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学年三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计划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4个班,每班46-48人,他们喜爱音乐,对学习音乐都有较大的兴趣。大多数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大胆地参与歌唱、表演。在唱歌、欣赏、编创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节奏感,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六年级下册共编八个主题单元,鼓乐传情 、碧野金山 、弦之歌 、欢腾的边寨、动感拉丁舞、溯流探源、彼岸新潮声、歌声与微笑。基本内容包括:歌唱、欣赏、歌表演和律动、编创、音乐知识等内容。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加强实践与创造。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知识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四、教学目标1、感知与欣赏了解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观看儿童剧、戏剧小品、动画片时能识别主要人物,知道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特点及其直接含义,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大意。观看舞蹈,能有感应性的体态律动反应。2、创造与表现知道演唱、演奏是音乐表现的基本形式,尝试用歌声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力。在参与演唱、演奏和游戏性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承担角色,能自信地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3、反思与评价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乐于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愿意在同学面前表演,在大家的鼓励下,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在舞蹈和戏剧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仪态、言语和行为的美。五、教学的主要措施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音乐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作业,建立促进音乐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音乐教学。8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9.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0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表演、书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六、本学期总课时 34学时七、附:教学进度表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4个班,每班46-48人,他们喜爱音乐,对学习音乐都有较大的兴趣。大多数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大胆地参与歌唱、表演。在唱歌、欣赏、编创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节奏感,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六年级下册共编八个主题单元,鼓乐传情 、碧野金山 、弦之歌 、欢腾的边寨、动感拉丁舞、溯流探源、彼岸新潮声、歌声与微笑。基本内容包括:歌唱、欣赏、歌表演和律动、编创、音乐知识等内容。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加强实践与创造。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知识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四、教学目标1、感知与欣赏了解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观看儿童剧、戏剧小品、动画片时能识别主要人物,知道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特点及其直接含义,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大意。观看舞蹈,能有感应性的体态律动反应。2、创造与表现知道演唱、演奏是音乐表现的基本形式,尝试用歌声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力。在参与演唱、演奏和游戏性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承担角色,能自信地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3、反思与评价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乐于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愿意在同学面前表演,在大家的鼓励下,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在舞蹈和戏剧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仪态、言语和行为的美。五、教学的主要措施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6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音乐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作业,建立促进音乐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7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音乐教学。8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9.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和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0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表演、书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六、本学期总课时 34学时七、附:教学进度表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4个班,每班46-48人,他们喜爱音乐,对学习音乐都有较大的兴趣。大多数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大胆地参与歌唱、表演。在唱歌、欣赏、编创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节奏感,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六年级下册共编八个主题单元,鼓乐传情 、碧野金山 、弦之歌 、欢腾的边寨、动感拉丁舞、溯流探源、彼岸新潮声、歌声与微笑。基本内容包括:歌唱、欣赏、歌表演和律动、编创、音乐知识等内容。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加强实践与创造。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知识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四、教学目标1、感知与欣赏了解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和音色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观看儿童剧、戏剧小品、动画片时能识别主要人物,知道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特点及其直接含义,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大意。观看舞蹈,能有感应性的体态律动反应。2、创造与表现知道演唱、演奏是音乐表现的基本形式,尝试用歌声和简单的乐器演奏,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力。在参与演唱、演奏和游戏性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承担角色,能自信地表演,并学会相互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的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舞蹈活动或舞蹈表演。3、反思与评价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唱,乐于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愿意在同学面前表演,在大家的鼓励下,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在舞蹈和戏剧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仪态、言语和行为的美。五、教学的主要措施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