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工程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施工技术标准 4.3.1 施工准备 4.3.1.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 批准。 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4.3.1.2 材料准备 施工所需的设备、器材、辅材准备就绪,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前端设备:天线、接收机、调制解调器、高频头、放大器、避雷器等。 传输设备:分支器、分配器、放大器等。 安装用料:桥架、 线槽、 视频电缆、 光缆、 管材、 型材、 钢线卡子、 镀锌带母螺栓、 地脚螺栓、 拉线环、 电缆挂钩、 U形钢卡、 镀锌滚花膨胀螺栓、 终端转角墙担、 平顶 射钉等。 辅助用料:汽油70号、标志牌、棉纱头、焊锡丝等。 4.3.1.3 主要机具 施工机具:起重机械、电焊机、切割机、电钻、砂轮机、专用工具等。 测试仪器:数字万用表、 对讲机、 频谱分析仪、 场强仪、 光功率计、 光时域反射 仪、卫星信号测试仪等。 4.3.1.4 作业条件 1 建筑物建筑工程达到天线架设的设计和规范要求,周围作业环境满足天 线架设的 施工要求。 2 机房地线和电源线的布放应符合规范要求。 3 前端设备、 传输设备、 电源设备等全部到齐,其他设备和材料数量应满足 连续施 工的要求。 4 型材、管材和铁件的检验要求应符合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 工程中使用的视频电缆和光缆规格、 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4.3.2 材料质量控制 4.3.2.1 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除遵照本标 准第 3.3.4 条和第3.3.5 条的规定执行外,还应执行下列规定: 1 产品性能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认定的质 检单位测 试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 2 产品附有铭牌(或商标),检验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各种部件的 规格、 型 号、 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产品外观应无变形、 破损和明显脱漆现象。 3 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未经验收合格的器材,关键设备应有强制性产品认 证证书和 标志或入网许可证等文件。 4 国外产品应符合中国广播电视制式和频率配置。 5 在同一项目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性能和外观应具有一致性。 6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为 75。 7 有源部件均应通电检查。 4.3.3 施工工艺 4.3.3.1 工艺流程 天线安装系统前端及机房设备安装干线传输部分的安装分支传输网 络的安装系统调试 4.3.3.2 施工要点 1 天线安装 天线安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 预埋管线、 支撑件、 预留孔洞、 沟、 槽、 基础、 地坪等都符合设计要求。 (2) 天线安装间距满足表4.3.3.2-1要求。 表4.3.3.2-1 天线安装间距表 天线间的关系间 距天线间的关系间 距 最低层天线与支承 屋顶面 1两天线同杆左右安 装 1 两天线前后安装3天线正前方净空不影响电波接受 两天线同杆上下安 装 0.5(不小于 1m) 注:1 “”指工作波长; 2 设计时以低频道的a考虑; 3 计算点指天线的中心位置。 (3) 若天线系统需用一个以上的天线装置时,则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在 5m 以上。 (4) 分段式天线竖杆连接时,直径小的钢管必须插人直径大的钢管内 30cm 以上,才能焊接,以保证天线竖杆的强度。 (5)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安装应十分牢固、可靠,以防大风将天线吹离已调 好的方向而影响收看效果。 天线立柱应垂直,用卫星信号测试仪调整高频头的位 置。 (6) 为了减少拉绳对天线接收信号的影响,每隔 1/4 中心波长的距离内串 接一个绝缘子,通常一根拉绳内串接有23个绝缘子。 (7) 保安器和天线放大器应尽量安装在靠近该接收天线的竖杆上,并注意 防水,馈线与天线的输出端应连接可靠并将馈线固定住,以免随风摇摆造成接 触不良。 (8) 天线避雷装置的安装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 3032005第24、25、26 章相关规定执行。 2 系统前端及机房设备安装 (1) 在确定各部件的安装位置时,考虑电缆连接的走向要合理,电缆的弯 曲半径应大于10d(d为电缆外径)。 (2) 机房内电缆的布放,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电缆必须顺直无扭绞,不 得使电缆盘结,电缆引入机架处、拐弯处等重要出人地方,均需绑扎牢固。 (3) 电缆敷设在两端连接处应留有适度余量,并应在两端做电缆标识。 (4) 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5) 引入引出房屋的电缆,应加装防水罩,向上引的电缆在入口处还应作 成滴水弯,其弯度不得小于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6) 机房中如有光端机(发送机、接收机),光端机上的光缆应留约 10m 的余量。余缆应盘成圈妥善放置。 (7) 前端机房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机房平面布置图进行设备定位。 2) 机架、控制台到位后,均应进行垂直度调整,并从一端按顺序进行。几 个机架并排在一起时,两机架间的缝隙不得大于3mm。机架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 并与基准线平 行;前后偏差不应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 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5mm。 3) 机架和控制台的安放应竖直平稳。 4) 机架内机盘、 部件和控制台的设备安装应牢固,固定用的螺丝、 垫片、 弹 簧垫片均应按要求装上不得遗漏。 3 干线传输部分安装 (1) 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先将电缆吊线用夹板固定在电缆杆上,再用电缆 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距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 挡均应留出余兜。 (2) 在新杆上布放和收紧吊线时,要防止电杆倾斜和倒杆;在已架有电信、 电力线的杆路上加挂吊线时,要防止吊线上弹。 电缆与其他线路共杆架设时,两线间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 4.3.3.2-2 规 定。 (3) 架设墙壁电缆应先在墙上装好墙担,把吊线放在墙担上收紧,用夹板 固定,再用电缆挂钩将电缆卡挂在吊线上。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应在墙角处设 转角墙担。 (4) 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必须使用具有恺装的能直埋的电缆,其埋深不得 小于 0. 8m。紧靠电缆处要用细土覆盖 10cm,上压一层砖石保护。在寒冷的地区 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当电缆与其他线路共沟(隧道)敷设时,其间距应符合表4.3.3.2-3规定。 (5) 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时,应先清扫管孔,并在管孔内预设一根铁线,将 电缆牵引网套绑扎在电缆头上,用铁线将电缆拉人到管道内。 敷设较细的电缆可 不用牵引网套,直接把铁线绑扎在敷设的电缆上。 (6) 当架空电缆和墙壁电缆引人地下时,在距地面不小于 2.5m 的部分应 采用钢管保护;钢管应埋入地下0.30.5m。 表 4.3.3.2-2 两线间最小垂直距离 种 类最小间距() 110kV电力线同杆平行2.5 1kV电力线同杆平行1.5 有线广播同杆平行1 通讯电缆同杆平行0 .6 表 4.3.3.2-3 电缆与其他线路共沟 (隧道)敷设间距 种类最小间距(m) 与220V交流电线路共沟0 5 与通讯电缆共沟0 1 (7) 布放电缆时,应按各盘电缆的长度根据设计图纸各段的长度选配。电 缆需要接续时应严格按电缆生产厂提出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接续。 (8) 安装干线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架空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安装在距离电杆 lm 的地方,并固定 在吊线上。 2) 在墙壁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应固定在墙壁上。 吊线有足够的承受力 也可固定在吊线上。 3) 在地下穿管或直埋电缆线路中干线放大器的安装,应保证放大器不得 被水浸泡,应装载于金属箱内,可将放大器安装在地面以上。 4) 干线放大器输人、 输出的电缆,均应留有余量,以防电缆收缩时插头脱 落;连接处应有防水措施,电缆插头制作应按标准工艺进行。 5) 干线放大器的外壳和供电器的外壳均应就近接地。 (9) 干线采用光缆时,施工按第9章相关内容执行。 (10) 传输部分的防雷、安全和接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分支传输网络安装 (1) 电缆的敷设 1) 支线宜采用架空电缆或墙壁电缆,架设方法应符合上述第3款的规定。 沿墙架设时,也可采用线卡卡挂在墙壁上,卡子间的距离不得超过 0.8m,并不 得以电缆本身的强 度来支承电缆的重量和拉力。 2) 采用自承式同轴电缆(图 4.3.3.2-1)作支线或用户线时,电缆的受力 应在自承线上(图 4.3.3.2-2);在电杆或墙担处将自承线与电缆连接的塑料 部分切开一段距离,并在切开处的根部缠扎三层聚氯乙烯带,并应缩短自承线, 用夹板夹住使电缆产生余兜。 图4.3.3.2-1 自承式同轴电缆 图4.3.3.2-2 自承式电缆的自承线 3) 采用自承式电缆作用户引人线时,在其下线端处应用缠扎法把自承线 终结做在下线钩、电杆或吊线上(图4.3.3.2-3、图4.3.3.2-4)。 4) 用户线进人房屋内可穿管暗敷,也可用卡子明敷在室内墙壁上,或布 放在吊顶上, 图4.3.3.2-3 终结在吊线上 但均应做到牢固、安全、美观。 5) 在室内墙壁上安装的系统输 出口用户盒,应做到牢固、美观、接线 牢靠;接收机至用户盒的连接线应采用阻抗为 75,屏蔽系数高的同轴电缆, 其长度不宜超过3m。 (2) 用户终端盒、放大器、分配器和分支器 1) 按图纸要求施工,固定牢固。 2) 安装在阳台或露天安装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雨水措施。 5 系统调试 (1) 一般规定 1) 首先对天线、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依次进行调试,检查各点信号的电 平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并作好记录,作为今后工程验收 和日后维修的依据。其次进行系统的统调。 2) 调试中或试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无论是查明原因还是已排除都应做好记 录。 3) 卫星天线调试除校准立柱的垂直度,用仪器调整好极轴角外,还需用 测试仪对天线进行精调。 (2) 调整天线系统 1) 天线架设完毕,检查各接收频道安装位置应正常。 2) 将天线输出的 75 同轴电缆接场强计输人端,测量信号电平大小,微 调天线方 向,使场强计指示最大。 如果转动天线时,电平指示无变化,则天线 安装或阻抗变换器有问题,应检查排除故障。 3) 测量电平正常时,接电视接收机检查图像和伴音质量。 有重影时,反复 微调天线方向直至消除重影为止。 4) 各频道天线调整完毕后,方可接人共用天线系统的前端设备中。 (3) 前端设备调试 1) 各频道天线信号接人混合器 a 接入有源放大型混合器输入端,调整输人端电位器,使输出电平差在 2dB 左右。 b 接入无源混合输人端(在强信号频道的混合器输人端加接衰减器),调 整混合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差控制在士2dB内。 2) 调整交、互调干扰 a 混合器输出端与线路放大器输人端相接,以提高电视信号的输出电平。 图4.3.3.2-4 终结在线钩上 b 放大器输出端接一电视接收机观察: a) 放大器产生交、互调干扰,可适当减少放大器输人端电平,消除干扰。 b) 放大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过小,此放大器的抗 交、互调干扰性能差,输出最大电平达不到线路电平的要求,则应更换放大器。 c 按设计系统要求,送人自办节目,逐个检查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及输出 电平的大 小,将前端设备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d 前端设备调试完毕后,送信号至干线系统。 3) 前端输出电平调试 a 混调:由无源混合器的输出口接至场强仪,调节每台调制器的前面板 图像输出电平钮,使每个频道的输出电平都一致。 b 单调:将场强仪分别接到每一台调制器输出口,测试一下各频道的输出 电平情况,并记录下来,一般正常情况下,各频道输出电平不会一致。 c 再混调:将场强仪再接至无源混合器输出口,用奇数递增顺序和偶数递 增顺序频 道分别调试一遍,重复第一步过程。 d 再单调:再重复第二步,单测每一个频道输出电平,并记录下来,与上 次相比, 确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