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特质论Trait Psychology 关于人格的描述本章主要内容和重点特征、类型和特质辨析特质论:关注点、研究的假设、研究的基本问题、特征、研究的策略、测量方法、几种重要人格特质举例、关于特质论的争鸣和批评重要的特质理论家(Allport,Cattell,“Big Five”,Eysenck)本章难点特质论的特征特质论的研究策略关于特质论的争鸣和批评Eysenck人格结构的生理基础一、特征、类型和特质1.特征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 characteristics2.类型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 type3.特质特有的内在素质special characteristics;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4.特质论中的特质(1).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内在属性vs.是对个体外显行为的描述性概括(2).被看作人格的组成成分,几乎所有的人格特征都可以用特质来表示(3).具有跨时间稳定性、跨情境一致性,并使人们各不相同(4).一种特质包含位于一个连续体上的范围广泛的行为(5).任何人都处在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总体呈正态分布(6).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二、特质论1.特质论关注特质特质心理学家一直试图从特质水平寻求一种科学的人格分类系统,来描述复杂多样的人格结构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不解释行为的原因当然,确定特质和预测行为,常常只是解释性过程的第一步也调查某一特质行为背后的过程,如关注那些使子女产生高成就需要的父母的教养方式2.特质心理学家研究的基本假设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30岁的人比儿童青少年具有更大的跨时间稳定性,而5070岁是最稳定的(McCrae,2002;Caspi,2005)人格特质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Mischel(1968):“人情境之争”3.特质心理学家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如何将特质概念化如何识别最重要的特质如何提出一种全面的特质分类4.特质论的测量方法:自陈式问卷测量即根据要测量的人格特质编制问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根据其答案来测量被试在这种人格特质上表现的程度项目格式是否式:YG二择一式:MBTI部分项目是否折中式:16PF文字等级式/数字等级式:Likert5点量表5.特质论的特征(1) 特质论者基于相关研究途径,致力于研究方法,例如人格测验,目的在于精确地测量个体是如何的不同不管研究方法是简单还是复杂,最终检验人格特质测量的标准就是它是否能够预测行为(Wiggins,1973)例. 如果一个人在“支配性”上的得分很高,那么是否能够准确地预测其将在一个或更多生活情境中以支配性的方式行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统计上将通过计算支配性的得分和支配性行为指标之间的相关获得(2) 通常对预测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不感兴趣,却对预测那些得分处于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感兴趣经常对高、低分组进行比较(3)容易依据特质分布曲线,对人们进行比较特质论并非试图测量一个人在支配性上的绝对值在任何特质测量上都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存在“零支配性”技术上,特质测验是 量表?甲的支配性=25分,乙的=50分,意味着 ?特质论想要测量的是一个人相比其他人来说,是更多还是更少地具有支配性这样,特质论自然会倾向于忽略那些所有人普遍共有的方面(人性)和每个人独有的方式(个体独特性)(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特质心理学家更多的是学术研究者,而不是治疗师,因此,没有哪个重要的心理治疗学派是源自于人格特质论的6.特质心理学家的三种传统研究策略(1)词汇学取向词汇学假说:凡是重要的个体差异,在其自然语言中一定有相应的词汇来表示;采用同义词频与跨文化普适性作为识别重要特质的标准研究采取的都是从形容词搜集到分类、筛选、被试评定、因素分析的过程(2)统计学取向依靠各种统计技术,例如因素分析,来确定描述基本特质的数据的模式(3)理论取向采用现存的人格理论决定哪些人格特质是重要的人格的类型理论1.定义指根据某种标准将具有相似人格特征的人加以归类,归类后即以该类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命名的理论2.特点(1)类型既不是指一般人的特征,也不是个人的特征,而是一群人都具有的特征并与另一群人相区别(2)类型是全或无现象以某一种标准划分出的不同类型之间不能交叉重合3.种类(1)气质类型最早提出的类型论希波克拉特和盖伦黑胆汁 抑郁质黄胆汁 胆汁质粘液 粘液质血液 多血质(2)颅相学划分的人格类型认为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会挤压头骨并且使它产生突起,通过测量与各个器官有关的突起的大小,可以立即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最早提出者是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内科医生加尔,他认为:人的心理由将近40个独立的官能组成这些官能分为几类:好斗区、慈爱区、多情区、语言区、保密区、自尊区、破坏区、期望区这些官能分布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这些区域的发育过度或发育不足都会影响到颅骨的尺寸与形状证伪:Broca发现言语中枢在颞叶而非眼球附近(3)谢尔顿的类型学是有关体型与人格特点的观点:采用比前人更为复杂的测量系统将体型与人格特点相联系对约4000名18-21岁的男大学生被试从前、后、侧三个角度拍照,并对身体的17个部分进行测定计算,按其生理特征把体型分为3类: 内胚叶型:身体柔软、圆润中胚叶型:骨骼、肌肉和结缔组织发达外胚叶型:神经系统、感觉发达,骨骼长而细这三种类型是按7点量表变化的连续维度,由研究者对被试的体型做出评定711:极端内胚叶型171:典型的中胚叶型117:明显的外胚叶型站在生物遗传学的立场上,认为体型与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内胚叶型:爱社交,知足常乐,善表达情感中胚叶型:精力充沛,大胆坦率,冒险好斗,有竞争性外胚叶型:性格内向,时而郁郁寡欢,时而神经过敏,对疼痛敏感批评体型及人格特征等级评定标准均由谢尔顿自己制定缺乏预测效度没有证据表明体型与人格之间的相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体型与特质间的关系是后天习得的,是刻板印象作用的结果贡献:是现代类型学理论的先驱现代类型学理论不是把人类行为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类型,而是将其看作包含相关特质的、连续的、有组织的整体,更具包容性和抽象性8. 几种人格特质举例(1) A型B型人格Meyer Friedman & Ray Rosenman(1950s)发现,心脏病患者与没有心脏病的人相比,表现得更主动、精力更充沛、更具有支配性,就把这个人格维度称为“心脏病易感行为方式”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1974)今天这个维度常被称为“A型B型人格”,简称为“A型人格”这是一个连续体两极端的表现:典型的A型:有克服困难的强烈动机,努力达到目标,喜欢竞争、权利和受人瞩目,但也易激惹,不喜欢浪费时间,而喜欢以有激情的高效方式做事典型的B型:比较放松,不急迫,偶尔也会努力工作,但不是以A型人那种冲动的、富于激情的方式工作,也不会像A型者那样追求竞争或易激惹A型人格的3个特点:追求成就和“完美主义”,因而更具竞争性,为成功而努力地奋斗有时间紧迫感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这些特点反映了A型者渴望能有效地控制自己遇到的人或情境:A型者比B型者更喜欢支配小组讨论即使别人能做得更好, A型者也不愿放弃对一项任务的控制A型者比B型者更渴望得到那些被告知不可能得到的东西A型人格与成就Q:A型者是否比B型者更有成就?A:在成就任务上, A型被试比B型被试表现的更出色原因可能是A型者竞争性强A型人格与健康A型人格不一定有损健康“敌意”成分可以很好的预测冠心病高敌意者有不良的生活方式、缺乏社会支持、免疫力差、血脂水平高,经常出现与心血管疾病相联系的生理反应,如,高血压(2) 研究者有时又把“敌意”称为“攻击性”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倾向,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主要研究社会情境和攻击的关系及攻击的预防、干预等问题攻击性的行为特征是一种行为而非情绪或动机仅限于对生物体的伤害是有意的伤害行为被伤害者不愿接受攻击者的人格特征Shoham研究发现,暴力罪犯有以下人格特征: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寻求刺激、缺乏自信与自尊、应付现实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差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一些研究者认为,女性的攻击性低于男性;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性别差异不明显大量研究都表明,男女两性在攻击行为的开端、方式、发展过程及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孩之间的攻击性冲突要比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和女孩与女孩之间的多得多女性的攻击行为更多地是使用间接的和言语的攻击,而男性普遍使用直接的身体攻击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在22.5岁时就可表现出来,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攻击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进入中学后,男性比女性更多地采用暴力方式来表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年龄差异在攻击类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性攻击行为逐步减少而言语攻击行为逐步增多;工具性攻击行为逐步减少,敌意性攻击行为逐步增多在攻击行为意图归因上,年长的儿童能根据不同的攻击意图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而年幼儿童的行为反应没有区别攻击行为的起因差异婴儿期:身体上的不适和企图寻求注意的需求34岁:强制性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46岁:同伴之间的冲突攻击行为的其他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的攻击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母亲教育方式中的拒绝性存在显著差异(3)乐观主义气质性乐观(dispositional optimism) 由Scheier & Carver(1985) 提出乐观不仅指在具体情境中的积极期望,而且指一种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的类化积极期望,即对未来事件结果的一种积极的总体期待这种类化期待成为了一种人格特质测量生活取向测验(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LOT ,1985) 其修订版( The Revised Life Orientation Test , LOT-R,1994 )包含10个题项,其中3个评价乐观主义、3个评价悲观主义、4个为填补项,用来掩盖问卷的真实目的Likert5点计分模型单维模型认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极端,一端是典型的乐观主义,另一端是典型的悲观主义二维模型Marshall ( 1992) 等人提出认为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由既相互独立而又相关的两个亚特质构成,即积极的乐观特质和消极的悲观特质,人同时拥有一个乐观水平和一个悲观水平三因素模型Schweizer 等人( 2001) 指出: 乐观主义的一维模型建立在测量与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