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绿色营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绿色营 二、活动地点:青弋江沿途 三、活动期限:年4月1日11月1日 四、活动主题:走访青弋江关注皖南生态 五、活动主办:安徽绿色大学生论坛 六、活动指导单位:安徽绿满江淮咨询中心 七、活动背景: 青弋江跨祁门、黄山区、黟县、歙县、旌德、石台、泾县、青阳、南陵、宣城、芜湖等十一个县(市、区)东界水阳江流域西部上游接九华山山脉中下游与漳河水系为邻南依黄山山脉北临长江水系呈扇形分布主要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平方公里)、琴溪河(流域面积444平方公里)、孤峰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寒亭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青弋江是安徽历史上的一条母亲河但是至今为止安徽本地人对青弋江的了解也是微乎其微在这个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安徽省青弋江算的是是一条干净的微污染的而且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很好的一条河了那么是不是这种情况会一直保持下去了俗话说的好防微杜渐.防污胜于治污所以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今年的安徽营选择了青弋江选择了皖南去发现这里的潜在污染危险因素以及现在的环境状况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青弋江和皖南文化呼吁社会各界去珍惜来保护我们安徽省的又一条母亲河 八、活动目的 1、响应共青团中央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给大学生提供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这批怀着对环境美好愿望理想的莘莘学子用我们的热情和知识做到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健康下乡给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带去新知识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2、通过与当地政府进行座谈、环境教育、实地调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身边的环境;让人们看到环境带来的自然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考察青弋江流域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流域的市镇的生态环境情况了解青弋江的历史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了解青弋江以及沿江一带的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4、调研安徽特有生物金头闭壳龟探访它的踪迹 5、加深环保志愿者对环保理念的认识通过调研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思考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特别是探求高校与自然保护区合作的切入点以促进当地自然环境的改良 6、思考和学习当地保护区在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 7、促进各地环保社团成员进行积极的交流培养营员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促进营员对环保发展方面的思考锻炼营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力身体力行做环保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也可以在环保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附件相关介绍 1.青弋江 青弋江的正源称美溪河源出黟县西北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米)之间的方坑南面西北向流至杨家墩左有一小支流来汇;折北流至张家折东北流至大河口右纳溪下河来水;大河口以下源流称清溪河经清溪至周家坦进入陈村水库库区水库大坝位于泾县水东翟村上游的乌鱼坑东面库区水域称太平湖是黄山旅游区的景点之一汇入太平湖的支流左岸有王村河、陵阳河、洙溪河;右岸有茶溪河、秧溪河、婆溪河、麻川河等大坝以上控制面积平方公里坝下青弋江先西北流至四甲左纳合溪河来水;至山里董家右纳渣溪河来水;至溪口右纳溪河来水经青弋江综合利用溪口枢纽后续东北流;经章渡至沙河北右纳主要支流徽水;经泾县城西至太元(下坊)右纳幕溪河来水;至琴溪(赤滩)右纳琴溪河来水;至小岭南左纳孤峰河来水以下河道基本北流经马头街、弋江镇至西河镇左有资福河向西与漳河相通;河道折东北流至十甲任村左有上潮河向西北曲折流与漳河相通;干流至湾址、秧溪河、婆溪河镇西北右有赵家河向北至蜈蚣渡三里埂与清水河、黄池河交汊并北接青山河均和水阳江相通;干流折西北流经方村、易太(殷港)至清水镇右有清水河向东经黄池河与水阳江相通;干流折西流经蒋山于芜湖市西南郊注入长江 2.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cuoraaurocapitata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龟类由罗碧涛与宗愉于1998年依据安徽南陵标本命名目前仅知分布于安徽省的少数地区该种龟体色艳丽性格温和很受龟类爱好者青睐然而由于它数量稀少分布面窄长期的盗捕和走私使得它们濒于灭绝 3.血吸虫 血吸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和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smekongi)和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寄生在人体的病例报告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病解放初期统计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协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1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分布严重流行区患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芜造成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解放后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70年代末期患病人数已降至250万晚期病人已很少见到灭螺面积达90多亿平方米占有螺面积80%以上防治科研有不少创新广大血吸虫病流行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要达到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还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寄生于人体的 4.泾县 泾县的水力资源很丰富青弋江、徽水等河流经治理变水患为水利国家在青弋江上游建成水库(现称太平湖)电站装机容量184兆瓦年输电量千亿瓦时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工挖人工河82.1公里设计灌溉泾县和宣州市136.69万亩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工农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泾县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安徽省主要林区之一煤、铁、金、方解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方解石储存量3亿多立方米为华东之最作为著名的“中国宣纸之乡”泾县是国宝宣纸的发祥地和正宗产地所产宣纸宜书宜画、不蛀不腐享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美誉泾县还是著名的绿茶之乡山区茶园遍布所产绿茶素负盛名“涌溪火青”为历代贡茶“汀溪兰香”多次荣获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桃花潭”牌绿茶、山货等一批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泾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产丝质地精良唐时城乡已呈“寻街听茧缫”的兴盛景象近年来泾县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行各业均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5.赤滩古镇 赤滩位于泾县城北75公里琴溪河与青弋江交汇处是青弋江航道上一个古老的水上重镇自明、清以来一直就是乡(镇)政府所在地成为远近数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泾县历史上知名的十八古镇之一现隶属琴溪镇 赤滩古镇历史悠久在水运交通发达的时代为青弋江水上航运要冲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名扬泾、南、宣周边数县其三面环水环境清悠风景宜人民俗文化丰富佛教氛围浓郁周边人文古迹众多距赤滩数里的马头矶为古泾川八景之一邑候江恂有“泾川锁钥”的题刻笔力雄浑镌刻精湛;琴溪古窑址名列“省保”;建于宋代的岩龙禅寺曾一度香火旺盛历经沧桑现已部分修复有大雄宝殿、观音、药师、财神等配殿殿中佛像金碧辉煌、庄严威仪;新辟的青弋江漂流水光山色俱佳沿途有獭猎洞、鹰站鳌头、书板岩、太阳岛等鬼斧神工的奇洞异石面江远眺青山野渡江水东流令人心旷神怡水光山色间仿佛依然荡漾着当年诗仙李白举杯临风、缘江而去的悠悠身影 6.桃花潭镇 钟灵毓秀的皖南山乡曾被国际人士誉为“中国乡村里的图画中国图画里的乡村”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从此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小镇桃花潭镇这是我省著名诗人、作家安徽日报社主任编辑周根苗写的一段话 桃花潭镇位于皖南青弋江上游泾县西南41公里处是唐诗之乡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的一首“广告”使桃花潭而闻名天下 桃花潭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保留了规模庞大密集的古建筑群古街、祠、阁、塔遍及整个景区画龙雕凤的古民居现保存一百多幢尤为被中国高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名为“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特色都超过了省内外一些大宗祠仅历代皇帝将臣赐名的匾额就有100多块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多且完整隋开皇历年间建造的“风会馆”不仅建筑十分考究而且历史悠久被中国会馆专家称为“中国会馆的鼻祖”解放后我国在桃花潭上游建造了安徽省最大的水库陈村水电站大坝上游称之为太平湖现成为国内颇有影响、游览和疗养胜地 7.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泾县桃花潭镇东面南依黄山北邻九华是九华山进黄山公路必经之津是青弋江上游一座人工大水库她又有“黄山情侣”、“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故初称陈村水库1979年才改成今名 太平湖本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水产养殖之利近年来它又以秀丽幽深的景色闻名于中外成为广大游客所向往的旅游胜地 太平湖东西长48公里南北最宽处4公里最窄处仅百米左右总面积88平方公里湖水碧蓝清澈恰似一颗晶莹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青山翠林间湖平均水深40米高约70米、长约400米的库坝雄峙在泾县陈村荡舟其间可尽情地欣赏湖光山色之美湖中点缀着大小不同、高低不等的岛屿它们错落有致、似断似连地飘浮在万顷波澜间仿佛是一座座海上仙山令人遐想联翩湖周青山隐隐炊烟袅袅好一派美丽恬静的山野风光 太平湖四周青山环抱翠岗连绵;湖内秀岛错落星星点点犹如繁星点缀在全湖控制流域面积达2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覆盖着松、柏、檀等上百种树木郁郁葱葱、岛语花香加之湖区内无工业污染源无泥沙淤积故山绿树绿水绿湖水澄碧幽深清澈如镜水天相接翠绿相映兼有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坦荡、漓江的秀丽、三峡的神奇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绿色翡翠游人盛赞:“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