区建设 D、中心城区扩容提质4、跨域“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是( BCD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增长方式B、提高国民收入水平,推动社会转型C、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D、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改变贸易方式5、“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主要任务有( ABCD )。A、产业支撑强劲 B、空间布局合理C、基础设施发达 D、社会治理高效6、为推动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设立粤港澳合作的“政策特区”是( BCD )。A、龙岗 B、前海 C、横琴 D、南沙7、城乡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表现是(ABC )。A、空间蔓延 B、功能混乱 C、城乡不协调 D、城市规模过大8、以下属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特点的是( ABCD )。A、农业风险高 B、收入低C、劳动强度大 D、需要干脏活9、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属于要重点强化五大要素市场建设的是(ABCDE )。A、劳动力市场 B、农超对接市场 C、科技市场D、农产品期货市场 E、农产品批发市场10、城乡一体化以下属于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的表述是(ABCD )。A、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B、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C、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D、有利于拉动内需11、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BCD )改革推动中国城市模式的变革。A、经济体制改革 B、税制改革C、土地制度改革 D、住房制度改革12、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的发展策略有( ABCD )。A、持续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东西北协调发展B、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建设低碳生态城市C、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D、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13、以下属于农业“四补贴”的是( ABCD )。A、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B、农资综合补贴C、取消农业税 D、农业机械购置补贴14、城乡一体化以下属于城乡一体化战略意义的表述是( ABCD )。A、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B、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C、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D、有利于拉动内需15、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把(BCD )确定为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A、城镇化发展 B、交通基础设施建设C、产业园区建设 D、中心城区扩容提质16、广东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 ABCD )。A、发展效益欠佳,粗放发展模式普遍B、工业化与城镇化欠协调 C、民生设施不足 D、环境污染严重17、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着( ABCD )的内部挑战A、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B、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C、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D、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势在必行18、广东省城镇建设飞速发展,但同时亦需解决许多问题,这包括( ABCD )。A、城镇化过于依赖外源型工业化动力,后续发展动力和模式过于单一B、城镇建设缺乏人文关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C、资源环境超载严重D、传统城镇形态逐渐被现代城镇形态侵蚀三、判断题1、产城互动,就是要让公共服务、产业、人三个要素走向良性循环。( )2、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60的快速发展区间。( )3、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八成,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 4、广东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5、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6、广东省产业基础雄厚,但后续发展驱动力过于单一。( )7、美国学者恰林基(Tjallingii)指出绝对不能随意地把这些环境问题留给后代或更大范围,甚至全球,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从这一特性出发称可持续城市为责任和义务城市。()8、“三化”同步是指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9、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 )10、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 )11、城市和乡村资源多是单向流动,没有实现双向、平衡的流动。( )12、广东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3、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八成,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14、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 )15、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6、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17、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18、城乡一体化是一种以城市发展为主题的新型城乡关系。( )19、产城互动,就是要让公共服务、产业、人三个要素走向良性循环。(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村的的土地属于农民所有。( )21、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八成,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答:(一)推进新型城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