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1】某山区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野外调 查,发现某山南北两翼的山麓地带沉积岩质地较疏松,而山顶同类 沉积岩则较硬,但时间上山麓岩石早于山顶;山脚下土壤色泽黄 红,ph值在5左右;在山麓地带沿河谷底底部采集沉积岩样本,发 现从东南向西北,沉积物依次以粉砂、砂、砾石为主。回答: 1)该山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的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2)若该小组建议当地政府在山区广泛种植经济林木,其主要树种 可能是下列中的: A、天然橡胶 B、苹果 C、茶树 D、梨树 3)山麓河流的流向是: A、向西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2、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 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 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物理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在沙漠地区尤其明显。因为那里气温白天高达4050,晚上可 降到0以下,岩石热胀冷缩,这种胀缩在岩石表部和核部是不一 样的。由于不同矿物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久而久之,岩石出现了裂隙,由大块变成了小块,由小块变成砂,由砂变为土,石头就烂掉了。在有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参与的情况下,风化作用进行得更快,风化的过程和产物也更丰富多彩。,江西三清山司春女神,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一、气候条件 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 主,干旱区降水很少,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 和尸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 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 件下可形成残积矿床,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 二、地形条件 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 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地势平坦,受生物影 响较大,化学风化为主。,三、岩石性质 1、成分 岩浆岩比变质岩和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形成于高温高压,矿 物质种类多(内部矿物抗风化能力差异大)。 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比其它沉积 岩易于风化。 2、岩石的结构构造 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 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 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都 是 流 水 侵 蚀 作 用 形 成 的,2、流水作用,1)河流地貌,侵蚀,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较小, 横剖面呈“v”形。,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1)河流地貌,侵蚀,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二阶段,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凸岸堆积,凹岸侵蚀,1)河流地貌,侵蚀,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三阶段,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 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河谷较宽,横剖面呈槽形,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V型谷,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伸长,加深,展宽,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类型,1)河流地貌,沉积,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在河流发育过程中,相邻两条河流因受侵蚀力的影响,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侵蚀力强的河流,成为此河的支流,这种现象称为河川袭夺。下图示意河川袭夺的过程。据此回答(1)(2)题。,(1)图示河川袭夺所显示的是( ) A大河抢夺小河 B明河抢夺暗河 C直河抢夺弯河 D低位河抢夺高位河 (2)左图中乙河发生抢水,其最主要作用力为( ) A向下侵蚀 B侧蚀C向源(溯源)侵蚀 D溶蚀,【解析】 (1)由图中甲、丙两河河水水位可以看出,丙河水位低于甲河水位,同时丙河支流乙河因侵蚀作用最终使甲、丙两河相通,并且甲河成为丙河的一条支流,可判定是丙河抢夺甲河,故D项正确。(2)图中甲河最终被丙河抢夺,原因是丙河一条支流乙河的向源侵蚀作用,即河岸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又称为溯源侵蚀。最终致使甲、丙两河相通。 【答案】 (1)D (2)C,【练习2】读“某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 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 用方式:A对应 ,以 作用 力为主;B对应 ,以 作用 力为主,也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侧侵); C对应 ,以 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 ,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 , 江面宽广,利于 。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乙,侵蚀,丙,搬运,甲,沉积,峡谷,丰富,沉积,航运,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异同,成因:都因河流流速降低,所带泥沙沉,地貌:比较平坦,河流中上游地区较多, 分布山前或河流出山口,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因河流在山前地势相对 低平而减速,因海水顶托河水而减速,规模一般较小,地势略呈弧形,整体性较强,规模较大,地势更低平,且河道、沙洲更多。,2)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坎坷崎岖、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练习3】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 景观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地貌景观形成 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练习4】读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 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和 。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 有哪些? 可溶性岩层(石灰岩)分布; 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 3)该区域喀斯特发育程度有何 差异?原因可能是什么? 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弱。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4)简述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分布特征。 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贵州,广西,3、风力作用与地貌 1)风的侵蚀作用: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雅丹等地貌 2)风的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沉积,形成 沙丘、沙垄等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4、冰川作用与地貌 冰川是一条以冰块组成的巨大河流,又称冰河。现在地球陆地表 面有11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被厚度 为10003000米的大陆冰盖掩埋,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也有 不少现代冰川。第四纪冰期时冰川曾波及更广阔的地域,北美洲、 欧洲和亚洲北部当时曾形成连绵的大陆冰盖,中低纬高山和高原地 区冰川也扩大为巨型的山谷冰川和山地冰盖。在古冰川流行过的和 现代冰川发育的地方,地表形态受到深刻的改造,形成与流水、风、 海浪等外营力塑造的地貌完全不同的地貌景观。 1)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等。 2)冰川堆积地貌: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 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等。,冰川侵蚀地貌,挪威峡湾,冰川沉积地貌,5、海浪作用与地貌 海岸带在波浪、潮汐、海流的冲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各 种海岸地貌。按其成因划分,海岸地貌可分为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海浪侵蚀地貌,海浪沉积地貌,【练习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 ,B为 。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 沉积)作用下形成。 3)、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 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若开采 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任意采伐A处 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 ,水旱灾害加剧, 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背斜,向斜,流水,侵蚀,A,增加,滑坡,【练习6】下图是我国两种典型陆地地貌等高线示意图。 1)甲、乙对应的地貌类型分 别是: A沙丘链、三角洲 B三角洲、冲积平原 C沙丘链、冲积扇 D三角洲、冲积扇 2)关于图中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流水堆积 B乙风力搬运 C甲风力侵蚀 D乙流水堆积,【练习7】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问题。 1)M地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 A.背斜 B.盆地 C.地垒 D.地堑 2)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 的外部营力是: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波浪 3)阶段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冰斗 B.风蚀蘑菇 C.海蚀崖 D.瀑布陡崖,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 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 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 分布: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 是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 的滩地,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特点: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 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V”字形河谷展宽。,河漫滩,河漫滩,河口三角洲(河口平原),分布: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特点: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高考真题】(08年湖南卷)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 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 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 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高考真题】(08年湖南卷)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 入海泥沙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 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影响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 海岸地形、河流水量、流速和泥沙量(植被状况),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魔鬼城,“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