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解决方案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2009年4月目 录一、项目背景3二、需求分析4三、项目总体目标5四、方案简介64.1教育资源中心64.1.1资源建设总体目标64.1.2功能目标74.1.3应用价值74.1.2集中式共建共享94.1.3资源评价体系104.2教学评测中心114.3行政管理中心12五、项目系统解决方案125.1资源介绍125.1.1教师备课类资源125.1.2自主学习类资源155.1.3教师培训类资源165.1.4教学评测类资源165.2功能介绍185.2.1标准化统一用户登录185.2.2机构用户管理195.2.3资源应用205.2.4资源管理235.2.5教学评测245.2.6新闻公告255.2.7办公管理255.2.8教学专题255.2.9教学产品265.2.10在线ICQ交流26六、平台技术要求266.1平台功能性要求266.1.1平台独立性266.1.2功能模块化266.1.3符合J2EE应用体系结构276.1.4可扩展性276.2平台系统安全性27七、支持服务287.1咨询服务287.2安装服务287.3培训服务297.4技术支持服务29八、培训计划298.1.培训体系308.2 培训内容308.3培训实施方案31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多数中小学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发展网络教育的基础。网络教育可以方便的实现区域内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而它的最核心任务是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最终提高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建设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可以推行区域内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以应用为核心,突出应用实践研究,通过广泛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通过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区域管理,优化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来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发展潜力、综合竞争能力。众多企业的参与为区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更多选择,但是,一些仓促上马,不成熟解决方案的出现,也使教育主管部门面临选择犹豫不决。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信息化应用的前提,优良的资源品质、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丰富的共建经验、科学的共建模式、成熟的共建机制都应该成为合作方考察的重点。中央电化教育馆是教育部直属的,主要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单位。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下属部门之一,凭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10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开发部拥有成熟、丰富、互补的产品组合;丰厚的区域性资源中心建设经验和强大支持系统作保障。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与积累,已经拥有了10余万所校园网和城域网用户,并与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部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诚信度,和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学校建立了资源开发和建设的互联互动,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共建共享模式和机制,通过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有力的推进了学校教师教科研实践能力,提高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二、需求分析国家农远工程的实施,开启了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好头。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省基本上实现了校校通,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室、计算机教室等,为教师的备课、授课、科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和教务、行政管理平台。这些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需要。由于我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校为单位进行“分散式”建设,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我省教育的快速发展:1 重复建设:各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功能类似的各种应用。这种重复性建设,增大了地区的总体教育投资,但却难以获得好的投资回报。主要表现在:信息难以共享、缺乏交互性、缺乏统一的标准开放接口,易用性差等方面。特别是在资源建设上,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管理,一方面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大量重复性资源,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源结构性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现象。2 三类孤岛导致应用困难:校园网应用环境的“三类孤岛”问题是“应用难”的根源。这三类孤岛分别是“资源孤岛”(资源是静态的,不能实现区域内自由交流与共享)、“应用孤岛”(校园网的软件各自为阵,缺少开放的应用接口)和“信息孤岛”(学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换出现障碍)。这些“孤岛”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校园网的应用效率,教师不喜欢应用,反而变成了教学工作之外的负担。3 缺乏有效的管理:由于学校普遍缺少专职的IT人员,因而很难管理维护好一个日益庞大复杂的校园IT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厂家服务又跟不上时,就会造成系统长期运转不畅,直接影响学校师生使用的效果,久而久之,失去了使用的兴趣和动力。此外,由于存在多个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在访问这些系统时,需要多次登录,输入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既繁琐又缺乏安全性。管理员和应用程序无法在同一位置访问全部身份信息并对其加以管理。随之增加新的应用程序或平台,需要管理的身份信息存储位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授权系统复杂且不能统一,这样的管理情况将严重制约教育信息共享的推进。综上所述,构建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和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完善的集中数据处理和统一的身份认证等基础构架服务,将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数据共享,应用互通、技术开放的整体系统,并以统一的门户进行内容和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从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解决长期存在的三类“孤岛”问题和IT系统管理维护问题。三、项目总体目标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解决方案集教育资源建设、管理、教学评价、信息发布、行政管理、教学应用为一体,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网络化;搭建了实时交互的沟通环境,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以及研究、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提供对外信息交流和社会、家长了解教育的窗口。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设计目标是建立完整的、全方位的服务于全省基础教育的平台系统。平台建成以后,将大大推动和促进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全省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的统一。平台系统以建设一个基础教育教学资源为根本,逐步形成教育资源中心、教育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教育教学评测中心的统一体。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平台不仅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应用和交流,还要实现各类基础教育数据的管理。资源中心平台的建设,将会把全省软硬件资源在教育资源中心进行有效的相对集中,增加教育资源中心的服务内容,使各种应用服务和相关的网络运行维护任务向资源中心转移,缓解市、区、县、学校各级教育教学部门和单位资源建设和网络维护的压力。对此,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将会建设成为集网络管理、行政管理、教育资源、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教学评测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教学服务系统。四、方案简介为配合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解决方案,并得到了众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用户的支持,已在北京、沈阳、青岛、福州、厦门、大庆等近百个城域网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4.1教育资源中心4.1.1资源建设总体目标通过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支持实现教改目标的、与“教与学”有关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应满足以下特征:规范化:资源内容要依据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专业化:资源内容应具备行业导向性、教学权威性,符合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注重培养教育对象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同时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本地化:支持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特别要体现本地特色,适应本地教学特点和教材的要求。系统化:内容要全面系统,覆盖所有年级学科。实用化:要贴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能构建探究环境,体现学生自主参与过程。多样化:应包括教师备课、授课、评价、培训、教科研、学生学习、课外活动等所需要的素材类资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和整合类资源,如教案、课件、试题、教育论文、网络课程等。持续化:具备动态更新功能,完善资源的建设,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发展的需要。4.1.2功能目标l 为教师提供中小学丰富的教学素材、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和优秀论文;真正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l 在统一部署下,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将优秀资源集中起来,建立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带动全省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l 积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思想的成功教学案例,作为师资培训资源,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与进修,最终提高全市的教研与教学水平,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l 提供一个具有灵活查询和浏览资源等多项功能、并直接支持教师在线编写教案和板书的应用平台,以促进网上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l 建立丰富的、科学严谨的、体现教改精神的优秀试题资源和试题资源管理、测评系统,使学科教师能够快速选题、编辑并输出试卷,具有在线测评的功能,完善全省的考评测试体系。l 提供完备的权限控制和开放的数据库接口功能,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能够合理有序的发展、更新。4.1.3应用价值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深刻变革。学生与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改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网络教学与学习资源,实现学生学法、教师教法、教育教学管理的更本转变,全面提高21世纪新一代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l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学生除向老师学习知识外,能够根据自己需要,从网络上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进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各种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理论思考、发表见解和开展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和整合于各学科的信息技术,我们建议:小学阶段,使所有学生习惯并喜欢计算机和网络,自觉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身边的学习工具,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中学阶段,使所有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与他人进行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高中阶段,使所有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主动学习和思考,增强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并具有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多种交流。l 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应该彻底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多种媒体形式将学生带进直观、生动的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师生关系将变得给为和谐,使课堂教学方法出现根本改变,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学必须运用到所有的教学科目之中。如:上“政治”课时,通过让学生观看介绍世界以及中国的现在和过去的等情况的动画,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对世界各国自然、文化、历史、生活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上“理科”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动画视觉,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了解天体的运行情况、生物器官的状况、地震的震级知识等,也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中国各地的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