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第一节 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3、预防及处理:(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二)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三)虚脱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面病人多数无注射史,对皮内注射存在着害怕心理,注射时精神高度紧张,疼痛加剧。此外,病人对护士不了解和不信任,增加紧张心情。生理方面,身体虚弱,各种外来刺激增强时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摔倒等虚脱现象。2、临床表现:头晕、面试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虚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3、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解释,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有晕针史或疑似患者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注射。注意区别过敏性休克和虚脱。虚脱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清醒后予口服糖开水等,少数也可予氧气吸入或呼吸新鲜空气。(四)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1、发生原因: (1)操作前未询问过敏史。(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性过敏反应。2、临床表现: 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而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3、预防及处理:(1)皮试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2)皮试观察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五)疾病传播1、发生原因:(1)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如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抽药过程中被污染,皮肤消毒不严格等。(2)使用疫苗,特别是活疫苗,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用剩的活疫苗未及时灭活,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未焚烧,污染环境、造成人群中疾病传播。2、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病人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如乙肝病人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3、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及时处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3)操作者为一个病人注射后,须作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病人进行注射治疗。(4)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及时报告医生,对症治疗。如有感染者,及时抽血化验并及时隔离治疗。第二节 肌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措施措施 (一)局部硬结1.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2.预防: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3.处理措施:可采用热敷或理疗。 (二)感染1.发生原因: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皮肤消毒不彻底。2.临床表现:常见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 3.预防措施: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4.处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三)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注射部位定位不准;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2.预防措施: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3.处理措施:损伤后及时处理,给解痉药物,尽快恢复患肢血液循环;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也可以对损伤的神经进行基因治疗;或采用内服西药、外敷中药,并辅以针灸、按摩等治疗坐骨神经损伤,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晕厥 1.发生原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空腹注射。2.临床表现:也称为晕针,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3.预防措施: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不要空腹注射。 4.处理措施: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五)断针1.发生原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握不好;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针头质量差2.预防措施: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 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 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3.处理措施: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不要移动,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如果针梗完全进入肌肉,立即请外科大夫切开取出断针。第三节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 静脉炎1. 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 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3. 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3)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4)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5)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7)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8)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9)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10)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11)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4. 静脉炎的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5)中草药外敷;(6)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二)药物渗漏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1. 渗漏发生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如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如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或皮肤颜色改变。3. 渗漏的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3)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6)穿刺前局部热敷。(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4. 渗漏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2)热敷患部。(3)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4)局部封闭治疗。(5)局部冰敷。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8)必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