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血 液,第一节 概述,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第二节 血浆,第三节 血细胞,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 细 胞,二、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三)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四)粘滞性 由血细胞、血浆蛋白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所致 (五)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第二节 血浆,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白蛋白(A):约4055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1,(二)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 (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二、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 小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三节血细胞,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与生理功能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生理功能 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缓冲血液酸碱度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 其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盘形、表面带负电荷有关。细胞叠连会使血沉加快。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5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成熟因子: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骨 髓,缺氧、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细胞(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性贫血) 雄激素、T3、生长素,3、红细胞的破坏 寿命120天,脾功能亢进时可发生脾性贫血,PO2 RBC Hb,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 生长素,三、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单核细胞占38 嗜酸性粒细胞占14 嗜碱性粒细胞占01,(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蠕虫)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四、血小板 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功能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 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血小板生理功能: 1、参与凝血和生理性止血: 出血时间13min 2、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所需时间叫做凝血时间。 实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形成凝血块 需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血清 血浆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中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除以国际法命名的12种,还有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凝血因子特点: ,1、除Ca2+外都是蛋白质 2、PK 都属于蛋白内切酶 3、大多数凝血因子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4、除因子外,都存在与血浆中,且大多数由肝脏合成, 、 、 、 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凝 血 小 结,(形成凝血块),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因子-复合物,激活因子,因子X,激活因子 结合因子, Ca2+ PF3, Ca2+,(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a,胶原纤维 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Ca2+,a,a,a,a,凝血酶,a,抗凝系统 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 1、体液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TFPI和肝素) 丝氨酸蛋白抑制物:抗凝血酶、C1抑制物、1-抗胰蛋白抑制物、2-纤溶酶、2-球蛋白、肝素辅助因子等。 抗凝血酶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a 、a失活;与肝素结合后作用2000倍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 作用:抑制凝血因子的催化活性;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复合物。 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 作用:使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亲和力增强;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2.细胞抗凝系统: 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3.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4. 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5.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 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 过程: ,_,激 活 物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依赖因子激活物,抑 制 物 抗活化素 抗纤溶酶,纤 溶 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 ,血量,概念:全身血液的总量称血量(blood volume),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 (一)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 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 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球蛋白构成IgM)。,(二)发生与分布 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