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轮 重庆基础知识研究,第一单元 常见的物质,第1讲 空气 氧气,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2008-2017),命题点1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A卷10年7考,B卷5年3考) 1. (2017重庆A卷3题2分)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A. 78% B. 21% C. 11% D. 58%,A,【解析】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的体积约 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2. (2013重庆A卷 3题2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为空 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B,【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氦、氩、氙等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以及其他杂质0.03)。本题中,依据饼状图中所占比例,可推出R为氧气。,3. 2008重庆18(1)题1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 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空白。 (1)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_。,21(或15),命题点2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A卷10年1考) 4. (2013重庆A卷 6题2分)2013年1月1日起重庆市正式发布主城区PM2.5监测数据,其中的“2.5”是指( ) A. 雨水的酸碱度 B. 噪声的大小 C. 空气中颗粒物的直径 D. 有害气体的浓度,C,【解析】,命题点3 氧气的化学性质 (A卷10年9考,B卷5年4考) 5. (2013重庆A卷 8题2分)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 是( ) A. 硫粉 B. 镁条 C. 铁片 D. 一氧化碳,C,【解析】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片在空气中受热变红,但很难燃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选C。,6. (2010重庆7题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7. 2016重庆A卷22(2)(5)题2分某同学对硫在氧气 中燃烧的实验作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 (5)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 _ 。,防止反应生成的SO2污染,蓝紫色,空气(合理即可),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错误的是(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形成的是白烟,不能称为白色烟雾,D错误。,考点精讲,(注:“”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_(充分燃烧)、 _不充分燃烧); _; _; _; _; _;, _ ; _ ; _ 。,空气,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水被压入容器中,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的O2的体积(详见实验突破栏目),污染与防治,氮气(约占_,体积分数,下同)用作保护气、 冷冻剂、制氮肥等 氧气(约占 _ )用于供给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急救),支持燃烧(作助燃剂、用于气焊、炼钢等),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_,稀有气体(约占0.94%)作霓虹灯、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二氧化碳(约占0.03%)(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干冰用作制冷剂)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特别提醒】这里的百分数指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记忆口诀】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质。,78%(或 ),21%(或 ),41,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粒径在2.5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烟、粉尘等形成雾霾,气体污染物,SO2、NO2 形成酸雨 CO 使人中毒,【特别提醒】CO2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过多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污染物的来源与防治措施,污 染 与 防 治,化石燃料的使用,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暴积极植树造林,污染物的 来源与防 治措施,氧气,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_色、 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_ , _溶于水,液体为淡蓝色,固体为淡蓝色雪花状 化学性质,无,无,略大,不易,制取,工业制法(物理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_不同) 实验室制法(化学方法)(详见氧气的实验室制取),38,沸点,氧气的化学性质_,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氧气具有 _ ,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与金属单质反应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化合物反应,助燃性,较活泼,铁丝,现象,在空气中,铁丝红热,不燃烧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_,化学方程式: _ 【注意事项】反应前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 _,镁 条,现象:剧烈燃烧,发出 _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_ 化学方程式: _,11,12,16,14,13,15,火星四射,黑色固体,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耀眼的白光,白色固体,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木炭,现象,在空气中,木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_,放出热量,生成 _的气体,化学方程式,完全燃烧: _ 不完全燃烧: _,硫 磷 氢气,发出耀眼的白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剧烈燃烧,现 象,在空气中,发出 _色火焰 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 _ 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_气 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_ 【注意事项】反应前在集气瓶瓶底加少量水(或NaOH溶 液);也可以在集气瓶瓶口塞一团蘸有NaOH溶液的棉 花吸收硫燃烧生成的SO2,防止 _,24,21,淡蓝,蓝紫,有刺激性,污染空气,25,硫,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_ 化学方程式: 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 _;吸收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容器快速降温,26,27,28,29,产生大量白烟,白色固体,污染环境,磷,现象:在空气或氧气中,产生 _色火焰,在火焰上 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化学方程式: _,30,31,淡蓝,氢 气,甲烷,反应现象:发出 _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_,一氧化碳,现象:发出 _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_,酒精,反应现象:发出 _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_,32,33,34,35,36,37,蓝,蓝,淡蓝,与化合物反应,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易错点) 例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 热,生成白色固体,D,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雾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 三铁,放出大量的热 A. B. C. D. ,一、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注意事项 描述格式:是否剧烈燃烧+发出火焰、光的颜色(或火 星)+是否放热+生成物的色、态、味。 二、描述实验现象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要错把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 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看到“燃烧生成”这几个字眼,如果后面跟的是化学物质的 名称,则此描述就是错误的。,2. 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看到“雾”字眼时 应注意区分烟和雾。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而烟 则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因为红磷燃烧生成的 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颗粒,所以是白烟,不是白雾。 3. 注意不同颜色的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看到颜色时需提 高警惕,回忆相关知识看此描述是否正确。,实验突破,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近10年未考查)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 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_。,实验视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热量、吸收五氧化二磷 4.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放出_。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 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_。,白烟,热量,( 或2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 6. 误差分析 (1)测量结果_: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耗尽; 装置漏气;未等到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就过早打开弹 簧夹。(2)测量结果:_导气管没有夹紧;燃烧匙 伸入集气瓶时过慢。,( 或21%),偏低,偏高,7. 红磷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 (1)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例如不能用铁丝代替红 磷,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燃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例如不能用镁代替 红磷,因为镁还能与N2、CO2等发生反应。 (3)生成物不是气体,或生成的气体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