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遇问题听课评课记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小组老师经过集体评议,一致认为在本节课中,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地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体现了较好的教学素养。且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上老师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希继续努力。具体总结如下:一、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本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两位小学生上学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学生上学的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从一开始就从情境图引入,让学生依据图上的要求,亲身感受一下,走一走,同学之间演一演,从实践中深刻感受“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是相遇应用题的四要素,是解答相遇应用题的关键,这样的开放性的教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加深直观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感悟思维的全过程,并让同学们尝试多样化的算法。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体验深刻而直观,为接下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三、充分利用微课程理念和技术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节课中老师在引领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对)”、“相遇”的含义的同时,将之前精心制作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视频插入这个环节,带着学生进行了回顾、总结、深化、内化,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内化。这段视频插入的效果很好,而且老师还选择课后让学生在家里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播放回看,强化巩固。充分运用微课程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小组提出几点建议1、教师教材备的很充分,但是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各种资源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以后的教学预设还需再全面考虑,以便更好的驾驭和掌控课堂,使学生的错误变成更好的有效生成资源。2、 新授后的综合性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有梯度性。 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再是拓展练习,但每一层的练习都应该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来展开。且应该注意动静搭配,即口答和书写相互交替进行。3、如何更有效的落实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再认真思索和规范训练。 在小组成员的两次课堂观察量表记录的基础上,老师的每次课都有很大的进步,每个小组成员针对自己的观课点进行观察和评课,极具针对性且有效。而这也得益于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的课堂观察量表实效性研究,从而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