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韶关西联喀斯特地貌与芙蓉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1、 认识地下水为主的对可溶性岩石的地貌塑造作用及各种喀斯特地貌形态特征。学会观察与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方法,掌握绘制地下洞穴图的技能。 2、了解芙蓉山的地层与构造特点。了解路线穿越法。训练产状测量,地质观察点的描述,和点定的方法。二、实习仪器设备。地质罗盘 照相机 地质锤 笔记本 电筒 三、实习内容实习内容1、芙蓉山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貌的观察与报告。石山的宏观分布规律:中间是峰丛石山,周围是峰林石山,最边缘的最尽头的是孤峰。石灰岩石山的特点:比较秀丽,比较尖,山的里面是空的。形成原因:石灰岩可溶性强,受溶蚀侵蚀,作用,下雨的时候流水是直接往下侵蚀的,不同与砂岩山。砂岩山比较平缓,片流作用,表面侵蚀为主。 左图为砂岩石山,右图为石灰岩石山。峰林:基座部分比较小,受流水的下切作用比较深,山峰的部分比较大。如左图。峰丛、峰林与孤峰的观察和区分。峰丛:峰丛石山的山峰部分比较小,山峰比较分散,底部是相连在一起的大片的基座。简单来说峰丛顶部山峰分散,基部连成一体,地势较高,侵蚀较轻微,是位于垂直渗透带上的峰林集合体。孤峰::孤立散布于侵蚀平原上的石灰岩残余石山称之。其山体低矮,相对高度50100米左右,彼此孤立,由平原分隔。竖立在平原上的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是岩溶平原和溶蚀谷地中常见的地貌形态之一,相对高度100米左右。(这一次实习并没有看到孤峰,但可以分析到孤峰由于多分布于溶蚀平原和溶蚀谷地上,所以要穿过下图所示的溶蚀谷地,到尽头,才能看到孤峰)上图是喀斯特湖,本来由于溶蚀侵蚀作用凹下去的,地势较低,因此积水成湖。湖的左侧是砂岩硅质岩形成的非可溶性岩。湖的右侧是可溶性的石灰岩在可溶性岩和非可溶性岩的接触带上,石灰岩漏水强,囊括了非可溶性岩区的地表流水,并使其汇集在接触带上,形成上图的喀斯特湖。漏斗、圆洼地、石芽、溶沟 由于实习内容时间匆忙,这里没有进一步考察。漏斗:又称溶斗,是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渗滤淋溶溶蚀和向心汇集过程中沿途加强溶蚀扩大而形成的,也有因浅层洞穴崩塌等作用而形成。按形态分有碗状、漏斗状和井状溶斗;按成因主要分为崩塌溶斗、溶蚀溶斗、沉陷溶斗、下层喀斯特崩塌溶斗、冲积溶斗。圆洼地:溶斗底部有消水洞(如落水洞、溶隙等)把溶斗的汇水引向地下排走。当溶斗底部碎屑物覆盖后就成为了平底的圆洼地(可垦殖)石芽:溶沟间突起的石脊,石芽有裸露的,是由地表水活动的结果,也有埋藏的,是地下水活动参与的结果。石溶沟: 指石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它是由地表水流,主要是片流和暂时性沟状水流顺着坡地,沿节理溶蚀和冲蚀的结果。沟槽深度不大,一般数厘米至数米,成片出现石芽溶沟区称溶沟原野。2、芙蓉山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貌的观察与报告。边槽: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脚洞壁上或可溶岩岩壁上近于水平的溶沟。边槽常有上下数层,系地表水或地下水溶蚀的结果。是历史水位的记录。现在水位已经退至下面的地下河。另外,形态类似边槽而延伸短,中部深入侧壁,两端沿洞壁尖灭的弧形槽,称为蚀龛,系曲流作用造成边石坝:原本是一个斜坡,岩壁流水流下时,被挡住,水漫过障碍物时蒸发快,形成一道堤,水不断的流,堤不断增高,所以后面池塘也越来越高,形成了边石坝。(上)石钟乳: 自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圆锥或圆柱状碳酸钙沉积物,形如钟乳而得名。渗流水流入洞顶后因温度、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逸去,水中碳酸钙过饱和沉淀形成。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下(石笋):石笋: 溶洞洞顶滴水落到洞底后,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下而上增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形如笋状,具有叠帽特征。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石幔: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壶穴是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称为壶穴。旋珠:多位于边石坝的池塘里面,原本是由一个小砾石,水滴下来,小石在水中不停的翻滚,表面不停地覆盖着碳酸钙,长年累月形成呈圆形的小珠。石帘:从洞壁裂隙中流出的渗流水沿壁流动而形成的碳酸钙淀积物。随时间的增长而往下拉长。左图是一个已经断裂分开的石柱,估计发生了一次小地震,然后这一水平层都发生了断裂。因为 这一水平高度的岩壁也发生了断裂。左图为石钟乳的横截面。周围是同心圆,中间空心。石笋的生长轨迹:石笋由洞底往上增高,是碳酸钙堆积体,由图看:好像一个背斜,一层一层往上生长,横截面有同心圆结构。实习内容2、芙蓉山地质实习报告。石蹬子组的岩性是石灰岩,颜色是灰黑色,岩层厚度比较厚,差不多有1米,含有比较多的有机质,敲打有臭味(硫化氢),上层含有较多化石,为闭塞海湾环境。此处的海拔大约60米岩层表面有多条颜色带,是判断岩层层次的依据,而且可以判断岩层的方向。左图所示,手的方向是岩层方向。依据:灰黑色的条带说明氧化强,有机质少。可以推断出沉积的过程。表面分布白色方解石结晶,有较多的条痕,可以判断为一个断裂面。上盘已经下滑并消失。可以找出最大的倾斜面。石磴子组和测水组的分界线。它以下是石灰岩,以上是砂岩。测水组主要成分为砂岩,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上下亚段的过渡段为石英砂岩.上图岩层属于测水组的下亚段,以砂岩为主,含有较多的碳质页岩和鸡窝状煤层。该岩层含有煤层,属于过度相,是以前海陆交替的地方。该岩层含有比较多的化石,如贝壳类化石。上图是芙蓉山马蹄形的山脊,由测水组的含铁的石英砂岩构成,比较硬,抗风化能力强,形成山脊。里面是一个向斜盆地,中间是壶天群石灰岩。里面有个喀斯特湖叫石被窝水库,水库周围为第四纪沉积,含有比较多的化石。褐铁矿:含铁的石英砂岩风化,形成一个铁帽,因此在地表经过化学作用易形成褐铁矿。上图是硅质岩,形成原因一般是历史时期的海底火山所形成,此处是梓门桥组的标志层。灰白色的石灰岩厚度大大约2到3厚,属于壶天群,由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壶天群石灰岩,分布有贝壳和珊瑚化石。白云岩:风化后呈刀劈乱麻状。风化后表面有粉末,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但是表面一般不起泡。四、实习心得与建议。 1.本次实习的内容较多,时间有限,导致没有完成原来的实习计划,因此实习报告完成的质量受限制,建议安排好课时和出行的时间,学校应该多安排课时,实习是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和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多一点安排实习,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本人发现,实习的过程中,有一些景点受到破坏,不但影响了景点的美观,更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在开发景点的过程一定要注重景点的保护。 3.由于天气比较热,实习过程相当困难和幸苦。因此。我建议,学生要加强平时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学校也应该注意课时的安排,选好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 4.本次实习野外实习提高学生收集与分析地理信息,野外数据的的能力。野外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同学和老师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是十分难得与重要的,因此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5.实习老师由于上了年纪,行动有点不方便,建议实习时,多安排几个有经验的老师作讲解。每个老师应当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每一个观察点的分析,这样学生会更加有效率,更加学得好,学得扎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