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教学设计碧阳初级中学 舒晓燕老师 教材分析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和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难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课前准备1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以余秋雨文化苦旅序言中关于故乡的叙述引入课文。其实,所有的故乡原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二、谈谈关于小说的知识。(见课件)三、预习指导。1朗读课文,疏解字词。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3梳理情节结构。四、初读课文。1积累字词。(见课件)2梳理文章结构层次。(见课件)五、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那就是:变。2故乡的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人、景、事)六、抓住“变”字,精读课文。1分析故乡的变。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思考: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故乡是什么样的呢?2分析闰土的变。(1)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填写表格。(见课件)(2)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小结,探究作者塑造闰土这一形象的意义。3分析杨二嫂的变。(1)年轻时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有什么变化?(2)杨二嫂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3)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4)小说怎样刻划杨二嫂形象的?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4分析文中的“我”。(1)是不是鲁迅?.“我”小时候是什么人?长大后是什么人? (2)“我”对故乡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读86-88段思考问题。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又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7)“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作者写“变”的目的?七、归纳小说中心。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八、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1景物描写的作用。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九、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并分析其作用。提示:1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2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3运用典型的语言表现典型的形象,传神的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十、课堂总结。(见课件)十一、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