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 年高考物理试卷汇 编( 实验 )1、长度的测量(安徽卷 ) 21 ( 1 )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 示数如图 1 所示 ,读数为 _mm 。( 2 )在用单摆测定 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为 20 分度的卡尺测量 摆球的直径,示数如图 2 所示,读数为 _cm 。0 1015图 10 1 20 10 20图 2c m【答案 】 ( 1 ) 0. 617( 0. 616 0. 619) ( 2 ) 0. 675【解析 】 ( 1 ) 0. 5m m + 11. 7 0. 01m m = 0. 617m m ( 2 ) 0. 6c m + 15 0. 05m m = 0. 675cm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 、 (重庆卷) 22 ( 1 )某同学用打点 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f = 50H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 , 选出零点 , 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 , 因保存不当 , 纸带被污染 , 如是 22 图 1 所示 ,A 、 B 、 C 、 D 是依次排列的 4 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AS = 16. 6m m BS = 126. 5m m DS = 624. 5m 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 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_S 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_m/ s ( 取 2 位有效数字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_(用 AS 、 BS 、 CS 、 DS 和 f 表示 )【答案】 0. 1s 2. 5m / s 2( 3 2 )75D B As s s f +【解析】 T = 0. 02 5= 0. 1s 3( 624.5 126.5) 10/ 2.5 /2 2 0.1D Bc S Sv m s m sT = = = 匀 加 速 运 动 的 位 移 特 征 是 相 邻 的 相 等 时 间 间 隔 内 的 位 移 以 a T 2 均 匀 增 大 , 有 2B C A B aT= + ,2 22C D B C aT A B aT= + = + , 22 3B D A B aT= + ,所以22( ) 2 ( ) ( 3 2 )3 75D B B A D B As s s s s s s faT += =2 、 (广东卷) 34 ( 1 )图 13 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H 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_。 A B C 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 , 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 从图 13 中读出 A 、 B 两点间距 s = _; C 点对应的速度是 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0. 02s 0. 70c m 0. 100m / s【解析】 C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B D 段的平均速度3、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 、 ( 浙江卷 ) 21 . 在 “ 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 实验中 , 甲 、 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 。 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 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 上 钩 码 ( 每个钩 码 的质量均为 m = 0. 1 kg ,取 g = 10m / s 2 ) ,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 X 加 i (下标 i 表示挂在绳下端钩 码 个数 ) 。然后逐个拿下钩 码 ,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 X 减 i ,绳下端面坐标的值 X i ( X 加 i + X 减 i ) / 2 的数据如下表: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 X i / m m )甲 乙1 216. 5 216. 52 246. 7 232.3 284. 0 246. 54 335. 0 264. 25 394. 5 281. 36 462. 0 301. 0( 1 )同一橡皮绳的 X 加 i X 减 i (大于或小于 ) ;( 2 ) 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 ;( 3 )选择一 组 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k ( N / m ) ;( 4 )为了更好 地 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案 】 ( 1 )小于 ( 2 )乙( 3 ) 57 70N / m ( 4 ) 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 ,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解析 】 ( 1 )小于(因为橡皮绳在伸长后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2 )乙(因为甲同学的数据中只有前几个数据可认为在弹性范围内)( 3 )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改变量( X i - X 1 ) / m m甲 乙12 30 . 2 15. 53 67. 5 30. 04 118.5 47. 75 178. 0 64. 86 345. 5 84. 5由上表作图得0 15 30 45 60 75 60123456( X i - X 1 ) / m mF / N由图得 57 70 /k N m=乙( 4 )尽可能使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同时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2 、 ( 福建卷 ) 19 ( 2 ) 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 实验时 , 将原长约 200m m 的橡皮筋上端固定 , 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 ( 质量均为 20g) , 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 ; 当挂上 10 只钩码后 , 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 , 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 l 与拉力 F 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中可以得出 _。 (填选项前的字母)A 增挂钩码时 l 与 F 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 l 与 F 不成正比B 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 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D 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答案】 D【解析】 本小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为什么两 个 图象会错开。实验中由于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 , 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弹簧无法及时回复原长,两条图象才会出现差异。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天津卷) 9 ( 2 )在探究求合力 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 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 套的两根细绳 。 实验时 , 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 , 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 , 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 )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 。A 两细绳必须等长B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 B D B D【解析】 实验中 两次拉伸橡皮条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 ,即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 为了 减小实验误差 , 尽可能使 弹簧秤 、 细绳 、 橡皮条与木板平行 ; 为了能更好地确定力的方向 , 细绳要长些 , 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 (江苏卷 ) 11 为了探究 受到空气阻力时, 物体运动速度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 某同学采用了 “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 、 物体受力关系 ” 的实验装置 ( 如图所示 ) 。 实验时 , 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 , 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 , 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 ) 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 , 在释放小车 ( 选填 “ 之前 ” 或“ 之后 ” )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 ) 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 , 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 t 与速度 v的数据如下表:时间 t / s 0 0. 50 1. 00 1. 50 2. 00 2. 50速度 v / ( m s - 1 ) 0. 12 0. 19 0. 23 0. 26 0. 28 0. 29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 v - t 图像。( 3 )通过对 实验结果的分析 ,该同学认为:随 着运动速度的增 加,小车所受的 空气阻力将变大, 你是否同意他的 观点?请根据 v - t 图象简要阐述理由。【答案 】 ( 1 )之前 ( 2 ) (如右图 ) ( 3 )同意, 在 v - t 图象中, 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解析 】 ( 1 ) 操作规程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 2 ) 描点用光滑的曲线作图 ( 如图 ) 。 ( 3 ) 同意 , 在 v - t 图象中 , 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 , 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2 、 ( 山东卷 ) 23 ( 1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 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 , 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 , 细绳的两端分别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 。 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 M N 、 P Q , 并测出间距 d 0 开始时讲模板置于 M N 处 , 现缓慢向瓶中加水 ,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 , 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 0 , 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 ,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 1 ,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 P Q 处的时间 t 。 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d 、 t 表示为 a =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 。 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 a 与弹簧秤示数 F 1 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 是 。A . 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 . 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C . 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 . 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答案】 22 dt C B C【解析 】 由于 212x at= , 且 x = d , 所以 22 da t= 由于加速度 1 0F Fa m= 。 所以 a - F 1 图象 C 正确 B C6、测定引力常量(上海物理) 27 卡文迪许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 G 。( 1 ) ( 多选题 ) 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小的扭转角 , 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 “ 微小量放大 ” 的主要措施是 ( )( A ) 减小 石英丝的直径( B )增大 T 型架横梁的长度( C ) 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 D )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 2 )已知 T 型架水 平横梁长度 为 l ,质量 分别为 m 和 m 的球, 位于同一水 平面内,当横梁处于力 矩平衡状态时,测得 m 、 m 连线长度为 r ,且与水平横梁垂 直,同时测得石英丝的扭转角度为 ,由此得到扭转力矩 k ( k 为扭转系数且已知 ) ,则引力常量的表达式 G _。【答案 】 ( 1 ) C D ( 2 )2k rm m l【解析 】 ( 1 ) 利用平面镜对光线 的反射, 增大刻度尺与平面 镜的距离。选 C 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