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2.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概括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教材整理1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与危害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9“学思之窗”,思考: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提示】这首诗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的历史现实。它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对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教材整理2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顽强阻击侵略者。(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深度点拨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教材整理3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年9月。2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3.影响(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3.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说明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究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瀛东弃”“初传烽火照辽阳”是关键信息。史料二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新华网载某学者的评论注意省略号,它将史料分成三个层次,体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史料应用】(1)史料一的诗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甲午中日战争。根据诗中的“辽阳”可知此战事起初在东北,中国最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史料二中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评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据史料二,归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提示】作者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间接影响看,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化。【史论拓展】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和影响(1)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目的的不同。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a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b从战争的规模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c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的变化。d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逐步加深。(2)影响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租界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题模板】抓关键“东洋驻重兵”“旁人鼾睡声”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排易误A、B两项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可排除;D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指清政府帮助列强维护在华统治秩序,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应排除验结论日本在中国占租界、驻重兵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这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答案】C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 【导学号:32700071】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中“致远”“倭船吉野”“管带邓世昌”可以判断记录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的情景,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故选C项。【答案】C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解析】南京条约是中英双方签订的,但根据材料中“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可知该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是中国被迫与英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是和日本,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列强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虽然包括日本而非仅日本一国,故C项错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故D项正确。【答案】D3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獗,政府偏袒教会,压制民众,最终激起了民变,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故选C项。【答案】C4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解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都是列强侵华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2700073】材料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其创作的一生正值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他用其特有的讽刺笔墨对殖民主义罪行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下面是1900年8月12日他写给朋友的信中的一段话:“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国人民方面。欧洲的匪徒们曾经欺凌他们多年,我希望他们能把外国人都轰走,永远不让他们再回去。”(1)这段话中“现在全中国都站起来了”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2)“全中国都站起来了”可能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结局和意义?(3)“欧洲的匪徒”指的是谁?(4)当时这伙“匪徒”来中国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最后他们达到目的了吗?【答案】(1)“现在”指1900年。 (2)事件:义和团运动。结局: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意义: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3)指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侵华列强。(4)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他们的目的达到了,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