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专题备考古诗鉴赏之一鉴赏形象与思想内容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郭建设高考有关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这一部分的相关考点的表述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们分为两讲,今天是第一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深入挖掘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内涵。艺术形象指人物形象或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倾向。在鉴赏的过程中,要读题,有些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要读人,了解作者经历、背景、思想;要读注,注解往往提供一些帮助理解诗词的信息;然后读诗,析词义、析句义、析意境、析形象、析写法。试题往往从词义、句义、思想内容、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设题,所以我们了解一些诗歌基本特点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包括典故、传说,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诗义。诗歌的思想内容:(1)边塞征战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B、控诉战争痛苦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C、表现边塞风光和军营生活D、表现民族关系(2)怀古咏史A、称颂、仰慕英雄B、讽谕现实C、自比自况2(3)写景抒情爱国、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情感的抒发。诗歌的形象(意象):就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1、诗人塑造的形象就是诗中具体的人物、景象或物象。2、诗歌的形象包蕴着诗人的思想感情。物象和感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形象、景象、物象。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1996 年高考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也是在刻画功高盖世的诸葛亮;1998 年高考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后者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诗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例析: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006 年包头市统考题)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诗中形象),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3(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2、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大家都熟悉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如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杜甫的漫成一首,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明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例 5: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春天暖烘烘的太阳(诗经豳风 七月:“ 春日迟迟。”)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例 6: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4综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赏析。解析: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 年) ,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上阙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表现一派幽狭的气氛。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 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 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但联系上下文诗句和作者处境,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杖藜徐步” 是写他的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还是百无聊赖的失意情绪?似乎不是老态龙钟,因为他此时 46 岁。其余几种情况,大概兼而有之。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百无聊赖的闲人的形象,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了。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 ”即是托“物” 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 的契合点。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 ;“ 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例 3: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解析:5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全诗用轻快流利的语言,表达了淡淡的思乡哀愁。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 4: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04 广东)解析:大历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这里地处长江、汉水之间,所以诗题作江汉。诗人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精神。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 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 同孤、 犹壮、 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 ,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 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6“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 ,承“ 江汉客”;“月同孤”,承“ 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 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 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 是诗人自比。答案:“片云”“孤月” 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 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例 1、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7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 抒情主人公)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注意以下几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呈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例析: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 垂緌”状和“流响”声,“ 清露”之洁,“疏桐” 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感身世:感身世的咏蝉诗佳作甚多。唐骆宾王咏蝉中“西陆”指秋天,古谓日行至西陆谓之秋。“南冠” 指囚徒。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曾被郑人“南冠而絷”当囚犯献给晋。后“南冠” 代被囚。思读四声。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玄鬓(以发式指蝉翼),隐喻青春,反衬下句白头。白头吟(古乐府名,喻己老愁发白)。颈联“露重” 、“ 风多”比环境的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响易沉”况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