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需要你用两只眼睛去看 你好 吴东晓老师愿和你共同进步分散【妙招秀】一、溶液1探究实验(1)探究指导: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观察现象;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观察现象。(2)探究参考:高锰酸钾的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不断运动以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的形式扩散到水分子的中间,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紫红色溶液。碘分子在酒精的作用下,不断运动扩散到酒精分子中间,形成棕黄色溶液。2溶液的形成(1)像砂糖、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如食盐水,泉水等都是溶液。(2)理解溶液的意义溶液的组成两部分:溶质和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的质量,如果没溶解到溶剂里或从溶液中又析出,则不计算在内。) 溶质可以是一种或是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溶质、溶剂在溶解前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物质在溶解时,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和,因此溶质是和,而不是和。)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在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温度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也不会在溶质从溶液中析出。(3)习惯上对溶液概念的延伸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固体当溶质液体为溶剂。 初中阶段接触较多的是液体溶剂形成的溶液。 水能溶解较多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状态相同的物质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无论水量多少,水总是溶剂。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未指明溶剂时是指水为溶剂。 思考: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2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液吗?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或悬浮液),如钡餐造影剂、泥水等都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或乳状液)。 3注意:(1)悬浊液、乳浊液都不是稳定,不均一的,静置后都会分层。 (2)悬浊液分散到液体里的固体小颗粒和乳浊液分散到液体里的小液滴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4乳化现象 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浮浊液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浮化现象.“浮化”并不是溶液,只是使之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而不聚集。肥皂、洗洁精等都起乳化作用,是乳化剂。三、溶液的用途 1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很快,有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缩短了生产周期。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溶解形成溶液才被吸收,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也都是溶液。 3在农业上喷洒农药杀病虫害也用到溶液。 4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就是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把血液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与血液分离。【我们一起学】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纯净的、透明的纯净物了例2 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2)硫酸铜溶液;(3)石灰水;(4)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溶质:溶剂:【牛刀小试】一 选择题 1向食盐水加入少许蔗糖充分振荡(即摇晃)( )。 A.蔗糖只能溶于水但不会溶在食盐水中B.蔗糖能溶解 C.加入蔗糖后食盐就析出了D.加入蔗糖后食盐水就没有咸味 2动物摄取食物和养料后必须要经过消化过程的原因主要是( )。 A食物水解后便于吸收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C食物被消化后成为溶液才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3把一杯很甜的糖水加一定的水后甜度降低,其中不变的是( )。 A溶液质 B溶质质量 C溶剂质量D都不变 4下列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溶液的是( )。A液氧 石灰 B空气 稀硫酸 C海水 牛奶D氯化钠 血液 5一杯蔗糖溶液,实验测得其上层溶液的密度为,下层溶液的密度为 ,则a和b的关系( )。A. ab B. ab C. a=b D. a+b=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B1mL酒精与10 mL混合可得到11 mL酒精溶液C将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充分后即得高锰酸钾溶液D同种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但各部分的浓度是不一样的7往100克水中加入30克食盐,有3.5克未溶解,则得到的食盐溶液质量是:( )。A130克 B100克 C126.5克D127.5克 8下列四种物质中,从物质的分散状态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三种物质不一样的是( )。A果汁 B可乐C啤酒D汽水9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颜色将是( )。 A无色 B白色 C红色 D微带点红色二、综合题1按表中内容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并与同学交流编号1234实验内容食盐+水粉笔墨纸砚灰+水色拉油+水色拉油+汽油振荡静置分散系类别2试说明蔗糖水中溶质在溶液中是怎样存在的。若把10克食盐和10克蔗糖全部溶于80克水后,从溶液上部倒出40克溶液,则剩下的溶液中还剩多少溶质和溶剂?3衣服上沾有油污,用水不易洗去,有经验的人往往在油污上倒些汽油,请解释为什么。大显身手一、选择题1溶液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B无色的C均一稳定的D纯净的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态空气不是混合物 B只要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将少量的碘加入到酒精中形成的棕色液体肯定不是溶液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3一杯糖开水,比较其各部分甜度的结果是( )。 A上部的最淡,下部的最甜 B上部的最甜,下部的最淡 C中部的比上部的甜,比下部的淡 D各部分一样甜 4按溶液的定义来看,清新的空气应当属于( )。A纯净物B悬浊液C乳浊液 D溶液5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泥水 C碘酒 D蒸馏水6100克氯化钠的水溶液在降温处理后,出现白色沉淀,经过滤干燥后称量沉淀为1.8克,则剩下的物质为( )A 纯净物 B剩下的为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00克C 乳浊液 D剩下的为氯化钠溶液,质量为98.2克7牛奶、食盐水、石灰水、黄酒这四中常见物质中,既属于乳浊液又属于混合物的是( )。A牛奶 B食盐水 C石灰水 D黄酒8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二、填空题1硫酸溶于水读作 ,酒精溶于汽油读作 。2溶液是一种 的、 的混合物。溶液由 和 组成。在碘酒中碘是 ,酒精是 。3有些人在吃水饺时喜欢用醋、酱油、香油调制成一种蘸料,在调制时会发现香油总是浮在上面,而酱油和醋拌在一起后再也分不清界限,这说明酱油与醋之间 ,而香油在醋和酱油中均 。4在“鲜每日C鲜橙汁”标签上的配料表中有如下文字:纯净水、白砂糖、橙浓缩汁、柠檬酸、食用香料、增稠剂、维生素C、胡萝卜素。其中属于溶剂的是 ,属于溶质的是 。5将食用油、味精、胡椒粉、醋、盐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6小英在调制糖开水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你能想到哪些影响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呢?列举其中的三项,并预测该因素对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素1: , 预测: ; 因素2: , 预测: ; 因素3: , 预测: 。第十二节 物质在水中溶解(一)【妙招秀】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和稀溶液 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量较少的是稀溶液。二、溶解度 1溶解性定义及相关因素(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4)表示方法:溶解性即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