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气象、地质灾害及防御海洋资源及其利用 依据图表分析灾害的成因及影响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资源的开发与灾害的防治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l气候资源及其利用1 (OH6年,济宁质检)下图数字代号表示北京、沈阳、成都、拉萨四个城市。根据图5一l,回答(1)(3)题。 (1)图中代表成都的是 ( ) A B C D 考场错解 C 专家把脉 学生认为成都纬度较低,则太阳辐射量应当高,于是错选C项。解题思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对症下药 A (2)城市附近地区与其他三地附近相比,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是 ( ) A积温高、光照强 B光照强、水分充足 C积温高、土壤肥沃 D光照强、温差大 考场错解 A 专家把脉 考生从图中得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年日照时数均为高值,于是认为积温也高,没有认识到光照与积温之间并不呈正相关。解题思路:应当为拉萨,日照虽强但由于海拔高、积温低、晴天多,因此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对症下药 D (3)冬季,成都平原比洞庭湖平原更加温暖,主要是因为成都平原 ( ) A地势较低 B纬度较低 C受海洋影响较大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考场错解A或B 专家把脉 考生对成都平原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认识不清。解题思路: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受高原、山地阻挡,因此冬季风影响较小,故气温较高。 对症下药 D2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1)(2)题。 (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 ) 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 B10积温分别在3 400、4 500oC以上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 30HD毫米 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考场错解CD 专家把脉 部分考生读题不仔细,对题中叙述的地理现象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在分析时出现错误。解题思路是:从文字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分析,甲地小麦可越冬,一年两熟,降水较少;乙地可种水稻,一年两到三熟,降水较丰富。因此,甲地可能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半湿润地区,乙地可能位于我国亚热带的湿润地区。题目提供的各选项列出了不少数据,一时似乎难以判断其真伪,但如果我们基于甲、乙两地所处地区的判断来分析,选项A明显不符合题意(能种植两季水稻的乙地无霜期绝对不止180天),选项D也明显不符合题意(只能种植冬小麦和玉米的我国甲地年降水量应集中在夏季)。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C。 对症下药BC (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 A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考场错解AB 专家把脉 部分考生对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区的分布及主要的作物品种不熟悉。解题思路是:基于上题的判断,该题4个选项中,只有A、D符合题意。值得注意的是,选项B有一定的迷惑度,但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只能种植春小麦,甲地不可能位于该处,选项B可排除。 对症下药AD专家会诊此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部分地区气候条件的认识。考生应对每种气候区的气候条件有大致了解,主要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还要考虑所处地形地势特点、大气环流状况,近海地区还要考虑洋流;另外还要熟悉这些地区的地理现象与农作物,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作答。考场思维训练1 下列属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是 ( )A丘陵地区层层梯田 B河套平原引黄灌溉 C宁夏平原引黄灌溉 D北京郊区塑料大棚1D解析:修梯田是利用地形条件,引黄灌溉是利用水源条件,均不属于利用气候资源。2 影响底层住宅日照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住宅朝向和日照间距等。日照间距一般用H:D来表示(H指前排住宅高度,D指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图52表示上海市冬至日底层住宅日照时间与住宅朝向、日照间距的关系。读图回答(1) (2)题。(1)若上海市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规定冬至日底层住宅日照时数3小时。住宅小区内坐北朝南的六层住宅楼(高度为18米)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 ( ) A180米 B216米 C252米 D288米(2)上海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在满足日照标准的条件下,最经济的做法是 ( ) A楼房朝向与子午线平行 B楼房朝向与子午线垂直 C楼房朝向与子午线成35o夹角 D楼房朝向与子午线成55o夹角2(1)C解析:读图可知朝南住宅要满足冬至日底层日照时数3小时,则日照间距应为1:14。根据住宅楼高度为18米,计算出楼房间距不少于252米。 (2)C解析:为了获得充足光照,楼房走向或街道走向应与子午线成30 o60 o夹角。据图中信息比较得出,楼房走向与子午线成35 o夹角时,日照时间较长。命题角度2海洋资源及其利用1 (典型例题确表述图53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的是 (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考场错解 B 专家把脉 考生没能正确判断三条曲线各代表什么事物及三者间相互关系。解题思路:在5年内部分的曲线由上到下分别为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则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前4年中,出海渔船数量增加导致了捕鱼量增加;第5年后,鱼密度减小使捕鱼量减少;第8年后,鱼密度处于极低水平。 对症下药 A2 (典型例题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据此回答(1)(4)题。 (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有 ( ) 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沿岸的寒暖流交汇 位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 ) A B C D 考场错解 A 专家把脉 学生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认识不全面。解题思路: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因为这些地区阳光集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冬季底层海水上泛;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对症下药 D (2)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海啸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考场错解A或D 专家把脉 考生对影响浙江发展滩涂养殖的影响因素认识不清。解题思路:浙江沿海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对海洋养殖业影响很大。 对症下药 C (3)20典型例题东海渔区实行了三个月的“休渔期”结束。实行“休渔期”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考场错解 A 专家把脉 考生认为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故休渔,对休渔原因认识错误。解题思路: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实行休渔是为了使鱼类能更好繁殖,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对症下药 D (4)近几年来,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 ) A阻止海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陔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C防止捕鱼船拉拖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考场错解 C 专家把脉 考生对此做法目的认识错误。解题思路:在珠江口沉置大量废弃船只是人工制造鱼礁,为鱼类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对症下药 D专家会诊本组题考查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考生应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综合分析作答。考场思维训练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l3题。1 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异常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1D解析:我国近年来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究其原因是由于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2 上述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2B解析:对渔业资源的过量捕捞,此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3 对上题所述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网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3A解析:为了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5-4,回答46题。4甲处海底地形属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海沟4B解析:读图可知甲处的深度为1 000l 500米,此处的海底地形应属于大陆坡。而大陆架在200米以下,海岭和海沟都是分布在深海洋盆中。5 乙处洋流可能是 ( ) A加那利寒流 B西澳大利亚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5D解析:图中三条等温线分别是3、5E、7,并且是由北向南排列的,说明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又由于乙处等温线是向南(低纬)凸出,说明受寒流影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洋流是千岛寒流。6 丙海域李间资源利用方式最可能是 ( ) A修建人工岛 B建设海上游乐场 C铺设海底电缆 D修建海底仓库6C解析:丙海域的深度为3 0003 500米,该处位于深海盆地之中,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最可能的是铺设海底电缆。而修建人工岛、建设海上游乐场、修建海底仓库等一般都是在较浅的海域中进行。命题角度3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典型例题图5-5是我国历史上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考场错解AB 专家把脉 少数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差。解题思路是:从图上看,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遭到破坏的区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而当时正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结合历史知识综合分析,就会获得正确的结论。 对症下药CD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区为温带针叶阔叶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