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型4 文化常识题: 分类积累,比附推断,【考点考情】 2015年和2016年的课标全国卷在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发生了微调,由传统考查一般实词含义的理解转变为考查文化常识类名词含义的理解。从考纲角度看,文化常识类名词依然是实词的一种,只是含义更加丰富,用法更加固定;从当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看,这类词语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词语涉猎面广,是文言文中的难点。,-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对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 B.“正德”,是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C.“忧”指居丧。一般来说,古代官员的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亲去世,官员必须辞官,办完丧事后再出来为官。 D.“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右侍郎”为兵部副官。,答案,解析,-5-,参考译文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诸生的时候,山东盗匪兴起,向知府上呈剿寇的十四条策略。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与王府有关系,于是出京做广德知州。嘉靖初年,因祖父去世而离职。后补任滁州。多次升迁至南京吏部郎中,调出任陕西提学佥事。因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邠大盗李孟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因祖母去世离职。守丧期满,又担任陕西提学,转任参政。因母亲去世离职。起用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察安抚宁夏。敌寇乘河水结冰进犯,王邦瑞设伏击败了敌寇。改任南京大理卿。未上任,召为兵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进升左侍郎。,-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殿试者。明清时,殿试分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只有前三名称“进士”。 B.“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丁卯”,丁卯年是干支历里干支纪年的其中之一。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 D.“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答案,解析,-8-,参考译文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越级升杨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四十年(1561)提升他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第二年十月十一日,辛爱和把都儿等人大举从墙子岭、磨刀峪毁墙入侵内地,京师戒严。皇帝大惊,告诉阁臣徐阶说:“我看见东边的火光,说明此贼寇离京城不远,下令兵部召集诸军并力驱逐敌人。”第二天,杨选报告皇帝敌寇向东逃遁,并为将士祈求赏赐。皇帝因此怀疑这件事,就问徐阶。徐阶回答说:“敌寇的军营还在平谷,杨选等人往通州去了,说追杀敌人,简直荒谬。”皇帝因此怀恨他。,-9-,-10-,一,二,一、依附课本,分类整理,联想答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文言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学习文言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的文章中,所以分类整理,联想答题是重要的方法。如: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第16页中:注“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注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注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第5课荆轲刺秦王第20页中:注“陛”,殿前的台阶。可据此联系“陛下”一词。注 “郎中”,宫廷的侍卫。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熟记,应是提高文化常识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11-,一,二,例1(2016全国高考乙,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一,二,读文有道: 1.抓传主特点 传主曾公亮;特点善治理,懂法典,爱百姓,敢直言,有德有才,为政爱民。 2.理传主事迹 节选的这段传记,集中介绍了曾公亮的五件事:知会稽,治理水患;知郑州,境内无盗;懂文法知典宪,参与建储;宽厚爱民,救盗银者;不畏契丹,知人敢言,举荐赵滋。,-13-,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4-,一,二,-15-,一,二,2.找答题依据,对比C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可知该项“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不限定是朝廷中的,也包括地方上的。 因此,在文化常识的复习上,我们不建议贪多务广,最好是返本夯基,抓牢课内知识。 整合答案: C,-16-,一,二,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百姓在镜湖旁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曾公亮建立了斗门,将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因此获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担任郑州知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的东西,下公文追究盗贼,曾公亮回复说:“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的人偷藏了而已。”对他进行搜索,果然是这样。曾公亮明达详熟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习明知朝廷台阁典章制度,首相韩琦常常向他咨询。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皇嗣,和曾公亮等人共同决定商议。密州百姓的田地中出产银子,有的人盗取,大理寺以强盗论处。曾公亮说:“这是禁止挖掘的东西,挖取银子虽然采取了偷盗的方式,与偷盗百姓家的财物还有所不同。”坚持争论这事,于是交付有司辩论,依照窃取禁物法论处,盗贼最终没有判处死罪。,-17-,一,二,契丹派人在界河打渔,又屡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与契丹计较,将要生出事端。曾公亮说:“在事情一开始时不加禁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滋勇敢又有谋略,可以任命他(去解决这件事)。”(朝廷)派他前去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们,边境的危害就平息了。,-18-,一,二,二、结合语境,体会词义,合理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的,因为考题放在文本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19-,一,二,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0-,一,二,读文有道: 1.抓传主特点 传主金濂;特点廉能敢言,有心计,善谋划。 2.理传主事迹 金濂从考中进士开始进入仕途,先做御史,后做巡按,考评“廉能”,敢于进言,参赞军务;有心计,善谋划,兴修水利,储备军粮;官至刑部尚书、侍经筵,死后又追封爵位。,-21-,一,二,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廉能”,是对官员的考核用语,意思是“清廉能干”,类似于我们今天“优秀”的考核语。 C.“侍经筵”,皇帝为讲论经史的官员特设的筵席,招待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的讲师。 D.“谥荣襄”,“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荣襄”,都是有褒扬意味的称号。,-22-,一,二,-23-,一,二,2.找答题依据,原来,“侍经筵”与吃饭根本无关,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整合答案: C,-24-,一,二,参考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做广东巡按,(官员考核时)他的廉洁和才能最突出。后来改巡按江西、浙江。因没能把大盗抓获,被免职。盗贼就擒后,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金濂)因被推荐升任陕西副使。正统元年,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经过讨论后实行。正元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平安无事。宁夏过去有五条水渠,而鸣沙洲的七星、汉伯、石灰三条渠已经淤塞。金濂请求疏通它们,可灌溉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田地。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交纳粮食资助边防,交纳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25-,一,二,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八年秋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任经筵讲官。景泰五年,他在任上去世。因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号荣襄。,-26-,1,2,3,-27-,1,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考取后进入殿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庚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我国古代可以用天干与地支配合来记时间的。庚申前一位是己未,后一位是辛酉。,答案,解析,-28-,1,2,3,参考译文 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29-,1,2,3,-30-,1,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弘文馆”,官署名。从文中“校书郎”与该馆的关系看,该馆掌校理典籍,勘正错谬。 B.“丁外艰”,儿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儿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 C.“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这种情况有时又叫“夺情”。 D.“计司”,古代负责规划、设计等事务官署的统称,从文中看,魏羽长时间在“计司”任职。,答案,解析,-31-,1,2,3,参考译文 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时便能写作文章,上书给李煜(得到赏识),暂代弘文馆校书郎。当时改建当涂县为雄远军,朝廷让魏羽担任判官一职。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太平兴国六年,他接受诏令到瀛州审察军队征收的租税,回朝廷复命后,魏羽升迁为太常博士,后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遭父丧,守丧期未满即应诏赴任、处理公务,进京兼管大理寺。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拥有从政的才能,尤其小心谨慎地做事。太宗曾经对左右说:“魏羽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没有操守,容易受到财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担任高官十年,才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