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9 推荐美术 在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教学中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 姜秀权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产生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 民间传统美术形态丰富多样、内涵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载体之一。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材引入了较多的民族民间传统美 术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感受各地区风土人情和文化特 点及其蕴含的审美情趣,提升中小学生的国情观念和文化认同,达到传承与 弘扬优秀民族民间美术,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然而,笔者在日常调研和听课中发现,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民间美术学 习内容兴趣不甚浓厚,一些教师对本教学内容认识也比较浅显,停留于从 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形态中剥离出美术知识和技能,开展以技能为主的教学, 尚未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民族民间传统美术的育人价值和深远 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发掘并提炼民族民间美术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厘清 教学中所应传达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统整育人目标,采用适切的教学 方法与策略,实施育人有道的学科育人教学,需要教学研究者与教师共同 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把握民族民间美术特质,发掘学科育人内涵 中国传统民族民间美术门类众多,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年画、彩塑、 泥玩具、蜡染、扎染、皮影、面具、窗花、花灯、篆刻等都有呈现。每一类 民族民间美术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呈现着其独特的 艺术语言,其背后又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 170 论文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作为学科育人的内容和载体,美术教师不仅要了解相关民族民间美术的 艺术形态与特征,更要练就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本领发掘民族民间美术背 后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育人价值,准确把握相关知识内容与育人指向之间的 关联,为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把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质,需要从地域特征、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和历 史沿革等方面入手, 对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育人内涵加以发掘。 如民间泥塑中, 鸡鸭满圈喻示着喜庆丰收,葫芦、莲花、娃娃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吉祥图案 寓意着驱邪避灾等。再如年画中“麒麟送子”“连年有余”等主题反映了喜 庆祥和的美好愿景,“孟母教子”等历史故事则体现了励志警世。苏州桃花 坞年画的朴实、简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活泼、喜气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体 现了地域民风民俗特质。表 1 列举了笔者对部分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审美特征、 文化意蕴和育人内涵的归纳,以供参考。 表 1 部分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审美特征、文化意蕴和育人内涵的归纳 民族民 间美术 门类 年画 彩塑 面塑 蜡染 扎染 泥玩具 布玩具 面具窗花篆刻 审美 特征 形象生动, 色调明快 淳朴简 练, 生 动传神 意趣生动, 装饰之美 稚拙憨朴, 设色华贵, 形神兼备 质朴粗犷, 造型奇特 精致朴实, 形式感强 文字、布 局、刀痕 之美 文化 意蕴 喜庆祥和, 美好愿景 民生礼 俗, 市 井百象 优美传说, 民族风情 民俗乡韵, 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祭祀祈福, 驱邪避灾 接福纳祥, 节庆习俗 返 璞 归 真,超凡 脱俗 育人 内涵 精神追求, 热爱生活 等 文化自 信, 质 朴心境 先人智慧, 多民族团结 等 文化传承, 健康身心 扬善惩恶 民族视野 文化传承, 装 扮、 表 现美化生 活 文字变迁 历史,文 化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民族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也 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代发展大胆地进行创新, 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171 推荐美术 二、突出美术学科学习内容与特性,润融学科育人目标 学科育人价值的实施和体现,必须依托于学科学习内容,即美术知识和 相关技能、媒材、合理预设的美术学习活动等。指导学生了解、探究该民族 民间美术所包含的美术知识技能,在把握其造型特征、材料特点、表现手法 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蕴,达到学科 知识技能目标与育人目标相得益彰、共生共融的目的。 在分析学习内容时,要分析该内容所包含哪些具体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 能。梳理、归纳出相关美术语言和造型规律,与育人内容加以统整,设计出 学科知识技能目标明确、过程方法合理、育人手段巧妙的教学方案。 以 充满秩序的扎染之美 一课 (七年级第一学期 乡情浓郁的扎染 单元) 为例, 在 “探究发现” 环节, 教师将学科知识和育人目标进行了统整 (如表2) 。 表 2 充满秩序的扎染之美“探究发现”环节的学科知识和育人目标 在为时 15 分钟的作品染色期间,学生观看本校扎染校本课程开发的数字 故事,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表 3 学生观看本校扎染校本课程开发的数字故事环节的学科知识和育人目标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育 人 目 标 1. 组织学生尝试各种折叠方法,师生 共同探究并归纳不同折叠方法可能产生 的图形组织形式: 米字格折叠法对称图形 屏风式折叠法二方连续图案 九宫格式折叠法四方连续图案 2. 师生共同探讨夹子的妙用方法:了 解木夹、长尾票夹、不锈钢铁夹,以及 夹的方法、位置、形态,决定着作品打 开后的图形组织形式。 1. 头脑风暴:尝试、探究各种折 叠方法。 2. 从三种折叠方法中得到启示, 折叠方式决定着作品中图形对称方 式和数量。 3. 了解夹子的种类、特点、夹的 方式对作品视觉效果的影响。如同 方向、反方向、斜向、向中心排列 等和不规则排列方法形成不同的视 觉效果。 1.敢于尝试、 乐于表现的意 识。 2.自强合作、 积极探索的品 质。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育 人 目 标 由“创意扎染”校本课程源起 至发展历程,展示课程开发的 甘苦和心路历程,激发学生参 与扎染艺术活动的热情。 欣赏数字故事我和扎染一起成长, 体会教师在创作扎染作品和开发校本 课程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共同分享 收获的喜悦。 增强对扎染艺术 的感情,培养坚韧 不拔、认真做事的 意志品质。 172 论文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已有能力,优选学科育人策略 优质的美术育人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出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的无痕对接、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智慧应用、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机衔接、育人效果的 自然升华等特点。 找准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的对接点,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 (一)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不可否认,教材中呈现的一些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比较传统,有些在当今 生活中已经不常见,未必都受到学生的喜爱。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借助有 创意的情景设计,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 文化,并对此产生认同感,进而逐步激发起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以 汉风篆韵仿汉玉印印稿 一课 (七年级第一学期 灿烂的书法艺术 单元)为例。在学习小篆的结体特征之前,教师组织了“识字游戏”学 生根据投影屏幕上出现的若干个篆字进行辨识,说出是哪个汉字。有的小篆 容易辨识,学生一下子就猜了出来,有的字不易辨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讨 论交流,学习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教师一起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将已 经认出的小篆板书在黑板上,师生一起分析该小篆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在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对小篆产生了兴趣,也感受到了小篆结体的特征和汉 字历史的渊源,增进了民族自豪感,达到了学科育人的预期目标。 (二)突出自主学习与探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美术学科落实育人价值,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参与,结合不同年龄 段学生的能力基础,灵活设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育人内涵, 在多元文化的情景中锻炼能力、发展能力;在体验和感悟中形成求真、求善、 求美的价值观,在创意和表现中培育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树立自信、积极、 向上的人生观。 以 我刻 “论语” 陶瓷印 一课 (七年级第一学期 灿烂的书法艺术 单元) 为例,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从“论语”中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为设计印稿 做好准备。课中,学生交流选取的“论语”内容,有的选取了“敏而好学, 173 推荐美术 不耻下问”,有的选取了“言而有信”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选的是学 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 教师不失时机地追问道: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师:嗯,意思表达得很正确。那你为什么选这句话呢? 生:我挺喜欢这句话的意思,它能够鼓励我经常回顾学过的内容。 师:是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进行回顾和复习,温故而知新,你会从中 得到新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以“论语”中选取的语句激励和警示自己, 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养成 在学习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优良品行 的养成。如面具、彩塑等面部细节的刻画、上色,需要非常专注、细致和耐心; 布玩具、皮影等造型的设计、制作需要小组内成员分工与合作,具备高度的 组织和团队意识。再如剪纸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安全使用剪刀和刻刀, 避免伤及自己和同学;课后保持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等。这些品质和 习惯的养成,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重要形成时期的中小学 生来说,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 (四)实施综合评价,多角度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针对民族民间美术类教学内容的特点,除了突出对学生课堂作业(作品) 以及学习过程中创意、表达、态度等显性目标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关注学 科育人隐性目标的达成度。 对此, 需要教师基于学科课程标准, 本着育人为本、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原则,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开展多角度、 多形式、 有导向的综合评价,以准确、全面检测学生学科知识与育人习得,以评价促 进育人。 以金山区罗星中学“篆刻学习评价档案袋”中,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活动 的评议为例。 学生感言:三年的篆刻学习,使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成一个 兴趣浓厚的爱好者。在这期间有过抱怨、有过沮丧、有过喜悦,在磨石刻印 的过程中,也磨砺了我,让我学会了坚持和毅力。学习篆刻,就是汲取中华 民族的精神养料和力量, 它让我收获了许多。 这次我要把亲手制作的 “龟钮印” 174 论文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送给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我的关爱,祝他们健康幸福。 家长点评:当女儿拿着她的陶瓷印作品给我们欣赏时,简直不敢相信是 女儿的作品,作品太美了,但女儿的心意更美,我们非常喜欢!孩子,你的 脾气有点急,篆刻是一项非常珍贵的修身养性方式,希望你多参加这样的学 习活动,更希望你做任何事都不要轻言放弃,我们为你加油! (五)拓宽育人渠道,丰富学科育人资源与途径 将育人场所延伸到课堂之外,利用校园艺术节、美术类拓展型课程等活 动与课程延展育人时空。 依托社会资源, 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美术、 艺术场馆, 考察城乡美术文化等活动,这些都是开展育人的有效途径。金山区罗星中学近 年来建设起方寸古韵(篆刻)美术校本课程,除了日常教学之外,学生还 在学校建立的篆刻陈列室内,按照学习单要求,开展篆刻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 究,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艺术的熏陶,弥补了课堂育人的不足。 四、锤炼教师学科素养与育人能力,不断优化育人艺术 课堂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专业 素养和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科育人的成效。为此,教学研究部门要发挥 好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锤炼教师育人素养,提高育人本领, 为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提供专业支撑。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科育人意识 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 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科 育人意识,准确把握学科育人功能和价值。针对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以 强烈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来将学科育人体现在教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融 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建议美术教师对市教委组织编写的涵养美感 以 美育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