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1评价工作分级及评价工作范围;2工程分析3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4生态预测与评价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知识点一 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 19-2011)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该导则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2.4-2009)的第一次修订,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实施之日起,hj 2.4-2009废止。知识点二、生态影响评价原则(增)由于生态影响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时间长、不可逆性,间接生态影响复杂,难以预测、定量,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反映生态影响等特点。因此本标准增加了评价原则一节内容,作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总体指导。(l)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生态因子,又要从整体上兼顾评价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在不同时空等级尺度上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2)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优先,恢复补偿为辅。恢复、补偿等措施必须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相适应。(3)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影响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当现有科学方法不能满足定量需要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定量测定时,生态影响评价可通过定性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知识点三、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级(1)熟悉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与调整;(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7-1所示。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等改扩建项目,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n调整:在矿山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n当工程占地(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n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二)判定依据1影响区域界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中的“影响区域”包含了“直接影响区(工程直接占地区)”和“间接影响区(大于工程占地区域)”的范围。对“受影响区”范围的确定,需根据生态学专业知识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予以明确,主要原因是: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类型复杂,保护目标的生态学特征差异巨大,难以给出一个通用、明确的界定。例如,水利水电工程中,低温水的影响范围可达坝下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处,引水工程可能对下游数百公里外的河口地区的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产生影响。影响区域范围差异极大。2工程占地(水域)范围确定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分别按照占地面积和长度(表7-1)给出了一些数据供参考。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找到具有严密科学根据的数据标准,本标准提供数据是在参考大量实际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的经验数据。由于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分线状和面状两种类型,因此可能出现同一工程从面积上或长度上分属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情况,根据本次标准修订“适当提高、从严要求”的策略,原则上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在矿山井工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指矿山井工开采虽然工程占地面积小,但往往造成地表塌陷,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的情况),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3影响的敏感程度确定本标准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中的环境敏感区,定义了特殊生态敏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等三类区域,并列举了所包含的区域。u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u重要生态敏感区指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u一般区域是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知识点四、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一)评价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二)判定依据(l)生态完整性是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和依据,但没有规定具体的范围。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项目复杂,难以给出个具体的评价工作范围去要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项目是不同行业导则中均规定有评价工作范围。因此,不同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和具体行业导则要求,采用弹性与刚性相接合的方法确定。(2)为增强评价工作范围的可操作性,本标准提出“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为不同行业导则中评价工作范围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例题:1.( a )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划分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a生态因子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知识点五、生态影响判定依据大纲要求:掌握判定生态影响判据的依据。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涉及要素类型多等特征,而目前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尚不成熟,缺乏系统判定生态影响大小的具体依据。本标准明确,生态影响的判定应按照己颁布相关要求、科研测定结果、生态背景值、相似项目类比和开展相关咨询的优先顺序来确定。 (1)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 (2)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 (3)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 (4)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 (5)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知识点六、工程分析大纲要求:(1)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2)掌握工程分析应涵盖的时段;(3)掌握工程分析的重点。(一)工程分析内容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二)工程分析重点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应包括: (1)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2)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3)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4)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知识点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大纲要求:(1)掌握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现状调查的要求;(2)熟悉生态背景调查的内容;(3)熟悉主要生态问题调查的内容;(4)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5)熟悉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6)了解生态现状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一)生态现状调查1调查要求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u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u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u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2调查方法生态现状调查常用方法主要有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生态监测、遥感调查、海洋生态调查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等。(l)资料收集法。即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从时间上可分为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从收集行业类别上可分为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从资料性质上可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2)现场勘察法。现场勘察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察的有益补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同步开展。 (4)生态监测法。当资料收集、现场勘察、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价的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测法。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地布点。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测定。(5)遥感调查法。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察工作。 (6)海洋生态调查方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见gb/t 12763.9-2007。 (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见sl 167-1996。3调查内容 (1)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