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调控策略研究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不约而同把目光集中到课堂教学。三年来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控与矫治研究的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心理状态就是一节课的影子,它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研究一些带有共性的不良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学,有利于素质培养的良好心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元素。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类型:1、厌学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表现是: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这样的学生课堂活动敷衍了事,不愿花工夫在学习上,上课时不停的向外张望,不停的看时间,课堂上的学习只是装装样子。他们“玩”字当头,“混”字领先。2、功利心理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些学生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他们关心的只是问题的结论,对“是什么”作出肤浅的了解后,对“为什么”则不作深究。再有对一些考查学科缺少兴趣,把精力全部集中在高考科目上,在非高考科目课堂上是人在曹营心在汉。3、依赖心理 有些学生上课习惯于老师的讲解、归纳,对学习内容不能主动探究、质疑。在新课程的课堂里显得无所适从,课堂的小组讨论中也很少真正参与其中,对讨论的问题不做积极的思考,总认为小组里会有人解决的。4、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成绩不够理想,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压抑感,似乎处处低人一等,课堂上压根儿不敢与老师的目光正面接触;似乎老师在蔑视自己,疏远自己,排斥自己。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始终认为是老师对自己的一种惩罚。这些学生在参加课堂小组活动时,也是遮遮掩掩,显得十分勉强,总感觉这个活动不应该有自己的位置。5、傲慢心理 有些学生成绩较好,对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不屑一顾,面对老师善意提醒,一副傲慢的神态。还有一些后进生毫无羞愧之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督促置若罔闻,在同学面前故意“神气”十足,尤其少数高“财”学生,常以家中有钱来弥补自己心理的不平衡,对于优秀学生取得的成绩嗤之以鼻,并以一种“酸葡萄”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在学习上和思想上的不足。6、害臊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话。他们中也有对教师所讲知识理解较为透彻的,但上课时却总是低着头不敢发言,怕讲错话丢面子,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便“少说为佳”“多一言不如少一言”,将自己放到旁观者的位置上。一旦被老师抽问,则红着脸,面容紧张,声音颤抖,手足无措,心中想好的话或答案经常被忘却。也有些性格较外向的学生觉得自己是高中生了,再争着发言,会招致别人的笑话。除以上几种典型的不良学习心理外,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有恐惧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不良学习心理。他们或感觉自己是“差生”,自己的弱点已被老师和同学看穿,自己在被他们鄙视;或认为老师上课不会提问自己,对老师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思考,任凭自己思想的野马驰骋;或对老师给予的有关自己的一些评价非常敏感,往往错误地认为老师的建议性评价是有意找麻烦整自己,于是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或渴望在课堂中能突出表现,但有时欲速则不达,特别是一些女生在理科学习中往往出现焦虑心理。二、课堂教学中不良学习心理形成的原因:在上面的课堂不良学习心理中,我们看到不论学生成绩优劣,课堂学习中他们都可能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教师的因素教学观念滞后 有些老师受应试教育的毒害,把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标志,致使课堂教学作业过多,学生长时间从事单调的练习,再加上考试成绩名次的公开,使得学生精神紧张程度过高。这些老师把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考分的工具,忽略了“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目标观,把“老师为学生服务”变成了“学生为教师服务”。他们对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方式简单 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教师的授课多以“知识型”为主。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着课堂教学,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缺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冲动。教学理论缺失 有些教师忙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不能忘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文化积淀、素养提升。可是这些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局限于形式化,表面化;对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一知半解。没有了理论支撑的课堂教学,没有了教师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生成及学习热情都化为乌有了。教学评价单元 受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影响我们的教育评价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在课堂上就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而对差生老师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指导,虽然大部分教师有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愿望,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心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等消极因素,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差生。这种与学生的不平等交往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成了“沉默的羔羊”。单一的评价标准也使得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往往被忽视或排斥,。2、学生自身的因素。 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心理因素、性格因素,还有思想因素。就生理因素而言,一部分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缘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大部分则是因特定的年龄阶段而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现在的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l8岁之间,正由第二次快速生长期(1117岁)向生长稳定期(1825岁)发展。从生理发育上看,这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平衡,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处理问题不计后果,从心理上看,这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问题的年龄”;心理上诸多矛盾突出。而这些学生难以对自身这种变化和现实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情绪和理智等方面的心理矛盾,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厌学等。就性格因素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内向的人则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内部世界,易产生较严重的狭隘、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正因为这些,使得这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稳重”、“冷静”、沉默寡言,甚至自我封闭。这类学生由于不竞不求,教师怎么讲也就怎么听。课堂上往往不愿表现出与教师的默契和配合。就思想因素而言,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惰性较强,学习成绩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懒于开口,不求甚解,从而导致课堂上无心学习,有时甚至误解老师的关注。3、家庭及社会因素。家长是造成孩子不良学习心理的重要原因。诸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听之任之;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限制过多过死;有的甚至打骂、体罚孩子;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有的家庭出现重大事故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的放任感、挫折感、自卑感、焦虑感等不同的心理障碍,从而形成课堂上的厌学恐学情绪。 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今普及的影视、现代网络等等给学生懵懵懂懂的心灵造成极大的震憾,对于无法明辨是非的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沦丧;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新的读书无用论泛滥校园;让一些学生无心于课堂学习。三、课堂教学中不良学习心理的调控策略:1、营造和谐氛围 调动情感效应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a.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b.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c.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这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要实现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是从单一的课堂领导者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即领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同伴与朋友等。课堂上生生关系也是课堂心理氛围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教师还可以用自己准确严密、风趣生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教师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 注于教学过程中,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谐、平等、融洽、依恋的情感纽带,创造出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这也真正激发了学生主动要求学好教师所教学科的愿望和理想,真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与教师论理,敢于自己动手寻求知识,敢于向一般性的解题方法提出挑战。 2、培养学习兴趣 诱发内在动力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提倡自主探究的学法,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均衡发展,让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是培养学习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主动质疑创新,答疑解惑。分层训练,及时反馈矫正,最终实现培养兴趣,诱发内力的目的。课堂上诱发学习内力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我们提倡以内部动机激发为主、外部动机激发为辅,因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具有更为持久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自我效能,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可以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付出持久的努力,能让个体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成就目标。它体现了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和自我信念。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鼓励、建立合作取向的课堂结构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进而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3、鼓励主动体验 磨练意志品质 有些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冷静分析原因,意志薄弱怨天尤人,情绪低落逐渐过渡到自卑心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开放式教学来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他们弥补人格精神的缺失。开放式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且还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活。或者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标准,优先满足学困生对成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不断改进学法的过程中学会求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向成功迈进。教学时空的开放。开放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也不仅仅局限于所在的教室,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上课,让学生把学习问题带到实践中去,与同学讨论。信息交流的开放。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这种信息交流的开放可放开学生的手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更多的体验。经不起失败的心理是不健全的,自卑又使其情感更加脆弱。教学中,在提供给学生获取成功机会的同时,又有意识让他们体验失败的痛苦在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利的多次循环发展中,促使学生能够挖掘自身的潜能,勇敢地正视挫折。明确进取目标,锐意创新,力求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屈能伸,富有弹性。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合作、勇于竞争的情感。教学中还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去寻找名人成长过程中的平凡之处和存在的某些缺憾,使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走进名人的世界,感知名人的平凡的一面。激发他们逐步树立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成功的进取信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