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教学案例灵寿县初级中学 李慧丽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在学生思考和操作中,理解把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解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关系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解法。三、教学难点: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四、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 投 影 回忆: “x+y=5”是什么方程? 它的解有多少个?你能说出它的几个解来吗?投 影操作:请画出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你是怎样画的?与同伴交流。 (二)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图象之间关系师满足关系式y=5-x的x,y所有对应点(x ,y)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真的吗?不妨,我们在电脑上来做一做。(电脑演示) 投 影 思考2: 满足关系式y=5-x的x,y所有对应的点(x ,y)都在直线上。反之,是不是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关系式呢?请举例验证。师 再如,(电脑演示)在直线上任取两点A、B,它们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 将这两组值 代入直线方程能使方程成立。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结论:投 影 结论: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如下关系:反之,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代数表达式与它的图象是一一对应的。(三)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投 影做做、说说: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象,这两个图象有交点吗?交点坐标与方程组 的解有什么关系?说说理由。师 指导同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个同学画图象,另一个同学解方程组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投 影 思考3:(1)两条直线在什么条件下组成相应的方程组无解?(2)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一个解,反之,一个解只能对应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吗?为什么? 投 影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新的方法图象法。投 影 例题: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 师 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分几个步骤进行?投 影 解:由 可得同理,由 ,可得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 的图象l1和 的图象l2,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得l1,l2的交点为P(2,2)。(四)巩固练习1、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2、图中的两直线l1,l2交点坐标可以看作方程组 的解。师 此题与第一道题相比,有什么不同?师 根据前面所学,如果我们能求出这两条直线的函数表达方式,那么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组也就被确定了。根据图象,能求出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吗?3、如图,l甲 、 l乙分别表示甲走路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匀速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出发时,与甲相距 千米;(2)走了一段路程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理,修车的时间为 时; (3)乙从出发起,经过 时与甲相遇; (4)甲行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提 问第小题:你是怎样看的?第小题:什么?为(师画线段图加以解释)第小题:如何求?第小题:“不出故障”意味什么?它的图象应该是什么样子?由图象直接得到的解是什么?此解精确吗?要想得到精确的解,如何做?投 影 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与代数解法,哪一种方法优越?在实际情境中如何选择的?(五)探究活动(六)小结收获(七)课后书面作业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回顾、联想”为先导,以“操作、思考”为手段,以“数、形结合”为要求,以“引导探究”为主线,处处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具体地说:(一)从旧知引入,自然过渡、不落痕迹。教学一开始,首先提出学生所熟知的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其解的个数,为后面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作了必要的准备;接着对方程进行变形,巧设一个“联想”自然转换到一次函数,并对一次函数图象画法的讨论,进入新课第一个环节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结构安排自然、紧凑。(二)在操作中,提出问题、深化认识。一切知识来自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能把握知识、深化认识。为此,教者先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画图的过程中发现:“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象上。”接着引导学生反思:“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举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结论。同样,在应用结论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时,也是在操作中来发现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乐,深化了认识。(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探究为主线,数、形结合为要求。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关注的焦点。能力培养是以自主探究为平台。“自主”不是一盘散沙,“探究”不是漫无边际。要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为达到这一目的,教案中设计了“联想”“反思”和三个“思材是个案不是教案。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既体现课程精神,又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本教案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增添许多内容,更能体现探究的特色,其教学效果较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