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思想、理论与建设技术 张 浩,王根轩,刘志强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所, 浙江杭州, 310029) 摘摘 要要:综述了生态城市的产生和思想,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简述了几种生 态城市建设技术。最后,对生态城市建设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城市;思想;理论;建设技术 Ideas,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Eco-city Zhang Hao, Wang Gen-xuan, Liu Zhi-qiang (Ecology Institution of Life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nd ideas of eco-city, some theories about eco-city and sever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eco-city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Lastly,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view on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eco-city. Keywords: ecocity; idea; theory; construction technique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人类带来财富和享受的同时, 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和区域生态支撑系统施加了巨大压力。要阻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类必须 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生态城市的概念正是基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再认 识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人类想通过借鉴生态系统的方式,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 环、优化及高效利用,减少对自然界的侵害;同时,充分利用与城市相依的自然 环境的自然力,创造优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1。 1 生态城市思想 生态城市的历史尽管只有 20 多年,但其理念渊源却很长。无论中国古代的 人居环境,还是古代欧洲城市和美国西南部印地安人的村庄,都是生态城市的雏 形。现代生态城市的思想直接源于霍华得(Edword Howord)的田园城市。田园 城市理论向我们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 2。苏格兰莱奇沃斯 (Letchworth)和小镇韦林(Welywn)是霍华得(Edword Howord)设计的两个田 园城市。 20 世纪 40 年代,塞特(Sert)的专著Can Our City Survive已经警示了环 境破坏的恶果。1962 年卡森(R.Carsen)的The Silence Spring 、 The Growth Limitation和A Blue Print Survival等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对 已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疑问3。1972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提 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 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大利益。同期,国际上城市生态的研究得到蓬勃发展, 生态城市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 1984 年,雷吉斯特提出了初步的生态城市原则4。1987 年,前苏联城市生态 学家亚尼科斯基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990 年,城市生态组织在伯克利召开 了第一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随后在 1992 年、1996 年和 2000 年分别召开可第 二、三和四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同期,还有其他国际会议关注人居环境的生态 _ 建设问题,如 1992 年在斯得哥尔摩和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生态建筑会议和 1996 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大会等。 2 生态城市理论 2.1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 联合国在 1984 年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 MAB )中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 5 项基本原则: 生态保护战略; 生态基础设施; 居民的生活标准; 历史文化的保护; 将自然溶入城市。这 5 项基本原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成为生态城市 理论发展的基础。1984 年雷吉斯特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 (1)以相 对较小的城市规模建立高质量的城市; (2) 就近出行原则; (3) 小规模的集中化; (4)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健康。1996 年雷吉斯特领导的城市生态组织提出更加完 整的生态城市建设原则5: (1)修改土地利用的优先权; (2)修改交通建设的优 先权; (3)修复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环境; (4)建设体面、安全的、方便的多民族 混合居住区; (5)培育公正的社会和生活; (6)支持地方化的农业和绿化技术; (7)采用新型资源保护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 (8)同商业界共同支持具有生态 效益的商业活动; (9)提倡自觉的简单化的生活方式; (10)提高公众的环境意 识。 1987 年亚尼科斯基阐述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思想, 其主要包括自然地理、 社会 功能和文化意识层次。1997 年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协会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原 则,欧盟也提出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的 10 项关键原则。尽管二者提出的原则缺乏 系统性,但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指导是非常有用的。另外,第二、三届生态 城市国际会议提出的生态重建主要包括6: (1) 重构城市, 停止城市的无序蔓延; (2)改造传统的农庄、小城镇; (3)修复自然环境和具有生产能力的系统; (4) 根据能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原则设计城市; (5)建立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 导向的交通体系; (6)停止对小汽车交通的补贴; (7)为生态重建提供强大的经 济鼓励措施; (8)建立城市州国家各层次的生态建设政府管理机构。 2.2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 国内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和王如松 1984 年提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系统。在此基础上,王如松 1994 年提出了建设天城合一的中国生态 城市思想。认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 (1)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 (2)经济生 态学的高效原则; (3)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王如松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 生态控制论原理,包括胜汰原理、生克原理、拓适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 循环原理等。认为生态城市的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控城市生态关系的时、空、量 和序四种表现形式。总的看来,生态学界在生态城市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6。 规划界则更多的偏重于城市规划理论中,体现生态城市的要求。黄光宇等认 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并应用 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 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社区7。梁鹤年提出,生态 主义的城市理想原则是生态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的生态连接, 而中心思想是可持续 发展8。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_ 2.3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比较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的 城市现实问题提出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和生态城市实践结合比 较紧密。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的强调继承传统的文化特征, 强调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而且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 划学界等。 3 生态城市建设技术 3.1 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一个由自然生态要素和人工生态要素复合而成的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因子众多,复杂多变,故工作内容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突 出重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 要素的调查; (2) 生态分析与评价;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4)生态功能区划分与土地利用布局;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6)人口 适宜度规划;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9)资源 利用与保护规划; (10)生态城市规划对策研究9。 3.2 区域景观和环境建设 生态城市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 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 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 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 应用。 3.3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生态经济是以产业生态学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的实施;实现清 洁生产,以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代替末端污染处理;能源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 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此外,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生态旅游等也是生态 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生态文化”建设 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包括消费模式的生态化,即可持 续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人们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 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 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交通方便10。 4 结语 生态城市是在人类对于人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后提出的,近几十年来,生 态城市的思想和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建设技术。 但生态城市的发展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完善: (1)国内外生态城市思想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_ 和理论有待于融合、贯通; (2)扩大城市科学研究的范围,即从由单一的城市为 对象的研究,转变为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包括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和乡 村工业化与城市群的研究; (3)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技术体系,促进现有技术 的生态化; (4)加强教育、培训和生态城市的能力建设,增强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杰,朱德明,袁克昌. 生态城市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03,16(1) :1-6 2 黄肇义,杨东援.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城市规划. 2001,25(1) :59-67 3 陈易. 生态与人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D. 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1996 4 Richard Register. EcoCity, IN CONTEXT( a quarter human sustainable culture ) Winter.1984,31 5 Roseland M. Dimensions of Future: An Eco-city Overview. An Eco-city Dimensions. Edited by Roseland M. New Society Publisher. 1997 1-12 6 王如松,欧阳志云. 天城合一:山水城建设的人类生态学原理M. 鲍世行,顾梦朝. 主编. 北京:中国 建筑出版社. 1994. 285-295 7 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方法研究J. 城市规划. 1997(6) :17-20 8 梁鹤年.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J. 城市规划. 1999(7) :19-21 9 沈刚.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10 李文华.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得安生态城市网(www.3e- ) 作者简介:张 浩(1978-) ,男,浙江大学生态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城市生态及 农业生态。已公开发表论文 6 篇。 中国科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