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 目录 2 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 应用与推广四、 九项管理原则二、 提出背景一、 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两化融合是推动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环境问题 ?环境约束已经成为当前我 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刚性约束; ?环境因素成为企业生产需 要考虑的重要生产要素; ?国家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 环境治理手段将为企业带 来全新的挑战。 2. 资源问题 ?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与稀缺 性与无限的生产需求之间 存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 平衡; ?我国企业以资源密集型生 产方式为主; ?我国企业以高投入、高消 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为主。 3. 以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 竞争问题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劳 动生产率为66199元/人,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 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 人口红利难以为继; ?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 的企业竞争力不足。 提出背景 3 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提出背景 4 当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 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 ?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 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 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 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 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 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旧管理体制、 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 效发挥。 ?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管 理基础薄弱,推进两化融合的层次不高 (集中在单项覆盖阶段),难以形成新技 术条件下的新型能力,导致我国企业缺乏 可持续竞争优势。 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 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 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 ? 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 行动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建设和推广行动 提出背景 5 管理体系的理解常见的管理体系 管 理 体 系 ?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 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 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栽架。 ?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 织的相关人员、部门、和活动提 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管理 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机 制、要素和方法等。 ?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 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 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在组织的有效建立、实 施、保持和改进,有助于加强内 部管理、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相 关过程,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 相应的能力。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 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 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栺率,满足 顾客规定的需求; ?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 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 ?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 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ISO2700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 ?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 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 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 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 分类实施指南企业应用栾例 总结提炼规律 ?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 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 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提练。 引导企业发展 ?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 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 融合成效。 整体提升产业 ?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项 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 速产业整体提升。 提出背景 目录 7 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 应用与推广四、 九项管理原则二、 提出背景一、 关注焦点: (出发点和落脚点) 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 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准确 定位 策划提出 规范控制 形成 跟踪评估 所形成能 力的符合 性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跟踪评 估预期 能力形 成情况 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通过信息化实现工业化跨越发展 的关键: ?解决工业化发展不足的问题 ?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 优势 ?在企业战略栽架下实现两化融合 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原则一: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将两化融合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将两化融合作为落实企业战略和保障战略有效执行的重要途 径; ?通过“策划-实施-测评-处置(PDCA)”的闭环过程,确保 两化融合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通过持续改进的栽架,帮助企业不断增强两化融合过程与结 果对于企业战略的符合性。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 的转型 ?两化融合服务于企业全局创新和 升级发展 原则二:战略一致性 管理原则 8 ?两化融合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 调整 ?两化融合覆盖企业的所有职能和 层次 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 管理者 代表 最高 管理者 主观能动性 坚强执行 战略决策 ?认识水平、变革 决心、领导能力 ?加强学习、深化 认识、营造氛围、 完善机制、保障 资源 各级 领导 ?两化融合需要企业全员: ?形成共识 ?积极配合 ?充分参与 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全员 ?完善两化融 合全员绩效 管理,实施 有效激励, 充分调动员 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解决两化融合 推进工作中全 员认识不统一、 高阻力、低参 与、对工作成 败不担责等问 题。 ?充分发挥员工价值,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管理原则 9 原则五:过程管理原则六:全局优化 ?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整体与局部的分解关 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 ?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对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全面管理; ?全面分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加强两化融合管理的全局优化和动态改 进 ?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 ?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过 程 方 法 ?确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明确过程的输入和 输出; ?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 ?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 系 统 方 法 方 法 目标做法 管理原则 10 原则七:循序渐近,持之以恒 两化融合两化融合两化融合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优化过程: ?不断确立阶段性目标; ?坚持动态改进; ?持续提升两化融合绩效。 两化融合推进工作讲求时效性: ?增强执行力; ?确保阶段性目标及周期性成果高效实现; ?形成良性循环。 管理原则 原则八:创新引领 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 ?数据 ?技术 ?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 数据数据数据数据 技术 组织 结构 业务 流程 互动创新 持续改进 11 开放 协作 原则九:开放协作 引导企业有效把握信息化带来的开放机会和创新潜能, 解决我国企业的资源独占意识强、组织刚性强等问题。 管理原则 ?推动企业转变传统的资源要素 观念,鼓励企业加强基础设施 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内外部的 优质资源。 ?建立流程驱动、协同协作、灵 活动态的组织形态。 ?以网络化管理为方向,逐 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 化环境下开放的企业价值 网络。 12 目录 13 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 应用与推广四、 九项管理原则二、 提出背景一、 基本框架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输出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 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输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输出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及 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战略 获取获取获取获取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新型 能力 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输出 输入 14 基本框架 数据 、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 ?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企业战略 获取获取获取获取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新型 能力 数据 组织 机构 业务 流程 技术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输入 输出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5 基本框架 管理职责 确保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部门与业务流程有效协同、全员积极性的充分激发调动,解决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 基础保障 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及时性和适度性,以及环境的适宜、绿色和可持续,反对盲目超前,强调资源的开放性; 实施过程 确保管理体系输入要求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和目标有效实现; 评测与改进提高通过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所形成的新型能力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的有效性及其持续改进。 企业战略 获取获取获取获取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新型 能力 数据 组织 机构 业务 流程 技术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输入 输出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管理职责 测评与改进 实施过程 基础保障 16 基本框架 P( Plan )策划 根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对照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并为实现目 标 确定必要的过程; D(Do )实施 确保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 C(Check)测评 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并报告结果; A(Action)处置 采取措施,包括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PDCA方法:四个管理域闭环联动、持续改进、螺旋提升PDCA方法:四个管理域闭环联动、持续改进、螺旋提升PDCA方法:四个管理域闭环联动、持续改进、螺旋提升 企业战略 获取获取获取获取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企业战略 可持续竞 争优势 匹 配 管理职责 测评与改进 实施过程 基础保障 新型 能力 数据 组织 机构 业务 流程 技术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输入 输出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7 最高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 对管理体系实施过程进行协调对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沟通 两两两两化融合的方针化融合的方针化融合的方针化融合的方针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的目标 两化融合两化融合两化融合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策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