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章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4.1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4.2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4.3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4.1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概述,4.1.1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 选择合理的技术形式,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力求经济 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分析,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取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通过对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使方案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定为总标准,注重方案的总体经济效果,尽可能实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协调统一 对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全寿命期)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注重方案的可比性 功能上的可比性 消耗上的可比性 价格上的可比性 时间上的可比性,4.1.2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4.1.3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步骤,根据项目的要求,列出各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拟订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并收集有关资料 对各种指标进行具体的计算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结论,4.1.4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评分法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给与一定的权数,按方案满足各项指标的程度评分,以总分的高低来判别方案的优劣,Ri第i个方案的总分 (i=1,2,m) Cj各方案中各指标的分值( j=1,2,n ) Wj各指标的权重数值 ( j=1,2,n ),例:某建筑工程有四个设计方案,按适用性、平面布置、经济性、美观四项指标评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总计为1)、分值(每项指标最低为1分,最高为10分)及所得总分值如表4-1、4-2所示,试选择最优方案。,表4-2,表4-1,方案i,分值cj,权重Wj,指标,全寿命费用法,这是一种动态计算的方法 当进行多方案比较时,先计算出各方案每年的使用和维修费;然后把初始投资即建造费折算为等额年值,算出在使用年限内每年的回收额;二者之和即为各方案的年度总费用,Aj方案j年度总费用; Cj方案j年度使用和维修费; Pj方案j初始投资额。,例:某建筑公司拟购置一套施工设备,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每年的使用维修费和使用年限如表4-3。若复利计息年利率为6%,试决定选哪一种方案更为合理。,表4-3,4.2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4.2.1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 按指标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局部指标 综合指标概括整个工程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指标,如工程总造价、建筑面积、用地面积等 局部指标只表明某个方面经济性的指标,如单方材料用量、层高等。,4.2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4.2.1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 按指标范围,可分为综合指标、局部指标 按指标表现形态,分为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 实物指标能直接反映经济效益,但使用性质不同的材料在数量上难以比较,故有局限性 货币指标可综合反映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劳动,在数量上有可比性,4.2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4.2.1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 按指标范围,分为综合指标、局部指标 按指标表现形态,分为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 按指标应用,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建设指标在工程建设阶段,表示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的一次性消耗指标,如工程造价、各种材料的用量等 使用指标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直到其经济寿命终了之前,全部使用过程中经常性消耗指标,如维修费、能源耗用量等,4.2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4.2.1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 按指标范围,分为综合指标、局部指标 按指标表现形态,分为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 按指标应用,分为建设指标和使用指标 按指标性质,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如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功能的适用性等 定量指标如造价、用工和材料等的耗用量,4.2.2 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1)居住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建筑面积 有效面积 工程造价 施工工期 主要材料耗用量 劳动耗用量,一次性投资 建筑自重 能源耗用 工业废料利用 房屋经常使用费 土地占用,建筑面积 外墙外边线所围的水平面积之和,包括居住面积、辅助面积i、公共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有效面积 即使用面积,等于建筑面积减去结构面积 工程造价 建筑物本身,包括基础、设备在内的全部造价,不包括室外工程及附属工程的造价 施工工期 以计划工期为标准 主要材料耗用量 如钢材、水泥、木材能主要材料耗用量,劳动耗用量 住宅建造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全部劳动量,分现场用工和预制厂用工两部分 一次性投资 指为发展某种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而必须购置的专用施工设备、设置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或生产线、预制厂以及发展新材料所必须的建设投资。不包括诸如砖、水泥、钢材等已有生产能力的建厂投资。若建筑项目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或扩建,则只计算为改建和扩建而追加的投资,建筑自重 反映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工程中采用的程度,可衡量建筑技术水平高低。合理减轻自重对于减少材料耗用量、运输量、劳动量、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能源耗用 反映某一住宅建筑对能源的需求程度(能源消耗水平),全寿命期在内 工业废料利用 以墙体中所含工业废料实物量的百分比表示,反映利用工业废料带来的经济效果 房屋经常使用费 住宅建筑在使用中的折旧、维修费用 土地占用 主要指建筑物占用土地,(2)提高居住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合理确定房屋的长度和宽度,使平面布置得当 合理确定单元的组成、户型和居住面积 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 合理选择结构方案,4.2.3 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1)工业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涉及投资效果、建设效果和使用效果 投资效果指标在第三章中已论述 本章只介绍建设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指标,如表4-4、4-5所示,表4-4 工业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技术经济指标,表4-5 工业建筑工程项目使用阶段技术经济指标,续表4-5 工业建筑工程项目使用阶段技术经济指标,拟建一轻型车间,根据工艺不同,可采用以下三种建筑设计方案,每一方案的建筑面积、使用年限和费用如表4-6所示。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试分析各方案。,(2)工业建筑技术经济分析实例,表4-6,(3)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合理布置总平面 合理设计厂房平面,选择适当的柱网形式 正确选择厂房的层高与层数 采取适当的结构形式降低造价 发展联合厂房以提高经济性,合理布置总平面,在满足生产工艺、交通运输、城市规划、职工生活等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建筑密度、节约用地、缩短道路和各种管线,合理设计厂房平面,选择适当的柱网形式,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使车间内工序间的联系最短,以提高使用阶段的经济性 要充分利用生产面积,尽量减少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正确选择厂房的层高与层数,在满足建筑功能及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层高,合理选择其中运输机械 在选择层数方面,根据工艺要求确定采用单层还是多层厂房 图4-1、4-2分别为层高和层数与相应造价的曲线,图4-1,图4-2,采取适当的结构形式降低造价,表4-7列出一幢三层(5.4+4.8+4.8)厂房的不同结构形式与造价之间的关系,从表中也可看到同类结构柱网的变化对造价的影响,发展联合厂房以提高经济性,所谓联合厂房,就是把生产性质相似的或生产联系十分密切而互不影响的分散厂房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发展联合厂房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的利用率,减少建筑周长,缩小维护面积,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表4-8、4-9为两个项目实行联合前后经济指标的对比,表4-8 某构件厂联合前后的经济效果,表4-9 某机械厂联合前后的经济指标,4.3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4.3.1 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明确方案分析的任务和范围,即明确方案是群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收集有关资料 拟定两个以上可行的备选方案。若评价新工艺、新技术方案,应以传统方案作为对比依据 确定反映方案特征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指标的计算 方案的分析、评价与选择,4.3.2 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 施工工艺方案,是指分部(分项)工程和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案,如主体结构工程、基础工程、垂直运输、构件安装、水平运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运送以及模板支撑方案等。 上述施工工艺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方法和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等,(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主要反映方案的技术特征或适用条件 可用各种技术性参数表示,如现浇混凝土工程总量、安装构件总量、构件最大尺寸、构件最大重量、最大安装高度、模板型号数、各型号模板的尺寸、模板单位重量等,(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主要反映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消耗 主要有以下指标: 工程施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设施的成本或摊销等 主要专用机械设备需要量,包括配备台数、使用时间、总台班数等 施工中主要资源需要量,如施工设施所需的枕木、道轨、道渣、模板材料、工具式支撑、脚手架材料和不同施工工艺方案引起的结构材料消耗的增加量等,(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效果指标 工程效果指标,如工程工期 经济效果指标,如成本降低额或降低率,材料资源节约额或节约率,(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效果指标 其他指标 如额外增加的材料资源、施工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临时占用的建筑红线以外的场地面积和所需的主要材料资源、专用设备等,(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施工组织方案是指组织单位工程施工或全工地性的施工管理方案 这类方案中虽然包含有施工工艺,但主要是施工组织的方法 评价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有: 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效果指标 其他指标,(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占地面积 技术工作、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均衡性 主要工种工程施工不均衡系数=计划期高峰工程量/计划期平均工程量 主要材料、资源消耗不均衡系数=计划期高峰材料、资源耗用量/计划期平均材料、资源耗用量 劳动消耗量的不均衡系数=计划期高峰劳动消耗量/计划期平均劳动消耗量,(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施工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占用量 工程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现场管理费等 主要专用设备需要量 主要材料资源耗用量 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的节约 劳动生产率,(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效果指标 工程总工期:从主要项目开工到全部项目投产使用为止的时间,其中包括施工准备期,(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指标,技术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 效果指标 其他指标 机械化施工程度=(机械化施工完成工作量/总工作量)*100% 工厂化施工程度=(预制加工厂完成的工作量/总工作量)*100% 临时工程投资比例=(全部临时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总投资)*100%,(3)施工方案评价及实例,施工方案的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根据施工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例如工期是否适当,分段流水方法是否合理,总平面设计是否充分利用场地,是否体现文明施工,是否有浪费,是否先进可行等 定量方法: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科学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确定方案优劣,例1:某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竖向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电渣压力焊、帮条焊两种方案,试分析其技术经济效果(每个接头的消耗和费用如表4-10所示)。,例2:某工程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设计预算造价85.6万元。现设计两种施工方案,一种是用常规办法安排施工,一种是用统筹法组织施工并进行了优化,各项指标列于表4-11,试比较哪个方案较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