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 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一六年十二月 目 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2016 年就业创业工作成效与特色举措年就业创业工作成效与特色举措 .3 一 优化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工作考核督查3 二 “双擎”驱动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 三 发挥品牌优势,深化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5 四 强化“精准”概念,进一步提高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7 五 广开就业渠道,拓展和深化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8 六 发挥学院特色,有机融合专业行业与就业创业8 第二章第二章 就业基本情况就业基本情况 10 一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0 二 毕业生就业率及去向12 (一) 毕业生的就业率 .12 (二) 毕业去向分布 .23 第三章第三章 就业主要特点就业主要特点 29 一 就业流向29 二 专业相关度49 第四章第四章 就业相关分析就业相关分析 53 一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53 二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54 三 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54 第五章第五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57 一 对人才培养的反馈57 (一) 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57 (二) 通用能力培养 .61 二 改进措施和 2017 年度工作要点62 1 前 言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 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 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前身是 1906 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1996 年 6 月, 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 年 4 月,国务院 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 6月,学校 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涵盖除军事学、农学外的所 有学科门类,设有 36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有 62个系,十余个直属研究 院(所);有本科专业 8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7个,博士学 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种;有博士后流动站 16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 2093 人,其中中国科 学院院士 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5人,“”12人,“”专 家 12人,“杰青”获得者 14人,教授 605人,副教授 789人,博士生导 师 597 人,硕士生导师 1270 人。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 55 个。科研 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1 项,国际科技合作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 等权威 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11-2016 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 科基金重大项目 17 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2 项,获得第六届全国高 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10 项,第七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8 2 项,在中国社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8 篇。 截至 2016年 9月, 在校各类学生 50696人,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5277 人,研究生 10006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1392人、硕士研究生 8614人)。 来自 11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 12288人, 高居全国第一。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 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等多种 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双星苏炳添、陈艾森等在奥运 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 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 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 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 全体暨南人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 弘扬“忠信 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 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 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3 第一章 2016 年就业创业工作成效与特色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 2016 年毕业生 就业的各项政策,始终把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提高毕业 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为中心,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就业 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6 年,我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喜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 持高水平稳定,学校入选“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同时 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公示名单。 一一 优化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就业优化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创业工作考核督查工作考核督查 1. 明确目标责任,全面部署明确目标责任,全面部署 2016 年就业年就业创业创业工作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落实和拓展。2016年 1 月,学校召开 2016 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署,要求各级领导班子 率先垂范、全面落实工作“一把手”责任制;3 月,学校出台关于做好 2016 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学校就业工作目标;4 月, 校领导与学院负责人完成 2016 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签订,严格落实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就业创 业工作和毕业生就业调研座谈,研究部署就业创业工作,各项工作 议和调研为各阶段就业创业工作的扎实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2. 深化督查考核,促进就业深化督查考核,促进就业创业创业工作长效发展工作长效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工作考评体系,以评促建,促进就业工作长 效发展,学校在充分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征询各院系意见的基础上,于 2016 年 11 月印发暨南大学学生就业工作考核评奖办法(试行)。 就业工作督查评估体系的完善,将更好地为院系的学生就业工作服务, 4 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以督查促整改、抓落实,为学校及时研判学 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 施提供保障。 二二 “双擎双擎”驱动驱动引领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 构建构建“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和和“卓越未来卓越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 系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双引擎双引擎”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 近年来, 暨南大学以“三个一行动计 划”为切入点, 逐步探索出符合现代大学制度、 学生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三 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 回应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对体制机制的内在 要求,发挥了体制改革的“引擎效应”。同时,为进一步回应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社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又瞄准另一引擎,全面启动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倡导“全员创新”, 借力“产教融合”, 打造“众创空间”, 培植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土壤, 将创新元素全方位根植于课程、项目、 平台,逐步构建“卓越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的“双引擎”。 我校根据国家创新教育理念、社创新人才需求与学生自我创新创 业能力提升要求, 以“人才培养方案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 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孵化”五大环节为抓手, 由浅入深、 逐步 递进,全面构建暨南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 人才培养全过程。 2. 从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手,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创新创着手,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层次创新创 业实践与孵化平台业实践与孵化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学校 5 整合校内资源,吸引校外政府、企业、校友等多方资源,构建了多层次 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 2015 年 3月,在热切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际,学校适 时与上市公司携手共建“WE 创空间”,搭建起大学生众创平台。为有志 于创新创业的广大青年学生提供“0门槛”“大容量”“开放式”的工作空间、 网络空间、 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解决起步阶段的场地和经费问题, 帮助学生激发出更精彩的创新创业金点子。 2016 年 4月,香港中国商主席陈经纬捐资港币亿元,分别在我 校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0所高校设立“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 心”。11月 18日,全国首个 WE创港澳台侨青年众创空间揭牌暨签约仪 式在我校举行, 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成立全国首家“港澳台侨大学生创新创 业投资基金”,规模达 10 亿人民币和 1.5 亿美元,用于扶持港澳台侨青 年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另外, 我校依托 广州增城、江门“侨梦苑”,正在建设港澳台侨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与四洲集团共同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已在南校区挂牌。 学校还建立了研究生创业园、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基地等,还有 JNU 创 新梦工厂、暨南大学粤港澳台侨学生校园众创空间正在筹建阶段。 三三 发挥品牌优势发挥品牌优势,深化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化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与实践 1. 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2016 年我校继续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在“第一课堂”全面融入创 新元素,构筑融创新创业元素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创新创业”式专业 课程-创新创业专项精品课程于一体的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 大力推动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共开课 27 班次,覆盖内外招生共 6 计 2000多名,为学生形成一年级“适应与规划”、二年级“学习与实践”、 三年级“创新与提升”、 四年级“就业与发展”的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 同时,辅之以实习、讲座、沙龙等隐性课程,编印新生职业规划手册就 业风采录等资料,建立职业指导教学资源库,开展环节性就业指导、专 业化分类指导和个性化咨询。 在总结 6 年创业实验教育、2 年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区的成功实践经 验上,我校率先提出“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学院设 想,并于 2011 年成立创业学院。经过 10 年的摸索和沉淀,至 2016 年 我校已系统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与创意、知识创业及 行动、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与企业创新、创业中 的知识产权管理、公司创业管理等 12 门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形 成了以“三创”教育为基础,以创业精神激发和引导未来创业行动为目标 的极具暨大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2. 第二课堂拓展第二课堂拓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与实践活动活动 2016 年我校继续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强化 创新创业元素。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举办“赢在创新” 暨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大赛;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名企金钥匙暨求职 技能大赛、 赢在广州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 4场就业 创业竞赛;组织在校学生开展 6人单位参观体验精品活动,参观企业包 括普华永道、安利等;邀请职场精英举办法律精英、新媒体行业等 4场 职场训练营;举办简历写作精细化指导、无领导小组面试能力提升等 6 期求职技能提升工作坊;开展华为校园、苏宁校园等 6场名企校园职业 菁英俱乐部。各类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进一步 7 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四四 强化强化“精准精准”概念,进一步提高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概念,进一步提高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1. 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一是对现有就业管理平台进行调整和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