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庐山,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远,近,高,低,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书写,题写,1、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2、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自学古诗三步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成“三苏”。,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墙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连绵起伏的山岭,巍然耸立的险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着看,庐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像巍然耸立的险峰。 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景色各不相同。,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真实的全貌,因为,认识,知道,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我)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因为我 身在此山之中。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以后,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诗人认为要认识庐山真实的山景,必须要正面、侧面、远望、近看、高俯、低仰等全方位视角的观察才行。如果你只看了庐山的一角、一面、一个方向,那你就不能认识庐山的整体形象。认识庐山是这样,那么认识一个事物、一个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轻读),(强调),朗读指导,小测试: 同学们,试着默写这首诗,看谁记得好。,课后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背诵并会默写题西林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