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15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与危害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难点释疑为什么在甲午战争后日本等列强有资本输出的要求?甲午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过剩,迫切需要广阔的投资场所。这表明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教材互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年在位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思考(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3)近代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与此前的多次战争相比,日本明治天皇在位第27年的那场战争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要影响?答案(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3)结果: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在廊坊、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打击。(3)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1)内容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影响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教材互补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人民版)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岳麓版)特别提醒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带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辨析比较辛丑条约的内容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哪些新特点?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内容,但增加了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以及在外交上加强对清政府控制的内容,反映了列强把清政府作为侵华的工具和维护其利益的代理人。关键点拨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最大相对于其他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落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深化探究材料一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思考(1)请用一句话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主题。(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这一主题?(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答案(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课堂小结1运用数轴可以有效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请依据下图填写出数轴中空缺的内容()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运用数轴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知识的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18941895年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答案为C项。2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答案B解析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是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所没有的。而A、C、D三项早在南京条约中就已经出现。3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故选C项。4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日本无力对付三国的联合威慑A BC D答案D解析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争夺斗争又相互勾结,清政府任人宰割,国际地位低下,表述错误,应排除,D项正确。5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答案B解析宣传画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痛打的弱者是指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学思之窗思考: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想。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答案(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2)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罪行累累。(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学习延伸有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答案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如下:(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的资本积累。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3)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基础达标1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后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答案B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日本窃取上述领土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4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