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表现及影响1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确立。(2)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的对立。(2)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立。(3) 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立。3影响(1)消极影响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2)积极影响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二、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1)原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受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2)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政权纷纷易手。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3)实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2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民主社会主义”);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概况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是其导火线;1991年发表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建立。(3)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表现和影响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表现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俄国逐步走出低谷,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提出挑战。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日本经济大国,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总结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一超多强”成为当前多极化趋势在政治格局上的具体表现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各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认识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其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向一 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美苏“冷战”思维的影响C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的影响D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的影响【答案】B考向二 全面理解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美苏争霸的内在联系(1)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2)雅尔塔体制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是美苏争霸的产物。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美苏争霸的结束及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图解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关系【典例引领】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这一比重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A美国遏制苏联政策的出台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敌视苏联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其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答案】A考向三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背景“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原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2)朝鲜半岛分裂原因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分裂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越南战争二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抗击美国侵略:19611973年。最终迫使美军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经过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对古巴进行武装封锁,战争一触即发。结果经过美苏两国的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3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典例引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这A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B适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D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答案】A考向四 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美苏争霸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4)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5)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6)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2过程(1)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3目标争取在资金、技术、劳务、人员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4影响(1)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3)促成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4)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典例引领】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这表明戴高乐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答案】C考向五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形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主张(1)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3)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4)20世纪70年代后,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4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典例引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