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淮安市20082030年城市布局规划内容分析作者:工管1306班15号江文摘要:淮安,因淮河而得名,素有“九省通衢、七省咽喉”之美誉。然而近代以来,伴随着战乱频仍、黄河泛滥,淮河、京杭大运河日渐淤塞,水运被公路、铁路运输所替代,运河经济走向衰落,淮安的发展也一度归于平淡。在近几年来,淮安开始领头书写“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这篇宏大文章,力图重归往日的荣耀。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区位和历史传承,造就了淮安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中的独特地位。现今淮安已成为长三角北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座快速崛起的工业新城,而近几年也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改变整个城市的各方面布局,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淮安市规划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近些年淮安市规划计划的用意。1、淮安市城市布局的现状 1.1区位及与周边城镇关系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南靠近南京。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1.2城市现状1.2.1淮安市人口规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本市常住人口为4801662人,比2000年减少了4.7%,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入淮安外来人口达629456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314982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本省其他区县流入淮安市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清河区与淮阴区,人口比重分别为17.58%和14.93%;在省外流入本县人口中,主要分布清河区与开发区,人口比重分别为15.46%和25.67%,此现象表明工业较为发达的清河区、淮阴区、开发区外来人口较多。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479988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3060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30716人,下降6.45%。年平均降低率0.66%。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1345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08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0.47人。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6802人,占49.73%;女性人口为2413087人,占50.2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6下降为98.91。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6508人,占16.8%;15-64岁人口为3494273人,占7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9108人,占10.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1.2.2淮安市城市用地布局根据淮安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94997.2公顷(1492.50万亩),人均土地面积0.19公顷(2.85亩)(以常住人口计算)。全市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 682797.1公顷(1024.2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8.62%;建设用地135524.1公顷(203.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2%;其他土地176676.1公顷(265.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76%。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164.95万亩,占建设用地的81.14%,以486.78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城乡建设用地226平方米。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6.6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1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7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仅8.44万亩,占建设用地比重4.15%,农村居民点用地138.33万亩,占建设用地的68.05%。从空间布局看,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在清河区,淮阴、清浦和楚州四区。农村居民点以盱眙和涟水面积最大,其中涟水县农村居民点占其建设用地比重高达83.98%,是全市规划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 交通运输用地。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用地8.95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40%;从交通用地占比来看,中心城区所在的清河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道路交通用地相对占比较高,达到10.13%,最低的金湖县交通用地比例仅为2.42%,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水利设施用地。2005年全市水利设施用地26.25万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2.91%。各县区中金湖、盱眙两县水利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最高,分别达到23.94%和23.07%,洪泽县也相对较高,比例为13.53%。另外,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过境的楚州区水利设施用地占比也相对较高,达到11.12%。1.3淮安市空间结构淮安市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多点:即其他城镇。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而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三轴、四带、多组团” 的空间结构。三轴,即东部新兴产业发展轴、中部城市服务功能轴和西部特色产业发展轴;四带,分别为盐河现代物流产业带、古黄河生态功能带、里运河文化景观带和苏北灌溉总渠田园风光带;多组团:分别为中心组团、淮阴组团、清浦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楚州组团、黄码组团和南部组团。(1)中心组团为京杭大运河和乌沙干渠以北,古黄河以南,新长铁路以西、韩侯大道以东的区域,主要承担市级商务、商业、行政和文化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2)淮阴组团为古黄河以北、高速公路环以内的区域,是以发展工业、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3)清浦组团为京杭大运河以南、原宁连一级路以西、高速公路环以内的区域,是以发展高等教育为主的城市组团。(4)经济开发区组团为新长铁路以东,古黄河以南,乌沙干渠以北的区域,是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是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的城市组团。(5)楚州组团为京杭大运河以东,乌沙干渠以南的区域,是以保护淮安国家历史名城和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组团。(6)黄码组团是京杭大运河以西,原宁连一级公路以东,告诉公路环以内的区域,是以市级体育中心为带动的城市组团。(7)南部组团为高速公路环南部,以淮安工业园区和盐化工业区为主的工业组团。2.淮安市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2.1人口问题在我们传统的印象里,淮安作为江苏省内欠发达地区,属于人口输出地。不过,随着近些年来江苏将淮安定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且赋予了江苏发展“淮安增长极”的新内涵,“美丽淮安”这几年连续取得突破,城市正变得更加有魅力,人口回流也成为一种新趋势。数据显示,2014年,淮安常住人口为48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万多人。而在外来人口中,拥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占12.38%、8.57%和0.27%,三项合计为21.22%;而未上过学、小学、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分别为2.29%、13.52%、35.96%、27.01%,三者合计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8.78%,其中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最高。由数据显示流入淮安的外地人口受高等教育教育程人口比例偏低。2.2用地布局问题2.2.1危险品仓库用地布局如今的“危险品仓库用地”设在中心城区的西侧,韩侯大道以西、盐河北侧,以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为主;在中心城区北部新长铁路以西,省道325以南预留危险品仓储用地。个人觉得放在河边还是有点不妥的,如果出了事故造成水系的污染问题就大了。2.2.2总体用地问题近些年来,淮安市城镇用地规模迅速增长,但用地集约程度不够。各县区均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产业对用地的需求迅猛增加,导致各区工业用地面积迅速扩张。城镇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中土地利用强度较低;闲置土地比较多。城市居住用地中,普遍容积率较低。农村居民点布局较为零乱,且占地较大,人均面积达到303平方米/人。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未来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困难2.3交通布局问题淮安市属于江苏省省级公路枢纽,主要承担省级大中城市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公路客货运输组织和作业,是对客货运输发挥枢纽型集散作用的公路运输节点。淮安市现形成的规模客运站有个。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三个成规模的客运站点都集中淮安市最为繁华的淮海南北路上,不仅在地理分布上不合理,不能满足淮安市的发展需要,而且给市内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干扰,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从市中心频繁发车,给出行者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由于客运站分布不合理,过分集中于淮海南北路,虽然这种布局有其历史原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淮安市客运站目前的分布及其规模状况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需要统一规划调整。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原因引起的交通落后,不少城镇还未通二级公路,这导致部分地区难以或者不能跟上未来发展的脚步。2.4产业布局问题2.4.1特色产业布局物流园区划分的数量少了点,其实可以在一些线路交叉点上多设几个物流园区,而且目前的两个物流园区设在中北部,那么就更需要在中南部增设了,以促进物流业的全市平衡发展。2.4.2工业布局问题工业集中区中除了高沟工业集中区、盐化工工业集中区、施河工业集中区、盱眙工业区相对有特色外,其他工业集中区及工业区的产业相对同质化,没有竞争优势,建议错开发展,以发挥特色,形成特色产业园区。2.4.3农业布局问题市域农业发展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平原农业区、中部滨湖农业区和南部山地农业区,总体划分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太注重于以区县的界域范围来划分了,不利于农业的多方向发展,其实可以打破区县界域的限制,比如将沿洪泽湖和白马湖的地域均划入滨湖农业区,将金湖、洪泽的地势平坦的地域划入平原农业区,则更为合理。3.淮安市近年城市规划计划3.1用地布局规划对于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的规划,将居住用地划分为23个居住片区并且以居住片区作为基本单元,作为公共设施配置的参考依据。而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以翔宇大道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主轴,以淮海路和海口路为公共服务设施次轴,形成中心城区主次轴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行政办公用地的规划,市级行政中心位于翔宇大道中部板匣地区,加快原市区行政办公功能向新的市级行政中心集中。结合城区4个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的行政管理,设置区级行政办公用地5处。2030年行政办公用地251.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5。商业金融用地结合区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建设5处区级商业服务设施,2030年商业金融业用地为2204.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35。体育用地新建4座区级体育中心,面积一般不低于8公顷,2030年体育用地134.0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1。医疗卫生用地新增4处综合性的医疗设施,结合居住片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需要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2030年医疗卫生用地122.0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6。3.2产业规划中心城市以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淮阴、楚州、盐化工等5个工业片区为载体,分类整合现状工业用地,鼓励城市中心区工业逐步向外搬迁。在巩固提升传统大型主导产业的同时,吸纳符合环境要求和投资强度的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工业体系。 在中心城市以外规划16个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载体,鼓励各区县、镇探索统一招商、集中建设、产业协调、财税分成的体制改革。3.3交通规划计划城市中部以客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北部以货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部以货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